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吧內的網民(原文配圖)
【看中國2013年08月31日訊】(看中國記者李翔一編譯報導)據《華爾街日報》8月30日(週五)報導,哈佛大學一名教授為了瞭解中國的審查機制是如何運作的,決定採用了一個非常有創意的方法進行研究。
為了打入審查系統內部, Gary King 教授和他的兩名博士生在過去一年內建立了一個偽裝的社交網路,儘管這個網路從來沒有正式上線,但是它得以讓他們接觸到中國很多提供審查軟體公司中的其中一些。他們的研究結果本週發表了,研究結果展示了各種封鎖工具,像新浪和騰訊這樣的社交媒體公司可以使用這些工具應當局的要求來控制信息。
King教授從一家公司購買了一些軟體(King教授不願透露這家公司的名字),藉助這些軟體,這個哈佛研究團隊發現了他們可以使用的各種工具,讓他們可以根據不同的關鍵字和類別,以及發帖的用戶,帖子的長度或發帖時間來封鎖、刪除發帖。
該團隊的研究也有助於揭示一個長久的疑問,即,在中國到底有多少網軍(審查人員)。在King教授的經驗中,這家公司推薦他的團隊為每5萬名用戶雇佣2到3個全職審查員。如果同樣的演算法用在新浪微博上,那麼新浪需要為每天活躍的5400萬用戶雇佣2160到3240個審查人員。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King教授說他接觸到了中國市場上範圍很廣泛的審查軟體,這表明中國政府是「允許在審查技術領域進行競爭和創新的」。
他表示:「他們從上至下控制審查的結果,但不控制審查特定流程方法。這個策略看來結果不錯。」
King教授的發現與今年另一項研究結果密切吻合,另一個研究發現新浪審查人員可以在大多數發帖發出幾分鐘之內刪除敏感內容。不過,他說,他的研究也發現了這個技術的侷限性。
具體來說,儘管這些軟體可以用敏感關鍵字標識發帖以便進一步檢查,但是很多政府喜歡的發帖在此過程中也被逮住了。例如,他說,讚揚政府「反腐敗」政策的也可能被抓出來因為含有關鍵字「腐敗」。
儘管有上述缺陷,但基於King教授與軟體供應商的談話,King教授表示這個關鍵字系統仍然流行,部分原因是它可以作為一種緩衝,給審查人員時間來追上中國社交媒體網站海量的潛在敏感發帖。
King教授本週也表示,此次研究也印證了他對中國審查機制先前的研究結果,即,那些有可能挑起群體行動的發帖,例如與抗議有關的或與西藏自焚事件有關的發帖,被審查的最為嚴重,那些僅僅批評中國政府的發帖還輕些。
King教授也提到這些「審查」軟體所提供的一些功能也並非中國獨有。不過,在美國「我們用來避免垃圾發帖,在中國這些軟體則更為複雜」。
(點擊看原文)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