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在日本,會這些漢語詞你就是大文豪(圖)

 2013-08-30 13:1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看中國2013年08月30日訊】在日本筆者買了一本題為「読めない漢字が読める本」(大意是「疑難漢字必讀」)的書,按照書商的宣傳,日本人讀了這本書就有可能成為平成年間的「大文豪」。不過,就算是讀了這本書,在日本當個「文豪」也真不容易,因為這些詞彙涉及到「人間」、「衣食住」、「文化」、「法律」、「四季」、「自然現象」、「天體運行」、「醫學」、「植物」、「食品」、「生物」、「地理」、「古典名著」、「歷史」等各個方面,還有「熟語」。這裡只能擇優介紹一些,供各位參考,看看我們的漢字水平夠不夠在日本當一個文豪。

先從最簡單也最實用的描述女性的用語開始。應該說這部分的詞語大部分都與中文類似,比如 「貴婦人」「淑女」、 「小姑」、「愚妻」、「淫婦」、「寡婦」、「繼母」、 「才媛」、「麗人」、「佳人」、「閨秀」等,但是其他的一些漢字詞就讓中國人感到有點茫然了,比如「海女」、「刀自」、「耳年增」、「莫連」等。看一看解釋,原來「海女」顧名思義其實就是在海邊撿貝殼的女性;「刀自」就是主婦,對老夫人的尊稱;「耳年增」基本上就是個懵懵懂懂的年輕女孩,而「莫連」指不知廉恥、世故的女人。同樣,描述男性也有系列詞彙,就不一一介紹了,只提幾個有點特別的,比如「好好爺」、「遊冶郎」、「三一」。「好好爺」顧名思義是指善良親切的老人家;「遊冶郎」是品行不端的放蕩之徒;而「三一」則是身份卑微的人。

無論男人還是女人,在評價他們品行人格的時候也有一系列漢語詞可以用。其中有相當多的詞彙與現代漢語一樣,比如「溫順」、「怯懦」、「脆弱」、「性急」、「奢侈」、「齷齪」等,但也有相當多讓中國人覺得怪異的詞彙,比如「幾帳面」、「阿漕」、「唐変木」、「數寄者」等。「幾帳面」可指有條理、精確、細心之人;「阿漕」指貪婪、沒有同情心者;「唐変木」就是傻冒;「數寄者」是風流之士。在表達人的年齡方面,日本的文豪們一定要會說「幼學」(10歲)、「志學」(15歲)、「加冠」(20歲)、「而立」(30歲)、「不惑」(40歲)、「耳順」(60歲)、「古希」(注意不寫作「古稀」,70歲),直到「喜壽」(77歲)、「米壽」(88歲)、「白壽」。如果活到108歲,那就是「茶壽」。

要當一個真正的文豪還要熟練掌握「熟語」,也就是成語。日本的常用熟語按字數可分為「二字熟語」、「三字熟語」、「四字熟語」等幾類。二字熟語中有很多出自中國古典,比如「完璧」、「蛇足」、「推敲」、「杞憂」、「濫觴」、「狼藉」、「矛盾」等等。在二字成語中有一類特殊的單字重複熟語,念起來很可愛,意思也很好懂,如「偶偶」(偶然)、「諸諸」(很多)、「揚揚」(得意)、「喧喧」(吵鬧)、「言言」(一句一句)等。三字熟語中,中國人易懂的有「似而非」、「不夜城」、「未曾有」、「不如意」、「茶話會」、「荒蕪地」等,還有些三字熟語我們可以大概猜出其含義:「村夫子」(知識面狹窄的學者)、「土檀場」(斷頭臺)、「桃源鄉」(仙境)、「大黑柱」(中心人物)、「蜃気樓」(海市蜃樓)。

日本的四字成語大多與中國的四字成語相同,比如「一網打盡」、「一視同仁」、「臥薪嘗膽」、「溫故知新」、「空前絕後」、「厚顏無恥」、「渾然一體」等,但是有些日本四字熟語與中文習慣用法稍有差別,比如中國人說「脫胎換骨」,而日本人說「換骨奪胎」;中國人說「不共戴天」,日本人說「不共俱天」;中國人說「虎頭蛇尾」,日本人說「竜頭蛇尾」(「竜」是龍的意思);中國人說「流言蜚語」,日本人把「蜚」字寫成「飛」,即「流言飛語」,其實也很恰當;還有,中國人說「牽強附會」,日本人把「附」字簡寫,成為「牽強付會」等等。還有些日本熟語雖然是四個漢字,但在中文中算不上是成語,比如「曖昧模糊」、「品行方正」、「自家撞著」、「自畫自賛」、「試行錯誤」等。這反映了日本人對四字熟語崇拜,而且只要是4個字就是熟語。日本知名的女書法家南鶴溪曾經以崇拜的心情這樣寫道:「如果有一位距今一千五百年前的男子,在短短的一個夜晚,就用一千個不同的漢字,作出了二百五十個熟語的話,你一定會驚詫不已吧」(《文字的魅力——一個日本人眼中的漢字》77頁)。南鶴溪所說的這個男子是一千五百年前中國南朝梁武帝時期的周興嗣,而那二百五十個「四字熟語」就是《千字文》,無論是這個人還是這本書,日本人提起來無不五體投地,因為書中全部是「四字熟語」。

除了從中國借用經典熟語,日本人也從自己的歷史中創造了純粹日式的四字熟語,比如「大化改新」、「蒙古襲來」、「天下布武」、「玉音放送」等。這「玉音放送」指的是日本在二戰戰敗,天皇親自錄音向國民宣讀終戰詔書。「玉音」就是天皇的聲音,而「放送」在日語裡就是「廣播」的意思。說到二戰,不能不提日本人創造的另外一個四字熟語「鬼畜米英」,用來描述太平洋戰場上的對手。「鬼畜」我們不難看懂,在二戰時日本兵在中國也被稱為「鬼子」,而「米」是指美國(日語「米國」的簡稱),而「英」就是英國。這個「鬼畜米英」的熟語與另外一個日本自製熟語「脫亞入歐」(日本明治維新時期奉行的向西方靠攏的政策)形成了鮮明對照。

不過,話說回來,要想當個「大文豪」,還是要好好學習漢字,「脫亞入歐」可不成。

来源:翟華的博客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