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切爾諾貝利今貌:生態多樣人類絕跡(圖)

 2013-07-04 10:27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看中國2013年07月04日訊】切爾諾貝利核電廠發生爆炸後,原以為當地從此荒蕪,但25年後科學家重返現場,發現人類開發對於自然的破壞力,遠勝過核能的污染。由於人類在切爾諾貝利的絕跡,動植物不再受人為的干擾,當地生態反而更豐富多樣。科學家於是將瀕臨絕種的動物,像是歐洲野牛及普氏野馬等引進車諾比,並且成功地復育。

英國教授史密斯表示,動植物也會受到輻射的影響,但大多在癌細胞發作前就死於其他原因,例如遭到其他生物的捕食。一些瀕臨絕種的動物,像是歐洲野牛及普氏野馬等,也被重新引入車諾比進行復育。

1986年4月26日,烏克蘭的切爾諾貝利核電廠第4號反應爐發生了爆炸,當場造成2人死亡,事件後48小時,當局撤離了約135,000位居民,切爾諾貝利自此沒有半點人煙。

事故中的多數受害者,死因則歸咎於放射線。根據2005年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將近有4,000人死於癌症,暴露在高度輻射環境下的受害者高達60萬人。

25年後,英國樸次茅斯大學的金史密斯教授帶領他的研究團隊重回切爾諾貝利,調查受到核災污染的湖泊,以及當地無脊椎動物的多樣性。發現儘管某些湖泊的輻射值高出標準300倍以上,但污染的程度與生物多樣性沒有關聯。

對此,臺灣環境資訊協會主編彭瑞祥表示,切爾諾貝利的生態復育是一個特殊的案例,因為核災的發生,使該地區不再受人為的干擾,環境回覆到相對原始的狀態。但站在協會的立場,人與自然必須學習和諧相處,如何在人類能安全生活的環境,同時也維護生物的多樣性,是可以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瀕臨絕種的普氏野馬被引入沒有人煙的切爾諾貝利,反而成功地復育(Photo by wikipedia)

来源:臺灣醒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