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勃麟的最新隱形藝術作品「紅色劇院」(解放牛網)
【看中國2013年09月14日訊】中國當代藝術家劉勃麟日前推出他的最新隱形藝術作品「紅色劇院」。在這個作品裡,劉勃麟和另外22個參與者,用油彩塗抹全身,使自己消失在北京一家電影院的紅色座椅之中,藉此質疑中國人的紅色情結,引起海內外輿論關注。
今年40歲的劉勃麟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因其隱形藝術作品聞名於世。這次在北京推出的「紅色劇院」是他的最新隱形藝術作品。路透社發自北京的報導說,劉勃麟星期四在作品展示現場表示,中國民眾、尤其是普通民眾,很長時間都保持著一種以紅色為主題的生活方式,這種思考行為模式,已經融入他們的血液。劉勃麟希望通過「紅色劇院」這個作品,告訴對他作品有興趣的民眾,應該質疑這種紅色情結。
圖片:中國當代藝術家劉勃麟(解放牛網)
在美國的評論人士李洪寬先生對劉勃麟「紅色劇院」表達的主題,表示讚賞。他在接受自由亞洲電臺記者採訪時說,
「中國人從小孩開始就帶紅領巾,向紅旗敬禮。共產黨之所以要講紅色,這背後宣揚的意識形態是非常野蠻落後的,因為紅色他們總是講是幾千萬烈士鮮血染紅的,江山就是我們的,這完全違背了現代民主關於權利的國際共識。」
劉勃麟自2005年推出隱形藝術創作《藏於城中》系列以來,已經創作了100多幅隱形作品,他曾在北京、威尼斯、紐約等地的古蹟、壁畫、建築甚至日常生活場景中,讓自己消失在眾目睽睽之下。「紅色劇院」是他最近推出的第三個讓一組參與者,一起隱形的作品。
報導說,劉勃麟《藏於城中》的系列作品創作靈感,來自於北京當局對他棲身的索家村國際藝術營的拆除。2005年11月18日上午,劉勃麟來到成為廢墟的索家村藝術營,看著寫滿「拆」字的牆,把自己塗上顏料和周遭融為一體,使自己隱形。他稱這一作品為《城市迷彩1號》。當北京各大媒體記者前來採訪時,劉勃麟隱藏在廢墟裡發出一聲長嘆,道:「人們啊,我愛你們,可你們為什麼要這樣對待我?我變無家可歸了,可你們也變殘忍了。」
李洪寬認為,中國大陸目前社會還處於一種被管制被壓抑的狀態,但越來越多的中國藝術家,希望從這種窒息的環境中掙脫出來。劉勃麟的《藏於城中》作品,就是受壓迫者無聲的抗議。他說,
「中國很多東西條條框框太多,展覽機會都是國家控制的,競爭環境對他們非常不利,中國很多大的評審機構都是官方的,一個作品出來之後,要是好的話,必須有強大的操作團隊,這些對他們條件都不是很有利。」
劉勃麟曾對媒體表示,因為所處環境裡充滿政治因素,才導致他的作品含有政治成分。在中國選擇作藝術家,等於選擇了苦痛和寂寞。北京女畫家石頭對此表示同意,她說,在中國做藝術家,無論是畫畫,還是拍電影做記錄片,都會面臨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難。
石頭說,「有種不安定的感覺,你作為一個自由藝術家,居無定所,你住的房子人家可能要拆你,沒有任何法律可以保護你,你過得就是這種比較動盪的生活,你的作品還可能遭到質疑。像做電影、記錄片的,可能做出來的東西去參加影展,會被檢查被禁止,這種也是有的。」
隱形藝術家劉勃麟還說過,作為藝術家,在社會上是沒有你的位置的,你必須面對一無所有的處境。在中國,做行為藝術作品有時候是沒有辦法的選擇。因為除了身體,你什麼也沒有。身體是你最後的一張牌。北京女畫家石頭告訴自由亞洲電臺記者,行為藝術的確可以帶給觀眾超出傳統藝術的衝擊力,劉勃麟的作品極具現實意義。石頭說,
「它的互動性比較強,不像繪畫掛在牆上那種靜止的感覺,對中國人來講相對比較新,有些人還覺得比較少見到,行動性的東西也比較多,可能更多地會讓觀眾來關注它,而不是像其他傳統的方式,大家已經沒有什麼感覺了。」
據報導,劉勃麟的作品在亞洲、歐洲、中東、美國和拉丁美洲等地都有展出。2010年,劉勃麟在米蘭的斯卡拉(LaScala)歌劇院推出過類似的以紅色座椅為主題的隱形藝術。當時他就透露,希望能在中國做同樣主題的藝術,這次終於在北京的這家電影院得償所願。
圖片:劉勃麟的其他隱形藝術作品(解放牛網)
(原標題:中國藝術家劉勃麟的新隱形藝術作品「紅色劇院」)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