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真心換絕情 青春期叛逆為哪般(圖)

 2013-08-02 13:44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3年08月02日訊】(記者穆笑晨編譯報導)青春期叛逆是使許多家長頭痛的經典問題,已經到了令有些家長談虎色變的程度了。

有個小男孩9歲,嘴上有了小絨毛。這可把媽媽嚇壞了,去學校參加活動的時候,專門帶了眼鏡,貌似不經意地仔細觀察其他男孩子,發現都有絨毛,才長出一口氣。還是不放心,當年體檢的時候偷偷問了醫生,醫生給孩子看了一下,說沒有開始呢。

另一個男孩10歲時,聲音開始出現鴨子叫一樣的嘎嘎聲。12歲時,已少了嘎嘎聲,出門卻不願和父母牽手了,在家還挺親密。媽媽緊張的是:兒子沒有傳說中的「叛逆」,問該怎麼鼓勵「叛逆」?遭到羨慕與「炮轟」。

更多父母慨嘆青春期的孩子:要他往東,他偏往西,要他抓狗,他偏攆雞。明明為他好,而且也好言好語地跟他說,結果真心換絕情。他一副「別來煩我」的姿態,卻又要求家長在「別來煩我」之前,「把我和Ben送到游泳池!」青春期的孩子到底怎麼了?下面是專家的分析。

1、發育期和青春期的區別

「發育期」是身體上的變化:毛髮、聲音等。一般從8到14歲左右開始,因人而異。

「青春期」則被認為是心理上的變化。許多孩子會「宣布」青春期開始。他們的行為發生巨大變化。他們開始和爸爸媽媽疏遠,變得更加獨立。

2、青春期是「心理斷奶期」

生理上的斷奶期在孩子一歲左右就完成了,而青春期是孩子在心理上擺脫對父母的依賴,因此青春期是「心理斷奶期」。這是孩子邁向獨立的象徵,應視為好事。這段時期的孩子強烈追尋自我認同、渴望同齡人的接納,想要逐漸拉開和父母的距離,即使在大事上認同父母,也一定要在小事上和父母有所不同。這種渴望在心理上跟父母分立,不再跟前跟後,是很自然的邁向成人的過程。根據許多研究,只要親子關係基礎穩固,親密感還在,孩子在重要價值觀上,還是比較認同父母。

3、調整心態,該放手時要放手

從家長的角度看,青少年倔強、喜歡挑戰權威。然而親子關係出現劍拔弩張,常常是因為父母心態未能調整。

家長應認識到孩子在長大,該放手時要放手。他正在鍛練自己獨立的能力,他要做自己。就如同小小孩學走路,也許會摔倒,但只要不是情況危急,就不用多管。家長應努力忘懷受孩子深深依戀的階段,調整過去的主導角色。對青春期的孩子要多看他的行為,不要一直聽他怎麼說,此時孩子的心智還不成熟,說出的話往往刺心,父母的情緒容易被孩子的態度和言語挑起。父母要去觀察,即使孩子當時態度不好,只要後面的行為修正了,就表示他聽進去了。

4、「往東,還是往西」要民主

給孩子提供選擇。盡量先詢問「你要往東,還是往西」;而不是主導方向。孩子會覺得受到尊重,明白你不是在反對他,也就沒必要為爭權而反抗。

如果發現他的回答本來就在您的底線內,就大方贊同。還要告訴他,「你很會克制自己,非常好。」這是一般父母比較難做到,卻是最能贏得孩子合作的方法。「千金難買我願意。」強迫往往得不到最好的效果。而且,孩子在講話的過程中,也在檢查自己的思維是否合理,您的鼓勵有助於他以後做出更理性的選擇。於是,他每次想要爭取「自由、自主」,就會先找出理性的方案。父母只要耐心聽取、戒除急躁,用理解忍耐的態度應對,往往可以達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