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北京轉變?環時稱七一遊行是新傳統節目(圖)

 2013-07-03 20:04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香港回歸16週年再爆發大規模遊行要求直選(看中國圖片)

【看中國2013年07月03日訊】中國官方媒體一向對香港的示威遊行反應冷淡,對批評北京政府更是隻字不提,但半官方的《環球時報》在香港爭普選和要求特首梁振英下臺的七一大遊行後發表社評,指該遊行是香港的「新傳統節目」,不提打壓,反而呼籲中國內地政府對香港輿情的理解要與時併進。備受中方打壓的佔領中環運動,當中兩位身兼召集人的學者均認為,反映北京的態度轉變,會繼續努力推動。但亦有評論指,社論把人民要求矮化為傳統節目,是曲解港人。

中國中央級媒體《人民日報》旗下的《環球時報》,2日刊登題為「內地看香港輿情應更成熟從容」的社評,指「一些人」參加了7月1日的示威遊行,「喊出從‘民主’、‘雙普選’到跟動物保護、拆遷有關的各種口號」,可見這遊行已成為香港社會的「新傳統節目」之一,被視為一國兩制的重要表現。

社評指出,中國內地一直重視香港的輿情,但該報認為,內地對香港輿情的理解應當不斷成熟,與時俱進。社評續稱,香港既實行高度自治,有遊行不足為奇,有幾個人打出港英旗幟,也不值當沒完沒了地引申解讀,遑論鬧出「港獨」。若以一些中港衝突來說港人的「離心傾向在增加」,則是輕率的結論,因為香港並無「離心」的經濟和政治基礎。。

對被指為反對派的香港泛民主派,社評稱,只要內地適應香港政治制度的各種表現,香港反對派的影響力就會自動弱化、降級,「失去他們針對內地的額外觸動力。」有些人故意用尖銳的言行刺激內地,目的是尋求個人利益,說穿了,是「撒嬌」,內地毋須事事反應。社評總結,香港針對回歸後事務的各種摩擦,應當說都「沒有出格」,「對香港‘出不了大事’我們應有高度自信」,若此,便可更放鬆地面對香港的各種表現。

不同解讀

對環時的社評,佔領中環運動召集人之一的社會學博士陳健民3日指出,這反映中方態度轉變,不再光是指責或逃避,而是面對,不再只是對中央北京政府歌功頌德。至於社評指反對派發表言論是「撒嬌」,陳認為是誤解港人心態。

另一身為法律學者的召集人戴耀廷認為,不能單靠一篇社論下定論,但該社論確與過往那種敵我矛盾姿態確有分別,已有所鬆動。他響應提問時指出,文章觀點是否有矮化港人爭取心志並不重要,最重要是已見到轉變,那麼他們便可以有工作空間令中國政府朝改變的方向發展。

不過,筆名李平的中國事務評論員則持不同意見,他在3日指出,《環球時報》有關社評是「曲解、淡化7.1遊行」,而社評指沒有核心議題更是無視港人要求普選、要求梁振英下臺的政治要求。以此與「新華社報導港人元旦遊行時如實提及示威者要求梁振英下臺相比,內地官方態度變化之大令人心寒。」

他認為,北京冷眼看待香港7.1遊行,可能是為了避免刺激內地民眾上街和安撫左派之意,「但把7.1遊行政績化、旅遊化、娛樂化,不只是錯估香港民意,也是對港人和平示威的侮辱和挑釁」。

(原標題:環球時報稱七一遊行是新傳統節目吁北京調整對港輿情)

来源:法廣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