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人浮於事」本是廉潔行為

 2013-07-19 14:0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看中國2013年07月19日訊】「人浮於事」現在是個貶義詞,意思是機構重疊,人員過多,真正幹事的人很少。不過在古代,它卻是個不折不扣的褒義詞。

此語出自《禮記·坊記》:「子云:‘君子辭貴不辭賤,辭富不辭貧,則亂益亡。故君子與其使食浮於人也,寧使人浮於食。’」這段話是孔子說的,「食」指俸祿。「浮」是超過。這段話的意思是:如果人人都像君子一樣,寧願推辭掉富貴,安貧樂道,那麼天下就不會出什麼亂子了。如果所得的俸祿超出自己的付出,那就類似於貪污;只有付出超出了該得的俸祿,才能稱得上廉潔。因此,君子寧肯少拿工資,使「人浮於食」。

由此可知,「人浮於事」最早應該寫作「人浮於食」。大約到清代,人們已不理解這個詞最初的含義了,加上古代「食」和「事」同音,於是望文生義改成了「人浮於事」。

来源:三晉都市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