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3年07月08日訊】傳統的智力評量大多是以單一智能的方式進行。美國哈佛大學Howard Gardner教授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證實,幼兒的智能會展現在包括:語言、邏輯數學、空間、音樂、肢體動覺、人際、內省、自然觀察等不同智能的領域之中。而在現在競爭激烈的社會理中,的確也需要多元的人才,各自發揮不同的智能。
兒童的發展有兩個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一是遺傳,另一個則是環境。遺傳受到父母親的基因決定不可控制,但遺傳還需要在對的時間,有適合的環境做配合,才能將幼兒真正的能力展現出來。義大利教育家蒙特梭利博士認為幼兒並不需要爸爸媽媽的教導,爸爸媽媽要做的只是為幼兒預備一個對的環境,在這環境中的空間佈置、爸爸媽媽、玩具等所有的一切都會對幼兒的發展造成關鍵性的影響。在此我們將為爸爸媽媽們提出35點方法與建議,協助爸媽養出優質拔尖小孩,也讓孩子在爸爸媽媽充滿愛心、耐心的幫助下,得到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賦
1、讓您的孩子有機會探索自己的興趣。
傳統的應試教育教學方法,太強調單向的學習方式讓大部分孩子習慣於被動接受知識,而無法從學習中發覺自己的興趣所在。但是人生之中不單單只是考試、唸書、工作而已,如果能夠從小培養一到兩種興趣與愛好,將可以為孩子未來的生活帶來許多樂趣。所以,爸爸媽媽應提供孩子豐富的環境,同時允許孩子依自己的方式及步調去學習與探索。
此外,爸爸媽媽在培養孩子興趣的同時,應該避免強迫學習、壓力學習所造成的造成反效果,嘗試著去營造愉快的學習環境,協助孩子從中獲得有趣好玩的經驗,先引發孩子對於學習的動機,才能找出真正興趣所在。
2、讓孩子接觸各種類型的活動,激發潛在的天賦。
提供孩子接觸各種不同類型活動的機會,如﹕音樂、藝術的欣賞、動植物的照顧、天文地質的探索、身體律動的練習等,不要預設孩子該學得多少的結果,爸爸媽媽可以從旁觀察,在不同領域的學習活動中孩子們自然發揮的潛力,並朝著這些方向給予更多環境,刺激他發揮潛能。如:在進行音樂欣賞時,對於旋律節奏特別有反應的孩子,可能代表他在音樂方面是有潛能的。而常常蹲在路邊觀察昆蟲活動的孩子,可能對於動物部分的學習是特別敏銳的,爸爸媽媽可以憑藉生活中觀察孩子的小細節、小動作,瞭解自己孩子優勢何在。
培養孩子正確判斷獨立思考能力
3、允許你的孩子犯錯
孩子由於擁有的知識不夠豐富加上邏輯思考能力不成熟,因此常常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但隨著身心的成長及知識的增加,孩子也能擁有做出正確決定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經驗的累積是很重要的,也就是孩子必須有機會練習如何做決定。
在練習如何做出正確判斷的過程中,孩子一定會發生做出錯誤判斷的情況,如:在寒冷的冬天卻選擇穿短袖的衣服,應該先吃飯但他卻想著打遊戲等等,這時爸爸媽媽應該適當的輔導,培養孩子的對於如何做選擇思考邏輯,瞭解他為何做出這樣的決定而不是直接責罵孩子這樣做不對,因為這些小小的、零散的錯誤經驗是幫助孩子有一天能做出正確決定的重要基礎。
4、經常對孩子提出開放式的問題
問題可以引發孩子對於周遭環境的好奇心,讓孩子動頭腦思考。但問問題的方式很重要。答案只有對或錯的問題是無法真正幫助孩子進行思考的,最好的提問方式應該是採用開放式的問句,如:「你覺得怎樣呢?」、「有沒有什麼辦法解決?」、「為什麼會出現彩虹?」等等,開放式的發問方式可以從孩子的響應中知道孩子是否真正瞭解問題的意思並達到幫助他思考的目的。
5.計畫一項特殊的家庭項目
利用節慶或特殊的日子或是想一個大家都有興趣的主題,全家人共同設計進行一個活動,如:說故事接龍,角色交換日等,分享全家人的創造力,也可以喚醒和開發孩子另一方面的潛能。
建立愉快的學習經驗
6、不要強迫孩子學習
