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草30年翻3000多倍

【看中國2013年09月29日訊】隨著今年蟲草交易高峰漸漸回落,冬蟲夏草價格依舊「高高在上」。但經過20餘年的瘋狂採挖,有著「軟黃金」之稱的冬蟲夏草已陷入「越挖越少、越少越貴、越貴越挖」的惡性循環。

生長在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高原地帶的冬蟲夏草,因其稀缺性和不可複製性,堪稱中藥裡的「軟黃金」。千百年來,人們遵循著傳統的採挖、服用方式。然而近年來,隨著資源量和消費群的急劇變化,冬蟲夏草行業正逐步走向「傳統撞上現代」的升級轉型期。

越挖越少 越少越貴 越貴越挖

「上世紀80年代末,冬蟲夏草開始在市場上走俏。以全國冬蟲夏草最大產地———青海為代表,不到30年的時間裏,蟲草價格翻了3000多倍,產量卻僅剩下過去的二三成。」青海省畜牧獸醫科學院草原研究院冬蟲夏草研究室主任李玉玲說。

冬蟲夏草曾為採挖者及蟲草商帶來的「創富神話」或許會隨著產量的劇跌而難以為繼。記者瞭解到,在青海冬蟲夏草重要產地玉樹藏族自治州,原先一個勞動力一天可以挖到上百根蟲草,一個採挖季結束全家可以收入十幾萬甚至幾十萬元,然而近些年,一天挖到10根蟲草的人已經很少見。

調查數據顯示:我國12個樣地蟲草平均產量只有過去的9.94%,部分產地資源量不足30年前的2%。根據2012年青海全省普查數據,青藏高原的冬蟲夏草蘊藏量已經大幅下降,部分區域的蘊藏量甚至已經降低到30年前的3%至10%。

「按照這個速度,青海的冬蟲夏草資源不超過20年就會枯竭。」李玉玲說。

「眼下,合理利用、保護蟲草資源是唯一拯救途徑。」中投顧問產業研究部經理、醫藥品研究員郭凡禮說。

記者在前不久閉幕的2013中國·青海國際冬蟲夏草暨藏醫藥展交會上發現,相對冬蟲夏草原草交易,蟲草深加工產品的比例有明顯上升。

郭凡禮說:「冬蟲夏草深加工已成為行業發展趨勢,促使這一局面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其一,作為稀缺性資源,深加工能夠將原草最大化利用;其二,深加工產品服用便捷、高效,為主流消費群所青睞;其三,巨大的市場利潤空間。

深加工產業發展迅速

在此次青海國際冬蟲夏草及藏醫藥展交會上記者發現,相對以往的蟲草交易會展,此次展會中,冬蟲夏草原草交易一定程度在縮小,其深加工、產業鏈衍生產品的比例明顯上升。

「目前市場上的冬蟲夏草深加工產品主要以蟲草壓制含片、口服液、原粉膠為主,深加工是為了將有限的資源最大限度地利用。」青海省冬蟲夏草協會執行會長才讓多傑表示。

青海省藏醫院常務副院長李先加告訴記者,自古以來,人們服用冬蟲夏草的方式不外乎兩種:原草嚼服或煲湯食用。隨著資源急劇減少和主流消費群消費觀念的改變,傳統服用方式費時耗力的弊端逐步顯現,而現代生物科技的產物———蟲草深加工產品開始走向市場。

「目前,冬蟲夏草深加工屬於超微化物理研磨過程。原草經過超微化,其細化程度一般都可達到3-4萬目(超微化單位),經過超微化的蟲草,無論何種形式(固態、液態)都更利於人體吸收,並且適宜大多數體質。」青海省畜牧獸醫科學院草原研究院冬蟲夏草研究室主任李玉玲說。

青海春天藥用資源科技利用有限公司率先冬蟲夏草深加工產品推向市場,其5X極草產品系列所利用的就是冬蟲夏草超微化原理。據公司的市場宣傳,百分百原草壓制含片,將蟲草最大程度利用,相對服用原草,最高可以達到7倍的吸收效果。

對於蟲草超微化後的吸收效果,目前我國還沒有權威機構發布臨床試驗證明。但是根據北京同仁堂(22.31, -0.16, -0.71%)製藥股份有限公司去年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冬蟲夏草在超微化至10萬目時,人體吸收效果將是原草的10倍。

「隨著科技水平不斷進步,冬蟲夏草深加工的程度還在不斷擴大,超微化至10萬目,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就可以通過技術水平的進步而得以實現。」李玉玲說。

