content

「三絕」之稱的顧愷之(圖)

作者:宇生  2013-10-02 13:3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看中國2013年10月02日訊】顧愷之(約公元345∼406年),字長康,小字虎頭,東晉陵無錫(今江蘇無錫)人,是著名的畫家。顧愷之才華洋溢,畫作出色,能創作,能評論,畫起畫來,廢寢忘食,如痴如醉,時人稱他有三絕,即才絕、畫絕、痴絕。

點睛傳說

顧愷之的人物畫堪稱一絕,謝安以為「蒼生以來未之有」。他不輕易把畫中人物的眼睛點上,別人問他為什麼?他表示,因為人物畫重在傳神,而傳神的關鍵,就在於眼睛,所以必須仔細處理,不能隨便點上。他曾為南京瓦棺寺作維摩詰壁畫募得鉅款,可見他的繪畫之吸引力。

當時,修建瓦棺寺時他認捐了百萬錢,在廟裡用一個月的時間畫完之後,要點眸子,他提出要求:第一天來看的人要施舍十萬,第二天來看的人施舍五萬,第三天的隨意。據說開門的一刻,維摩詰如同神光顯耀,人們爭相來寺觀畫。紛紛稱讚這幅畫畫得生動傳神,沒多久,百萬數目就湊足了。

畫作通靈而飛

還有一次,顧愷之把珍愛的畫作封在櫥子裡,用紙封糊,寄存在桓玄那裡。不料桓玄動了貪念,監守自盜,撬開櫥子偷走了畫,再把櫥子恢復原狀。顧愷之來取畫時,看櫥子完好如初,不疑有他,待發現箱子裡的畫不翼而飛時,不但不生氣,反而自言自語說:「妙畫通靈,變化而去,就像人之登仙。」意思是說他的畫通了靈氣,就像人得道成仙,幻化而去,其幽默和豁達如此。

女史箴圖

顧愷之的作品真跡,今已無傳。只有若干流傳已久的摹本。其中最精美的是《女史箴圖》(隋代摹本,現藏英國倫敦不列顛博物館)和《洛神賦圖》(宋代摹本,故宮博物院藏),都很能說明顧愷之時代的畫風和藝術水平。《女史箴圖》畫卷,描繪一系列的動人形象,從她們的身姿儀態中透露出了這些古代宮廷婦女的身份和丰采。畫家的筆墨是「簡澹」的。古人稱其勾勒輪廓和衣褶所用的線條「如春蠶吐絲」,也形容為「春雲浮空,流水行地」。在《女史箴圖》中保留了這些線條的連綿不斷、悠緩自然、非常勻和的節奏感。

文學素養的顧愷之

顧愷之不但以繪畫見長,他的文學素養也相當好。義熙三年,愷之做了散騎常侍,心裏很高興。一天晚上,在自家院子裡著明月當空,詩興大發高聲吟起詩來。他的鄰居謝瞻與他同朝為官,聽到他的吟詠,就隔著牆稱讚了他幾句。顧愷之不覺詩興大發,不斷地吟頌詩句。後來謝瞻感到累了,想回屋睡覺,於是就找了一個下人代替他。人雖換了,愷之不知有變,就這樣,一直吟詠到天亮才罷休,可見其率真的一面。

此外,據說顧愷之吃甘蔗是倒著頭吃的, 對於這點,他解釋說:倒著頭吃,才會「漸入佳境」,愈吃愈甜。「倒吃甘蔗」的典故因此而來。

来源:大紀元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