現代的父母都期待自己的孩子比別人好,每天幫孩子排滿了各式各樣的課後輔導及才藝的學習。卻沒有問過孩子是否有學習的意願。主動的、有意願的學習才能讓孩子發展出專注力,而專注力是學習的重要條件,被威脅強迫的去上各種課程非但對於孩子沒有任何幫助還可能有不愉快的經驗影響日後的學習。因此,爸爸媽媽要做的不是強迫而是鼓勵,引發孩子對於學習的興趣進而主動學習。
7、你可以對孩子有期待,但是必須是合理的
在孩子出生後,爸爸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出人頭地,希望自己的孩子有高人一等的優異表現與成就,因此容易對孩子產生過高的期望。給孩子太多期待其實是一種壓力,不少孩子甚至會因為感覺自己達不到父母的期待而覺得自己是沒有用的,喪失了想要繼續努力學習的動機,因此爸爸媽媽對孩子可以有期待,但必須在孩子實力可以承受的範圍內,等孩子達到第一步目標之後再慢慢提升標準,這樣子又能夠讓孩子有自信、又可以讓孩子的能力逐漸進步。
8、與孩子分享你的工作
在美國的許多城市設有爸爸日或媽媽日,在這一天企業的職工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去上班,讓孩子有機會瞭解父母工作的內容及辛苦,這樣的活動對於親子關係有很大的幫助,而且爸爸媽媽認真的工作態度也會成為孩子的典範。當然,因為孩子參觀了爸媽工作的環境、對於爸爸媽媽的工作有了一些概念,當然更有助於親子間聊天時的話題更多樣性。
9、為孩子提供一個感官豐富的環境
0-4歲是寶寶感官發展最敏銳的階段,需要各種的感官刺激幫助其概念的發展。所以爸爸媽媽在家中可以提供孩子各種運用感官,包括: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和嗅覺探索環境的機會。如:引起視覺探索的圖形或顏色豐富的牆紙,可供觸摸的不同材質的地板或牆面,能夠動手操作的各種玩具、教具及日常用具,聽得到各種不同的聲音刺激,豐富的感官刺激經驗是寶寶在未來發展抽象化概念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依據。
10、保持你自己的學習熱忱,孩子會受到你的影響
許多爸爸媽媽一天到晚叮嚀孩子要唸書要認真,卻不見得有效果,其實最好的方式是透過身教影響孩子。爸爸媽媽若自己也能常常保持對於學習的熱忱及新知探索的渴望,將會透過身教深深的影響孩子的學習態度。
鼓勵孩子刺激創造力想像力
11、不要給孩子設限制
學齡前是孩子自我概念發展的關鍵期,還未清楚建立自我概念的幼兒很容易受到其它人的影響。因此,不要隨便給孩子設限制,例如:面對孩子不瞭解的事情爸爸媽媽常常以「你還小,等你長大就懂了。」這樣的言語簡單帶過,為了孩子問東問西很麻煩而敷衍回答,其實是容易讓孩子的能力和發展受到限制的。因此爸爸媽媽應該採取比較積極開放的態度,鼓勵孩子多多發現問題並解決他,不要給孩子設下太多限制。
12、全家人經常一起玩遊戲
對於孩子來說,生活就是遊戲,相反的從遊戲更可以體驗生活。孩子們天生就具備有遊戲的能力,透過遊戲孩子可以展現他的能力併進行學習。而爸爸媽媽在參與孩子遊戲的過程中,更可以觀察瞭解幼兒的能力及針對其需要協助的部分進行輔導。
13、親子共讀
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必須從小養成的。根據一項研究,在幼兒時期經常有機會坐在爸爸媽媽膝上聽故事、看故事的孩子,長大之後較容易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對於語言能力的發展也多有幫助。因此,爸爸媽媽除了給予孩子更好的物質生活之外,千萬別忘記,花點時間陪著孩子一起玩、一起讀書,對於孩子還說比擁有更多玩具、漂亮衣服更重要。此外,使用一些幽默、笑話和有趣的故事啟發孩子,對於想像力與創造力發展也是很有幫助的。
14、不要對孩子做的事情有過多的挑剔和評斷
