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銀行存款可能血本無歸

 2013-06-15 14:44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8
    小字

【看中國2013年06月15日訊】什麼?錢放在銀行還可能血本無歸?是滴,有這個可能,你銀行裡存的越多越有可能。銀行是一種金融機構,不是無限責任機構,只有國家才是無限責任機構,只有國債才是國家信用擔保的。商業銀行中的存款相當於一筆投資,既然是投資,那就有風險。商業銀行是有可能破產的,商業銀行不可能全部兌現儲戶存款。

中國,銀行的存款是有國家信用做隱形擔保的,無論遭遇多大的風險,存款的本金都是沒有風險的。這就是中外金融差別最大的地方,這即是為什麼2008年至今,美國、德國國債都出現過真實的負利率的原因,資金是以出讓利息的代價,換取本金的安全。即便可能面臨債務貨幣化的風險,但至少國債到期之後財政該可以兌付。

在大風險面前,美國的銀行隨時可能破產,破產之後其存款人並不能得到無限責任保護。按照美國存款保險制度,只有單個賬戶10萬美元(2008年危機之後提高到25萬美元)以下才可以完全兌付。

這樣,對於美國的大資金來說,存款是一項有本金風險的「風險資產」。這和中國銀行(601988,股吧)體系以及中國存款人傳統理解的存款無本金風險,完全不同。這種不同,決定了危機狀態下銀行是存款流出,而中國在危機狀態或資產價格向下時,銀行體系是出現存款回流;在正常狀態下,大資金為了規避銀行的破產風險,也不會將資金放在銀行,而是大量投入債券市場。這是歐美發達市場債券市場和直接融資市場發達的重要根源。

假設中國存款保險的無限責任賠付為50萬元人民幣,如果你有10億元人民幣,在風險面前,銀行體系將提供不了這筆資金的本金保障。你想到的,只會是逃離銀行,很顯然,購買國債會是一個比存放銀行更有本金保障的渠道。

為什麼要搞存款保險制度,答案很簡單,為了房地產泡沫不再被吹大,為了削減通貨膨脹壓力,為了防範金融風險。我們都知道,中國房地產泡沫都是貨幣超發造成的,為什麼會貨幣超發?很簡單,銀行存款太多,銀行利率非市場化。

銀行一直在中國金融體系裡佔據主導地位。由於銀行資產的擴張具有很強的貨幣乘數效應,銀行業的大發展,導致中國陷入一種不可持續的貨幣發行機制。即便當前存款準備金率高達20%,貨幣乘數依然在4以上。這種以銀行為主的間接融資體系,將中國廣義貨幣供應量推高到超過110萬億元的高位,並推高中國M2/GDP比例高達210%。如果按照這種增長繼續下降,到2020年中國將擁有一個300萬億元人民幣的M2,擁有一個350%的M2/GDP比率,這對通脹的壓力將是災難性的。即便是房地產吸收了大約50%的貨幣超發,政府投資基礎設施與貸款黑洞吸收了30%的貨幣超發,即使10%的貨幣超發湧進流通領域,那麼2020年中午的工作餐可能是1000元一份,照這個通貨膨脹速度下去,即便是很牛的公務員,你那點可憐的養老金將來估計坐個地鐵都坐不起,別說吃飯了。

為了遏制這種風險,必須將存款,尤其是大額存款趕出銀行,讓它們進入股市或債市,直接融資。

當然,現在通貨膨脹沒有那麼厲害,不過存款保險制度的另一個作用是防範商業銀行製造大量呆賬壞賬,防範金融風險。如果沒有存款保險制度,商業銀行犯的錯誤全部由中央政府埋單,那麼一旦危機爆發,政府就很危險了,政府除了加印鈔票外別無它法,這就意味著惡性通貨膨脹,因此存款保險制度將極大地減輕政府面臨的風險。

銀行業製造的金融風險是政府非常擔心的,目前銀行業風光無限,暴利且穩定,是中國最舒服的行業。銀行業的暴利是以未來的金融風險為代價的。銀行主要的利潤來源一是資產規模爆沖,二是貸款無節制地發放。2002年中國銀行業總資產只有大約20萬億,2013年4月底膨脹到138萬億。

銀行資產的膨脹有兩條途徑,一條是中央銀行基礎貨幣的超發,一個是商業銀行信貸的發放。就是因為以上兩條,中國金融體系發放的M2已經超過100萬億,這最能說明為何商業銀行資產如此膨脹。

央行發行基礎貨幣是因為漸進升值的人民幣匯率政策,央行為了控制人民幣匯率過快升值,只有把貿易順差和進入境內的熱錢使用人民幣統統購買,這是純粹的印鈔,因此投放了巨額的人民幣,這些就是基礎貨幣,又叫高能貨幣,貨幣乘數超過4的。

商業銀行拿上這些基礎貨幣後,要去掙錢盈利,還沒有能力通過其他中間業務掙錢,那就只能拚命放貸,又加上中國行政性控制的巨大利差,導致放貸就是穩賺不賠的生意,誰放的多誰就掙錢多。所以前幾年我們看到的圖景是,央行一再的和商業銀行玩貓捉老鼠的遊戲,央行懼怕信貸投放過多,導致通貨膨脹,就通過發行央票或者定向票據,或者打電話窗口指導,甚至召開行長會議進行約談等等方式,但是商業銀行不為所動,比如,中行作為一個國際業務為特色的銀行竟然在2009年的新增信貸達到全國第一,為何?答案只有兩個字,掙錢。

中國的銀行業在房地產和地方融資平臺貸款方面風險徹底失控,吹起了兩個大泡沫,這兩個大泡沫是中國宏觀經濟的兩大毒瘤,到現在還在時刻折磨著宏觀調控者的神經,進一步的投資拉動基本無從談起。最近中國出現資金熱,經濟冷的現象,人們問錢去哪裡了,結果發現,銀行的錢被借去歸還銀行利息至少佔10%,更大一部分被用來填補以前貸款留下來的黑洞。

中國目前的非金融企業和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債務負擔為中國GDP規模的205%左右,按照里昂證券中國內地及香港策略研究部主管張耀昌在中國投資論壇上的預計,2015年中國債務佔GDP的比重將上漲到245%,那麼償債比為超過30%,其中有16%為利息,剩下的是本金。在這個水平上,信貸增長並沒帶來真實GDP的增長,一點都不奇怪。

實體經濟與金融嚴重背離,實體經濟被金融業抽血抽到快死亡,實體經濟死亡,金融業也遲早會爆發危機。

對金融領域的風險,中央政府一直很重視,所以一直在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利率市場化,而利率市場化的基礎之一就是存款保險制度,2013年6月6日,知情人士消息稱,中國央行2013年金融穩定性報告顯示,中國政府內部已經達成共識,準備推出存款保險制度。

不過存款保險制度也有可能有負面作用,如果對大額存款的保險只有幾十萬元,那勢必導致這些大額存款流出中國,進入國外市場,人民幣可能瘋狂貶值,美債價格狂飆。狂量的資本流出一樣可以讓中國經濟崩潰。

目前來看,存款保險制度有點太冒進了,但對越來越近的金融危機,也沒辦法啊。還好,偶存款不到10萬元。你們都比偶的存款多吧。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和訊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