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中藥兩年八上問題榜:農藥殘留屢遭曝光

【看中國2013年09月07日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近日,英國藥品及保健品管理署(MHRA)在官網上發布警告,稱同仁堂(22.25, 0.01, 0.04%)等網上銷售的中藥含有有害毒素,包括鉛、水銀以及砷。而這已經是同仁堂藥品兩年內八次上「問題榜」。

作為中藥企業的領頭羊,同仁堂並非獨佔問題榜。此前6月底,國際綠色和平組織(以下簡稱「綠色和平」)發布的《中藥材農藥污染調查報告》稱,包括同仁堂、胡慶余堂、雲南白藥(106.99, 3.59, 3.47%)、天士力(42.19, 0.74, 1.79%)、特安吶等在內的九大藥企的65個中藥材樣品中,多達48個樣品含有農藥殘留,比例超過七成,樣品多涵蓋消費者日常食用的中藥材品種。

近期中藥企業屢因藥品安全問題遭曝光,讓中醫藥企業感到陣陣寒意,多位中醫藥企業人士甚至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重金屬農殘最近已經成為業內「談虎色變」的敏感詞。

中藥污染陰影

對中藥廣受污染的嚴厲指責來自綠色和平,其針對中藥的現狀發布了報告《藥中藥——中藥材農藥污染調查報告》。

據本報記者瞭解,2012年11月至2013年4月期間,綠色和平在包括德國、法國、荷蘭、加拿大、美國、義大利、英國在內的七個國家購買了菊花、枸杞、金銀花等七種常用中藥材樣品。在抽檢的36個樣品中,35個樣品被檢測出農藥殘留,其中32個樣品檢測出3種以上農藥殘留。另外,接近一半的樣品上檢測出了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劇毒高毒的農藥。26個樣品中一項或多項農藥殘留都超過了歐盟最大殘留限量的規定。

綠色和平食品與農業項目主任王婧告訴本報記者,自上述報告公布兩個多月以來,同仁堂等中藥企業並未就報告裡的具體質疑進行答覆。

8月22日,同仁堂在其官方網站上的回覆僅針對近日英國方面的警告進行了回覆。同仁堂稱,「經初步瞭解核實,我公司沒有在英國和瑞典註冊過牛黃解毒片,也沒有向英國和瑞典出口銷售過牛黃解毒片。」而針對綠色和平調查報告中所說的,同仁堂的藥品在國內也被檢測出農殘含量嚴重超標的質疑,也未予以聲明。

官方的回覆則更像是打太極拳。8月27日召開的「中醫治未病健康工程新聞通氣會」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新聞發言人、辦公室主任王煉針對關於雲南白藥、同仁堂等中藥被檢出農殘、重金屬超標等爭議的問題表示,「所有經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機構嚴格審批上市的中藥材、中藥飲片、中成藥等都是符合相應的法律法規的,而且是得到有效監管的。」

四川好醫生藥業集團總經理劉漢軍告訴本報記者,由於在中藥材的採購過程中,國家沒有相應的檢測標準,每一款中成藥都涉及至少幾種甚至幾十種中藥材的原料,企業很難查出到底是哪一種藥材農殘超標。因此針對農殘質疑,即便是同仁堂這樣的龍頭老大也很難自證清白。

雲南中藥企業總經理吳明(化名)告訴本報記者,有相當一批中藥企業認為同仁堂近兩年來屢屢被曝光,疑與有組織做空中藥有關,畢竟同仁堂是中藥企業的標桿,其中藥材的來源肯定是所有中藥企業中最為規範的。不過該總經理也坦陳中藥的成分過於複雜,如果檢測到中藥製成品中有重金屬農殘殘留,很難測定來自於哪種藥材,這使得我國的中藥材市場魚龍混雜、真假難辨。

檢測標準缺失

業內人士表示,我國的中藥材流通環節和種植環節都缺乏重金屬污染和農藥殘留這兩項的檢測,這種不確定性為中藥企業藥品質量的安全埋下了伏筆。

吳明告訴記者,重金屬污染和農藥殘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重金屬絕大部分是中藥成品中所必含的成分,而農藥殘留則是必須得清除的成分。中藥企業並非不知道農藥殘留的危害,然而通常情況下,中藥生產的工藝流程可以將這些農藥殘留進行清除。

吳明認為,中藥材從原料到製成品,要經過淘洗、晾晒、泡製、高溫滅菌等環節,大多數農藥是揮發性的,在藥用植物成為藥材前期就已經揮發掉大部分,再經過上述流程的「洗禮」,農藥殘留基本上就少之甚少了。如果哪些企業的製成品還含有過量的農藥殘留,那一定是生產工藝不過關,或者偷工減料了。「所以我很難相信同仁堂的藥品會農殘超標。」