在全國冬蟲夏草最大產地青海省,越來越多從事冬蟲夏草經營的企業開始將目光投向深加工產業。「只有順應市場走向才能發展。」青海三江源藥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扎西才吉表示。

資源和市場決定行業走向

中投顧問產業研究部經理、醫藥品研究員郭凡禮說:深加工產品可謂在資源稀缺情況下應運而生。深加工能夠充分利用原草,並且可以進一步增加原草的附加值,珍惜每一根蟲草,將資源利用最大化,是深加工產業得以發展的根本原因之一。

「其次,冬蟲夏草深加工的發展是順應市場需求的必然結果,當下消費者對健康日益關注,對健康型產品需求量較大,深加工可以以規模優勢滿足消費者需求。此外傳統的使用方式耗時耗力,而深加工產品具有便捷、高效等特點,為主流消費群體所青睞。」郭凡禮說。

另外,可觀的經濟價值也會催生深加工產業的發展。中國生物工程學會分子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張耀洲說「深加工往往是地區特色產業的必經之路。從最初的原始生產、銷售,再到深加工,可以帶動產業改革和升級,同時也可以利用資源優勢換取利益最大化。」

眾所周知,生長在青藏高原的青稞,千百年來只作為高原食物的代表而存在。然而當青稞作為產業走上深加工道路時,其所顯現的附加值遠遠超過本身的價值。

據西藏自治區某青稞深加工企業負責人介紹:一畝青稞,傳統產值最多在500-1000元,但是如果把它加工成麥綠素,β-葡聚糖,包括一些藥品的中間原料的話,目前比較保守的商業價值是每畝一萬元左右。

就冬蟲夏草而言,雖然近些年來價格不斷攀升,但原草所創造的經濟價值終究不抵深加工產品,其稀缺性注定了市場消費群體為主流高端人群。例如5X極草系列產品,380元一克的冬蟲夏草純粉壓制含片價格堪比黃金,然而高價格的背後是銷售市場的一派火熱。

產業升級面臨困惑

澳門大學中華醫藥研究院副院長李少平表示,我國醫學對於冬蟲夏草的記載歷史悠久,過去,冬蟲夏草一直作為入藥藥材而存在,只是後來身價飛漲後才開始被單獨服用,其實冬蟲夏草是一個天然大處方,其深加工領域範圍也很廣。

李少平認為,目前的冬蟲夏草深加工還只停留在超微化物理研磨階段,並且是單一利用的階段,而冬蟲夏草的綜合利用才是發展深加工的精髓所在。

「人們知道冬蟲夏草是好東西,但往往不瞭解與其他藥材合成的復方製劑,會對某些疾病的治療產生更好效果,比單一服用蟲草更有針對性。」青海金訶藏藥館負責人袁栓寧說。

李玉玲說:「除了復方製劑,冬蟲夏草的真菌深加工也擁有廣闊的前景。真菌是冬蟲夏草的唯一的有效成分所在。在美國、日本等國家,通過蟲草提煉的真菌被廣泛應用在免疫製劑、保健品和食、藥品中,然而我國目前僅有四個製藥企業所生產的四種真菌產品。」

若要長遠發展,還需要開拓更廣的深加工領域。但無論研發還是生產,都需要大量的資金和技術支持,對於少數擁有一定實力的企業可以實現,然而對於諸多小企業,是巨大的障礙。

「蟲草交易市場長久以來比較混亂,商戶大都‘單兵作戰’,小、散、亂企業較多,這樣的企業是沒有實力發展深加工產業的。」郭凡禮說。

玉樹州冬蟲夏草協會理事長格金·俄保才仁告訴記者,玉樹是品質最好冬蟲夏草的產地之一,許多從事從草經營的企業都有意向發展蟲草深加工,但苦於沒有資金和技術、科研專家的支持而無從開始。

「冬蟲夏草深加工雖已成行業趨勢,但並非意味著所有企業都要從中分一杯羹,相反,這是一個行業整合、規範市場的過程,大企業在控制原料、產品研發及銷售方面均具優勢,所以激烈競爭之下諸多小品牌退出是必然。」郭凡禮說。

對於眼下快速發展的冬蟲夏草深加工產業,李玉玲表示擔憂:發展深加工的初衷是珍惜資源、將資源最大化利用,但產業發展過旺是否會適得其反,造成資源被加快掠奪?

李玉玲認為,政府不應一味鼓勵企業投身深加工領域,國家相關部門出於資源保護和生態保護應出臺相關措施,一方面發展,一方面也要保護為數不多的蟲草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