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3年06月28日訊】一、股市和債市大跌顯示了中國金融系統的脆弱性
5月31日以後股市快速下跌,大大出投資者意料,因為5月份大家紛紛看好市場,甚至看高2500點。如果說六月初公布的宏觀經濟數據使得股市下跌到2200點附近,這算是正常回調,那麼6月20日以後的股市暴跌則顯示了金融危機初期的某些特徵。
每次金融危機都是以流動性不足為主要標誌的,流動性不足最外在特徵是利率飆升。這一次我國金融系統出現動盪,初期的特徵也是短期利率飆升。上週短期利率創出歷史新高,這是大家不曾預料到的,儘管有很多人事後做出了種種解釋,但是理由並不充分,其道理很簡單:我國5月份M2增速高達15.8%,餘額為104萬億。如果我們的金融系統是有效的,即使資金流出現幾千億的季節性波動,也斷然不會出現短期利率這麼持續的飆升。應該說,我國經濟和金融系統肯定出了大問題,現在問題也剛剛爆發,但這個問題是什麼,卻沒有人給出合理而清晰的解釋。
二、金融危機的爆發常常出乎意料,一旦爆發也難以控制
回顧雷曼危機最後觸發次貸危機的過程,當初美聯儲也認為雷曼按照市場化原則倒閉理所應當,它對金融系統的影響是有限的,但是真到雷曼倒閉以後才知道,金融危機一旦發生,想控制局面要付出10倍的努力。如果歷史可以重來,美聯儲還敢讓雷曼倒閉而不救助嗎?美國號稱金融帝國,他們對金融危機不能預料,中國人也沒聰明到哪裡去,真的以為金融危機不會發生,真的以為目前的流動性局面可控?很難說。幾千億的資金季節波動都會引起股市暴跌470多點,如果美國結束量寬,股市應該下跌多少點?能否引發我國的金融危機?
三、我國的流動性是否充足,這次流動性短缺是怎麼產生的?
金融市場暴跌以後,央行幾次表態都說流動性充足,而對近期利率飆升的解釋是商業銀行資產負債期限錯配所致。顯然,是把流動性不足的責任推給了商業銀行,央行近期故意不放流動,似乎是要對他們進行懲戒。
孩子不聽話,父母進行體罰,似乎順理成章,但是應該問一下,孩子為什麼不聽話,你給他兩個耳光子是否解決問題。首先,商行如果真的出現了資產負債的期限錯配,那也不是今天才開始,那麼為何前期不出問題,近期就出問題了?其次,商業銀行大規模發展理財業務等其他表外業務,也是在央行和銀監會領導下運作的,但為什麼央行控制不住。第三,商行不是傻瓜,他們為什麼義無反顧地擴張理財業務?
很多人愛拿中國M2高達104萬億說事兒,認為我國流動性嚴重過剩,央行好像也是這麼認為。其實這是一個誤區。流動性不等於貨幣,流動性更不等於M2。之所以現代金融中採用流動性而不採用貨幣多少來解釋貨幣需求,就是因為只有能夠快速流動的貨幣才叫流動性,退出流通領域的貨幣只能叫儲藏貨幣或者債權,而非現實的流動性。我國雖然M2餘額高達104萬億,但是真正承擔快速流通媒介的貨幣很少。
我國金融體系的104萬億貨幣,是從銀行資金來源角度看的,從資金運用上看,大多運用於與國定資產相關的中長期融資項目,這些項目高達70萬億,真正可以作為日常交易媒介的流通貨幣不過三十幾萬億。大體來看,也就是相當於M1的部分才具有典型的流動性特徵。而在被固定資產凍結的70萬億貨幣中,每年參與流通的部分大約4萬億左右。
理財業務比起商業貸款,都屬於高利貸,但是貸款接受方為什麼願意承受高利貸——要記住中國經濟在持續下行,企業效益在步步走低,企業承受高利貸,肯定是萬不得已,絕非自願。在社會總資產收益率持續下行的時期,越來越多的高收益產品順利發行,本身就是經濟危機的前兆,融資方的舉債不為營利,只為保命。如果高利貸少量發行是為瞭解決個別企業危機,那麼高利貸成為一種普遍行為時,經濟本身就處於危機狀態了。
央行官員說,大量資金在金融系統空轉,沒有為實體經濟服務,這是對形勢的嚴重誤判。如果資金在金融機構之間空轉而沒有進入實體經濟,那麼金融機構之間只能改變資產和現金的所有權,但不會減少系統中的現金頭寸,一旦出現系統性的頭寸短缺,就說明資金已經流出金融系統進入實體經濟了。這麼多的理財產品,最後的買單人不是企業難道是金融機構?這是明擺著的。如果說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企業錢荒,那還不是近幾年數十萬億固定資產投資的累積效果?中國104萬億的貨幣供應,絕大部分已經固化在幾十萬億的固定資產中了,現實的流動性遠遠不像央行認為的那麼充裕。
如果央行以流動性充足為藉口,繼續與商行進行政策博弈,中國離金融危機可能真的不遠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