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不死,只是凋零(圖)
——感謝擁有Google Reader的歲月

【看中國2013年07月02日訊】原諒我用如此抒情的方式來回應Google Reader被宣布即將停止服務的消息,在很多人心裏,這一天遲早會來,而且注定令人猝不及防。

「我們2005年推出Google Reader,方便人們發現內容,並隨時查看最喜愛的網站。儘管這款服務擁躉眾多,但過去幾年間,它的使用量已經下滑了。因此,我們將於2013年7月1日關閉該服務。在接下來四個月裡,對其他RSS服務感興趣的用戶和開發者可以使用Google Takeout導出訂閱等數據。」

這不是Google第一次砍掉自己曾經的明星產品,iGoogle,一項個性化的首頁生成服務,2012年7月宣告停止服務;Google Desktop,一款桌面搜索的開源軟體,2011年9月被宣布放棄;Fast Flip,一款可視化的新聞搜索產品,同樣是在2011年9月的大掃除中被清理掉。

對於一家成功的商業公司而言,停止繼續在RSS閱讀器上浪費資源是一個極其正確的決定。一款產品或是一項服務,當它已經失去用戶份額的增長機會,甚至整個行業的邊界都正在加速萎縮的時候,適時的順勢而為,從泥潭中抽身出來,把該死的人力資源投入到更重要更偉大的產品上去,是大多數公司理所應當做出的決策。

Google在很多時候,都顯得和「大多數」不一樣,然而這次,它沒能繼續特立獨行。我絕無責問Google之意,作為這個星球上有著最為非凡創造力的科技企業,Google帶給人們的驚喜遠勝於屈指可數的失望,Google Reader亦在七年的產品壽命中提供了世界上最為優秀的RSS訂閱服務,這是一座有資格寫入網際網路歷史的豐碑。

RSS的衰落亦是不可避免的趨勢,就像地平線托不住夕陽,飛鳥銜不起鯨魚,科技回不到從前。RSS最大的優點,是它能夠幫助用戶定制自己的信息流,有效的進行深度閱讀,梳理內容的有序獲取和儲備更新,整個過程中不會有「你有一個新粉絲」、「你有一個新評論」之類的打擾。同時,這也是RSS最大的缺點,缺乏促使用戶頻繁訪問、長時間停留的黏性驅動,節省用戶訪問內容主頁的跳轉時間和版面干擾後也失去了賴以頁面廣告為生的內容方支持,最重要的是,RSS過於安靜的使用環境,已經無法取悅社交時代追求互動效果的新生代網民了。

當其他RSS閱讀器都在故步自封坐等遭到淘汰的時候,Google Reader做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希望能夠克服RSS的原生缺陷,尋找新的出路,而Google亦提供了足夠的耐心和扶持。

2007年,Google以一億美元的代價,收購了全球最大的RSS燒制及託管服務網站FeedBurner,將其整合到Google的產品體系以內,幫助博客作者們收集訂閱用戶、觀察RSS訪問者的數據情況。

2008年,為了提高RSS的商業價值,Google在廣受歡迎的AdSense廣告產品裡開發出了AdSense for Feeds功能,鼓勵內容方有機會通過RSS把內容予以變現,2012年,因為效果不佳、不受用戶青睞,Google宣布關閉AdSense for Feeds。

2010年,受Twitter、Facebook等社交網站的衝擊,Google Reader的流量相比去年同期下跌了足足27%,同年,Ask.com懸臂關閉該公司旗下的RSS閱讀器Bloglines。

2011年,Google對Google Reader進行了有史以來最為重大的一次改版,將Google+的分享功能深度整合到了閱讀器中,為了提升Google Reader的社交屬性,甚至遭致了習慣於Google Reader舊版結構的用戶的不滿和反彈。

2013年,Google Reader承認諸多努力均告失敗,它已經不再是網際網路必不可少的產品之一。具有悲劇色彩的是,也是今年,RSS協議規則的創造者之一、26歲的美國黑客Aaron Swartz因為受到法律壓力自殺身亡。

RSS的興衰歷史,實際上也是見證了網際網路的變遷。早在1997年,Netscape還是市場份額最大的瀏覽器,它和彼時剛剛推出的微軟IE4瀏覽器同時開發了新聞頻道(ScriptingNews)的聚合功能,目的是為了讓門戶網站的新聞能夠以一個簡單清晰的列表布局進行呈現。2005年,美國新聞出版商及報刊媒體紛紛推出自有RSS工具,希望通過與時俱進的方法來保留讀者。後來,隨著博客的崛起,RSS的技術協議被持續不斷的向前推進,成為了博客作者和用戶之間連接的紐帶應用。到了社交媒體接管網際網路的時代,RSS才正式遭到堪稱嚴重的打擊,「關注」按鈕成為了用戶管理信息流的最主要手段,遲緩、靜默、孤島形態的RSS及訂閱器,其存在理由被進一步淡化。

何況,在中國市場,RSS的應用情況更是遠不能和美國相比,什麼都缺但是從來就不缺時間的中國網民,更喜歡滿世界去以「逛街」的態度見識不同的網站和信息,守著RSS閱讀器前等待歸類好的信息自動過來,似乎實在太過無聊。Keso很早的時候就說過,「國內的門戶模式,已經把大量網民培養成了信息的被動接受者,大部分網民寧願接受門戶的資訊大鍋飯,也不願意自己點菜。」

Google在每年的「產品大掃除」行動中會著重強調:「技術為提高用戶的生活創造了很多機會。而這也意味著專注的重要性,也意味著我們需要將做了很多但作用很小的事情安排一個結局。」技術的革新的確會帶來一些感情上的傷春悲秋,作為Google Reader的忠實用戶,我也不得不承認,Google Reader的確喪失了進化的可能性,讀者對作者的單向閱讀模式無法權衡兩端的社交需求,信息的傳播正在由扁平變得垂直,媒體對於內容的組織也趨向於前端(網頁、移動應用)聚合而非後端蒐集(RSS、搜索),沒有了RSS,內容的製造和抵達不會產生任何變化,RSS就像一座橫跨江河的橋樑,方便郵差送信連接兩岸溝通,但是突然有一天,兩岸的人們都直接用電話溝通了,郵差下崗了,橋樑也成了擺設。

英國詩人雪萊在著名的《西風頌》裡吟唱道:「西風啊,如果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對於RSS來講,Google Reader的消失,可能意味著RSS的春天再也不會到來了。然而,RSS不會死亡,它只是以既有的形態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慢慢凋零。Twitter、Facebook等社交網路平臺都採用和延續了RSS的基礎協議,我們通過「關注」和「喜歡」來獲取資訊和信息,實際上都是在RSS「訂閱」概念的框架下產生的行為,草木枯榮,繁花開謝,森林就在更替代謝的過程裡永存。
 

本文留言

作者闌夕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