當孩子拿著他的作品與你分享,滿心期待能得到你的肯定時,千萬不要用爸爸媽媽的高標準來評斷和責備他們。學齡前的幼兒尚未脫離自我中心的階段,爸爸媽媽任何一句批評的話都可能對孩子造成嚴重的傷害。例如看到孩子在幼兒園的繪畫作業時,爸爸媽媽應學習多使用能傳遞正面訊息的語言讚美孩子,如:「你用了好多的顏色、有紅色、藍色和黃色,色彩真豐富!」同時應該盡量減少使用負面語言,如:「你怎麼畫得這麼亂,顏色太多了。」的說法。因為正面的訊息能讓孩子獲得鼓勵,繼續表現良好的行為,增強孩子好的行為,而負面的訊息卻會讓孩子停滯,退縮不敢往前進。
15、幫助孩子學習使用家裡,學校和公共圖書館的電腦設備
在這個科技進步的時代中‘若能善加利用媒體科技'即使不出門也能知道天下事。所以,爸爸媽媽千萬不要因為害怕孩子學會電腦之後只會打遊戲,而不願意讓孩子過早接觸電腦,而應該採取比較正面的看法,想想接觸電腦之後,可以運用進步的科技與網路,延伸孩子的視野觸角,讓孩子增加智慧。
培養責任心 共同創造親子聊天時間
16、與孩子談話並學習傾聽
每天花一點時間與孩子談天是很重要的。因為這一段短短的時間中,是爸爸媽媽藉此瞭解孩子的想法及需要的關鍵時刻。在這過程中爸爸媽媽需要學習傾聽的技巧,不要還沒等孩子把話說完就急著要糾正孩子錯誤的觀念。這種急躁帶點批評性的舉動會讓孩子自尊心受傷而不願意再與你分享她的想法,久而久之容易造成親子之間的隔閡。爸爸媽媽要瞭解,孩子雖然小但也有他自己的想法,他願意把自己碰到的事情和爸媽分享,我們就應該像孩子的朋友,當個專心的聽眾好好的和孩子聊天交流。
17、當孩子完成家事,給予肯定
2-4歲的孩子喜歡模仿爸爸媽媽的行為,因此開始對做家事充滿了興趣,爸爸媽媽若能為孩子預備適合的工具,如:小尺寸的掃把、托把、吸塵器等,讓孩子做家事十分順手,並且給予孩子適當的工作範圍,如:小茶几的桌面、孩子自己遊戲的角落這些以幼兒能力可以完成的部分就可以從做家事中逐漸發展出責任感。
18、全家一起外出遊覽新的地方
放假時全家一起外出旅遊,除了可以憑藉愉快的氣氛增進親子之間的關係之外,旅途中的所見所聞也能擴大孩子的視野,豐富孩子的知識。為了讓每一次的旅行都能讓孩子收穫滿滿,建議爸爸媽媽在一開始就讓孩子參與旅行的計畫,全家人一起收集數據,討論行程的路線,並事先對於當地的文化做一番瞭解。在行程中爸爸媽媽也應該鼓勵孩子多運用其感官做觀察及比較,併發現異同以培養孩子的邏輯思考能力。
19、提供孩子扮演類型的玩具
在給孩子玩具時,應該酌量增加扮演類型的玩具,如:洋娃娃、絨毛動物玩偶、廚房用具、各行各業的工具及服裝等,因為孩子可以透過扮演遊戲中角色的扮演學習社會性行為,瞭解社會真實的樣子。爸爸媽媽可以在家中的一個角落為孩子佈置一個扮演區,只需用矮櫃做一個簡單的區隔,這樣爸爸媽媽又可以觀察到孩子玩遊戲的狀況,又可以讓孩子有一個半獨立的空間自由發揮。另外要提醒爸媽的事情,提供給孩子的玩具、道具最好是孩子生活中熟悉的物品,並且不要脫離平時居家生活太遠,這樣孩子才可以通過平常觀察爸媽的行動,學習和模仿社會性行為。
20、給孩子自由的時間可以做白日夢和幻想
允許孩子有爸爸媽媽期望以外的答案,是激發創造力的關鍵之一。大人們對於是非對錯的答案往往已經是很固定且僵化的,對於還沒有受到限制的孩子還言,生活是多姿多採有著無限可能,因此給孩子一些空間、時間讓孩子自由想像,將很可能是孩子日後工作創意、創造力的重要來源。
分享成功經驗 建立正確價值觀
21、和孩子一起分享成功人士生平的勵志類故事
幼兒吸收性心智的特質讓幼兒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環境中所提供的成功典範故事分享,將在不知不覺中開始影響孩子的思考模式和行為表現。因此,爸爸媽媽應該和孩子一起閱讀成功人士的勵志類故事,提供孩子們好的學習典範。
22、不要用酬勞賄賂孩子
孩子需要鼓勵以促進良好行為的表現,鼓勵可以透過許多不同的型式。其中較不合適的是用物質來鼓勵孩子,老是用禮物、零用錢、吃好吃的東西來獎勵孩子,這樣的方式容易讓他們產生錯誤的價值觀,也容易造成孩子對於物質的慾望需求越來越大。
23、建議孩子加入他感興趣的小團體
團體生活可以幫助孩子脫離以自我為中心的想法,調整自己的態度,表現出符合社會期望的行為。爸爸媽媽可以協助孩子選擇一個團體,如:幼兒音樂班或社區中所成立的親子互動團體。透過團體的互動孩子會漸漸發展出社會生活的技巧並達到社會化。
24、和孩子討論新聞以激發他的興趣