不過,完全去除農藥殘留或許只能存在於理論階段。現實情況是,中藥材品種多,每種藥材都有特定的病蟲害,少則五六種,多則十幾種、幾十種,為避免出現減產、絕收事件,減少經濟損失,藥農多選擇使用化學農藥。

「不少藥農對農藥的選擇標準,一是有效,二是價錢便宜,很少考慮農藥毒性對藥材質量的影響。」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栽培中心植物保護研究室一位專家告訴記者,這樣亂施濫用化學農藥的後果是藥材質量下降,環境污染加劇,既影響藥材質量,也污染了藥材產區的土壤。

劉漢軍告訴記者,「事實上大多數企業也缺少檢測農藥殘留的動力,因為國家藥典標準基本上是對藥品有效成分的檢測,比如說某一種藥有五味有效成分,那麼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就主要針對其有效成分進行檢測,而農殘檢測既沒有標準,也沒有這個習慣。」

由於沒有具體的國家標準,《中國藥典》幾乎成為了中藥領域唯一可參考的標準。然而即使5年一變的《中國藥典》仍然對農藥殘留的限量標準規定少之又少。

我國最近的第2010版《中國藥典》中雖然規定了9種有機氯和12種有機磷類的檢測方法,還規定了3種擬除蟲菊酯農藥殘留量的檢測方法,然而在限量標準方面僅規定了甘草和黃芪兩種藥物的六六六、滴滴涕、五氯硝基苯的限量標準,其他中藥材尚未涉及。

相比之下,美國藥典需要檢測農藥殘留的藥材種類不僅包括甘草和黃芪,還有其他一共19種藥材,在檢測的藥材種類上,也遠超過了我國的藥典。

由於藥材農藥殘留標準的科學研究普遍落後,加上監管失靈,加工流程和市場流通監管的雙重失靈,加劇了藥材的安全危機。

GAP藥材基地成擺設

此前,GAP體系被認為是從源頭保證中藥質量的重要手段。但據記者瞭解,這些具有「樣本工程」意義的GAP中藥材基地,雖有了自身的標準卻也難以得到執行,這為中藥污染埋下了隱患。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GAP基地管理嚴格,產品成本較高,因此其產出的中草藥大多數為企業自用,生產高品質的中藥或飲片。國內目前只有少部分藥材來自於GAP基地。如山藥,全國GAP基地的產量只有幾百噸,而總需求量卻為1萬噸。

國家藥監總局至今共批准了21批、99個GAP認證的中藥材種植基地,如同仁堂在浙江淳安的山茱萸基地、山西陵川的黨參基地,雲南白藥在雲南文山的三七基地等。

不過上述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很多大型企業的生產基地雖然擁有GAP認證,然而由於過高的管理成本,使得很多企業最終採用了企業加農戶的方式種植生產。

根據報告,檢出的甲拌磷、甲胺磷、克百威、氟蟲腈、涕滅威、滅線磷六種農藥均為農業部明令禁止在中草藥上使用的農藥品種,甲胺磷更是完全禁止使用。

2002年6月5日,農業部發出禁令,禁止甲胺磷等19種高毒農藥用於蔬菜、果樹、茶葉和中草藥材上。2009年農業部再次重申禁令,並將甲胺磷直接列為明令禁止的農藥,即不得用於任何作物。

對於同仁堂的藥品中為何會檢測出高毒農藥,劉漢軍分析說,「同仁堂的很多種藥都需要幾十種藥材炮製而成,同仁堂的GAP基地最多只能生產出幾種主要藥效成分的藥材,其他的配藥藥材還需要從中藥材飲片公司購買,由於流通環節並無農殘檢測這一過程,同仁堂也難免會買到農殘含量超標的藥材。」

在一位業內人士看來,GAP基地即便是完全能夠合規種植,但是由於很多藥品需要大量的配藥,製成的中藥也很難杜絕農藥殘留。「因此如果不能將散戶種植和GAP基地進行同等規範,那麼企業花巨資投入的有限的GAP基地,只能成為無效的投資,中藥也就難以完全擺脫‘污染’的陰影。」

記者多次致電北京同仁堂集團公司,並對集團公司和同仁堂上市公司發去了關於藥材農殘超標的採訪提綱,然而截至發稿前同仁堂集團公司及上市公司均未對本報記者的提問做出答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張亮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