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信:中國經濟增長動力正在消失

【看中國2013年07月13日訊】中國海關總署1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6月份中國進出口總值為2萬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2%,其中出口下降幅度更是高達3.1%。有關數據出乎分析人士預料,此前市場普遍預計中國6月份出口額會有約在4%的增長。同時6月份中國進口額也下降0.7%,顯示中國內需疲軟。

據BusinessInsider週三文章報導,隨著中國官方公布了意外弱勢的6月進出口數據,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現實已經越來越廣為人知。

瑞士信貸集團分析師安德魯-加斯維特在週二的一次報告中指出,中國經濟增長的所有主要驅動力量都在快速消失。

這份報告指出,勞動力的增長率已經開始萎縮,這也意味著增長率將會更加接近生產率的增長。其次,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帶來的好處在十年之後已經嚴重減弱。

報告也認為,房地產市場的蓬勃發展導致了過量建築,供應相比需求高出了20%,同時現有房屋還有20%的空置率,價格也過於昂貴(房價相比薪酬的比率是倫敦的三倍),而住宅投資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佔比已經從2001年的5%提高到了目前的13%。

報告稱,由於利率的去監管過程,資本的真實成本已經上升。過去近十年中負的實際存款利率幫助帶動了國內生產總值中投資比率的明顯提高,達到了史無前例的48%。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規模同比增長了20%。歷史上,從投資型向消費型驅動增長的轉變會導致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率下降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

報告也列舉指出,真實存款利率已經轉向正值,這最終將會提高資本的真實成本;公共和私人部門的合計槓桿比例已經比正常趨勢高出17%,相對比例則是高出了30%;人民幣相對其他新興市場貨幣升值程度在2%到20%不等。

報告最後指出了政策方面的因素,稱目前中國在一個十年改革週期的第一年中,而改革通常會以增長放緩為代價。瑞士信貸集團中國經濟學家陶冬也指出,中國還有政策不協調的風險,包括央行在內的國家機構分支可能會尋求實現自己的一些目標。

另據路透社網站7月10日報導,中國6月疲弱貿易數據發布後,亞洲股市削減漲幅,美元指數則徘徊三年高位附近,澳元和紐西蘭元則回吐近期漲幅。中國股市滬綜指亦一度下挫;人民幣兌美元即期10日早盤則走弱。

中國海關總署綜合統計司司長鄭躍聲在解釋貿易數據下降的原因時提到,外部市場需求持續低迷,抑制中國出口的進一步擴大;匯率、勞動力工資等出口成本在持續上升,加大了出口企業的出口難度;貿易摩擦頻發且多樣化,也讓中國的貿易環境出現一些惡化,並對中國相關優勢產品的出口造成較大影響。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數據顯示,2013年5月底,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為116.3,較2012年底已升值5.6%。與此同時,國內勞動力成本在繼續增加,2013年上半年已經有多個省市區先後上調最低工資標準。6月底的調查結果顯示,仍然有70.5%和59.8%的企業反映勞動力、匯率成本在增加。

報導稱,中國國內工業生產放緩,抑制原材料的進口需求,以及2013年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明顯下降,也使得中國進口增速出現負增長。

報導指出,外貿數據欠佳也顯示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分析師認為,由於匯率因素對外貿企業影響較大,且世界經濟形勢影響國際資金流向正在出現變化,熱錢流入中國的壓力在減輕,放緩人民幣升值壓力不失為幫助外貿企業的良方。

據悉,中國將於15日公布第二季度GDP數據。調查顯示,第二季度經濟增速預計將回落至7.5%,低於第一季度的7.7%。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