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裁員 加拿大老移民慘變「新移民」(圖)

【看中國2013年07月27日訊】移民來到加拿大時間越長,通常經濟狀況會越好,但並不絕對。多倫多懷雅遜大學最近一項研究發現,被裁員老移民在找工中遇到很大挑戰,很多人只好接受臨時性、幾乎沒有福利的工作。

由加拿大懷雅遜大學勞工管理關係中心(Centre for Labour Management Relations)所作的這項研究,跟蹤了2008年6月倒閉的汽車零件公司Progressive Moulded Products (PMP)原僱員中的78人,都是來自族裔社區的老移民。發現他們中大多數人在失去工作5年後,只能找到不穩定工作。


在加拿大住得時間長的移民,語言能力不一定有大改進。

這項研究發現,這些移民工人在失去工作5年後,只有三分之一的人找到全職工作,其他人工作不穩定,或仍失業(20%);工作不穩定的人中,40%做隨叫隨去的臨時工;77%的受訪者稱,他們目前的工資及福利,比在PMP工作時差;約70%的人認為,歧視使他們難找工,其中年齡、種族及語言是三大障礙;87%的人稱,他們曾向臨時工中介申請工作。

工運領袖、懷雅遜大學CAW-Sam Gindin社會公平與民主主席吳溫溫說:「目前,幾乎一半參加這項研究的工人在做臨時工作,工資低,沒有福利。研究發現,他們的狀況比剛來加拿大時還要差。」

缺乏競爭力 老移民再就業難

吳溫溫表示,參加這次研究的78人都是45歲以上老移民,包括不少華裔移民。「他們有20%仍失業,其他的工作不穩定,不能安居樂業。」

她說,很多受訪者認為,他們的情況比剛來加拿大時差了。因為經濟衰退,工廠倒閉,使這些早已成為加拿大公民的人,「像再做一次新移民一樣,要重新去找工作。」

更糟的是,他們已經不是新移民,不能享受新移民服務中心提供的服務。吳溫溫說,他們的年齡比較大,找工難以與年輕人競爭,但又未到退休年齡。就算重新培訓,也很難與加拿大出生的同學競爭。

多倫多工人維權中心( Workers'Action Centre)幹事劉碚溪對《大紀元》說,這研究結果很說明問題,在加拿大住得時間長的移民,語言能力不一定有大改進;工廠環境,可能沒多少機會可以改善語言。「年齡大,就變得更困難。」受到僱主不公平對待的人,也是年齡越大機會越大。

該報告建議,政府應該對居住在加拿大超過3年的移民,提供更多安居服務。吳溫溫說,希望政策制定者知道,「經濟衰退對所有人都有影響,但對年齡比較大的移民的影響更大。」

年齡大負擔重 更難應對變化

這些個人曾有穩定工作,可以養家供房子。公司突然倒閉,使他們無所適從。吳溫溫說,他們曾是成功安居的移民,但基礎不穩。其中有2名工友因為收入不夠,失去了房子,連婚姻也失去了。

她說,現在的勞工市場,「是人求市,不是市求人。老闆要求越來越高。」他們中約有一半的人參加了重新培訓,學習新的技能。但畢業後,只有25%的人在新行業找到工作。

報告建議,政府應該提供更好的「搭橋」計畫,使這些個人能重返職場。吳溫溫說,既然政府已經投資去培訓他們,應該鼓勵僱主雇佣這些人,他們有加拿大經驗,只是缺乏新行業工作經驗。比如在一段時間內補助僱主去聘請這些人,給他們實習及成為正式僱員的機會。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