以適合孩子的方式和他一起討論新聞時事,能幫助孩子融入社會生活,瞭解自己也是國家社會中的一員。五花八門的新聞內容能引發孩子對於社會的關心,不過在引導孩子關心社會的同時,爸爸媽媽也要注意到有些未經處理的新聞畫面及題材是不合適給孩子看的,因此爸媽和孩子討論新聞之前,應該先篩選掉那些不合適孩子的內容,以免造成心靈上的污染與傷害。
25、不要有刻板性別印象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許多在以前由男性擔任的工作現在也可以由女性來做,而許多女生從事的工作現在也可以由男生擔任,例如護士等。因此爸爸媽媽提供給孩子的玩具和遊戲可以不用過分強調刻板性別角色,以免與幼兒在現實生活中所見有落差,同時也讓孩子發展正確的兩性關係。
尊重孩子的個性 培養自信心建立
26、避免拿孩子與其他人比較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其獨特的能力與性格。因此沒有任何一套標準可以適用在所有孩子的身上,爸爸媽媽更不應該拿孩子和其它小孩做比較,應該尊重每個孩子的個別差異。其實,如果希望孩子更好,爸爸媽媽應該只要幫助孩子與和自己過去的行為作比較即可。
27、做有原則的父母親
年齡小的孩子由於對環境都很陌生,因此僅需要一些簡單明確的規則就可以依循,特別是有關常規的建立。而孩子是否能夠清楚瞭解規則、分辨對錯並遵守,其實與爸爸媽媽能否堅持自己訂下的原則有十分密切的關係。
28、給孩子買一些能展現其優點的禮物
能展現孩子優點的禮物,例如喜愛音樂的孩子可以在他生日送他一隻笛子,愛運動的孩子則給他一個小足球,這些「投其所好」的禮物,可以促進孩子對於興趣、學習的堅持,更能增進幼兒的自信心。
29、鼓勵孩子思考他的未來
雖然未來還很遠,離真正長大獨立還有一段時間,但爸爸媽媽仍然可以從小開始啟發孩子的思考,讓他想像自己未來想做什麼,如果要達成上述目標現在應該做怎樣的準備。但爸爸媽媽在鼓勵孩子思考他的未來時,應該要避免將自己對他的期望強壓在孩子身上,要知道孩子的發展是具有無限的可能的,希望他們思考未來,目的是在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要孩子就依著爸媽的規劃走。
善用家庭機會教育接受孩子的一切
30、把家裡變成學習的地方
孩子的心智發展必需從做中學。因此應善加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機會,幫助幼兒有效的學習。例如:廚房可以是很好的學習數學及科學的地方,洗澡時可以學習浮與沉的概念,照顧動物的活動讓幼兒能認識動物的構造和習性。
31、教導孩子相信自己的直覺和信任自己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媽媽要多多讚美孩子並肯定其能力。當孩子知道自己是一個有能力的人,就會充滿自信。
32、給孩子選擇的權利
要培養孩子做決定的能力,爸爸媽媽可以提供問題、解決之道給他選擇,同時選擇的項目不需要很多,因為太多的選項容易讓孩子不知道該如何做決定。當孩子做出錯誤的決定而導致不好的結果時,孩子會從失敗的經驗中學習如何做出正確決定的技巧。
33、在家裡設置一個放置孩子作品的角落
固定的作品展示區讓孩子學習大方的表現自己的能力,和他人討論自己的作品,增加與他人互動的話題及語言學習的機會。
34、鼓勵孩子處理他遇到的困難 幫助他學習如何解決遇到的困難
大多數的孩子遇到問題時都會直接尋求爸爸媽媽的協助,太會幫助孩子處理問題的爸媽往往會教出依賴心很重的小孩。爸爸媽媽不要小看孩子的能力,他們也能夠自己處理一些不太複雜的問題。因此爸爸媽媽應該從旁輔導,給孩子機會自己學習解決問題。
35、能接受孩子的一切,包括優點與缺點
重視幼兒的個別差異,尊重每一個孩子的不同之處,學習去欣賞每一位孩子的優點,如:莉莉在記憶方面的學習成果雖然不佳,但她在理解力的部分表現良好。爸爸媽媽應該多看看孩子的優點,並且花些時間想一想是否一定要孩子改進缺點,有時候換一個角度思考會發現其實這些缺點也沒有想像中的嚴重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