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慰問秀 大家一起來假裝(圖)

【看中國2013年07月13日訊】近日,廣州市市長陳建華直言,「密切聯繫群眾很容易走過場,一說密切聯繫群眾,就有領導帶人到五保戶、貧困戶家裡去慰問,弄袋大米、兩瓶油、一床棉被,去走一走,看一看。這基本上可以說是形式主義。」陳建華笑言,他曾在貧困地區工作十年多,「天天幹這事」。

「一語道破天機」的魅力,往往不在於告訴了眾人不知曉的事情,而是在於說出了其他人明明知道卻不敢說不願說的事實。近日,廣州市市長陳建華所講的「慰問送米送油基本上是形式主義」就道出了形式主義慰問的種種實情。而此言論一出,搞得在我國流行了幾十年的「慰問秀」非常尷尬。但同時,卻贏得了公眾的叫好之聲。

對於貧困戶而言,他們最需要的是什麼?答曰,一個健全的福利和社保制度。這個福利和社保制度,往往是給人以權利救濟,而並非直截了當的實物救濟;給人的是真正的尊嚴,而並非在「慰問報導」中淪為官員的陪襯。固然,貧困戶需要實物,需要大米、食用油和棉被,他們在得到這些的同時,也會感謝官員、感謝政府,但是,這些形式主義的東西,不會讓貧困戶們的家裡擁有「餘糧」。這樣的慰問不能讓他們擁有真正的安全感,他們仍然會懼怕貧困帶來的生活壓力。

「慰問秀」,往往是官員和權力的自娛自樂。領導一定要有隨從人員,此外還最好要有專業的記者和宣傳人員,宣傳人員一定要配個高清DV和長焦相機,所有的設備越專業越好。拍下來的鏡頭中,接受福利的受眾一定是喜笑顏開的,慰問官員一定是正義凜然的。然而,真正的現實是,一袋米解決不了一年的口糧;一桶油不足以供給炒一年的菜;一床被子也無法讓交不起供暖費的市民在冬天裡得到真正的溫暖——一時的感恩戴德,不會換來真正的體面和尊嚴。

領導假裝在慰問,民眾假裝很欣慰。廣州市市長對於形式主義慰問的反思,可謂醍醐灌頂。但是,談及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似乎也不是什麼陌生話題:改善民生,解決教育、醫療、住房等問題,縮小貧富差距,讓居者有其屋……福利社會的建設,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權利賦予,而不需要鏡頭下用幾桶油、幾袋米充當道具,不需要以官員為主角、以納稅人為配角的權力表演。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