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怎樣看待俄羅斯的「休克療法」(組圖)

 2013-06-08 12:1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導語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出現嚴重經濟衰退。在總結原因時,有分析者認為,「休克療法」是俄羅斯經濟衰退的罪魁禍首,也是造就俄羅斯金融寡頭橫行的元凶;由此,許多人得出推論:激進改革將會使社會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休克療法」果真是俄羅斯經濟衰退的罪魁禍首?

俄羅斯為何選擇「休克療法」

80年代戈爾巴喬夫實行漸進式改革提振經濟失敗,人們對漸進改革失去耐心

80年代初期,蘇聯的經濟增長乏力,1980年到1985年GNP增長率一直在2%左右,戈爾巴喬夫為了提振經濟實施了一系列漸進改革,可是他對經濟計畫抱有希望和眷戀,不願放棄計畫經濟,只是希望在計畫的框架內發揮市場的力量,亦即實行所謂「計畫的市場經濟」。

然而,戈氏漸進式改革收效甚微。1988至1989年之間,相比80年代初期,蘇聯的經濟更加惡化了。面對經濟衰退的蒼白現實,精英階層不再買戈爾巴喬夫的賬,轉而鼓吹自由市場經濟和私有化。


戈爾巴喬夫與葉利欽

1987年,一名名不見經傳的青年經濟學家發表一封信,公開挑戰計畫經濟體制。她主張,世界經濟經驗表明只有一種市場機制能夠帶來繁榮,計畫不可能和市場體制結合在一起。一開始,這些異端之言並不為人接受,但是兩年後被經濟學家們一致接受了。到了1990年,許多經濟學家在媒體公開發聲,稱國有企業是蘇聯經濟困難的根源,私有企業比公有企業更有優勢,在知識份子的佈道之下,公眾開始接受,私有所有者才會自己有效地管理企業。在80年代中後期,蘇聯國內將國有企業轉變為資本主義式的公司的呼聲此起彼落。

乏力的經濟增長已逐漸消磨人民對漸進改革的耐心,激進改革的聲音日益高漲,甚至連戈爾巴喬夫本人也相信「改革應該更激進一點。」當然,他對激進的改革依然猶豫不決:「他們想孤注一擲,讓所有的一切都向明天開放,把市場引進到一切地方,讓我們搞自由企業,給所有的所有制形式、私有制開綠燈……我不能支持這種觀點。」。

90年代初經濟瀕臨崩潰,葉利欽推行「休克療法」並獲人民代表大會一邊倒支持

1990年至1991年,蘇聯的經濟已經到崩潰邊緣,GNP從1990年下降了2.4%,1991年則下降了13%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在1990年急劇下降了21%,在1991年估計下降了25%,政府預算赤字持續上升,通脹膨脹亦失去了控制。戈爾巴喬的經濟改革已經無力回天了。

1991年莫斯科精英分子的意識形態狀況

經濟瀕臨崩潰,戈氏漸進改革的失敗,人們對私有化、市場經濟的呼喚之聲愈發高漲,激進改革的思潮在蘇聯完全佔了上風。1991年8月政變後,葉利欽終於掌權,他批評戈氏的漸進改革,指出蘇聯20世紀50年代以來的改革,零打碎敲、修修補補,不僅沒有解決問題,反而使問題越來越嚴重,結果斷送了蘇聯的前程。俄羅斯要避免重蹈覆轍,應該大刀闊斧,進行深刻變革。

1991年秋,在經濟學家蓋達爾的協助下,葉利欽提出一系列「休克療法」對經濟進行改革,他要求到年底放開一切價格,把工廠和土地私有化,大量削減政府支出,實行強硬的貨幣政策,強調了盡快採取這些措施的必要性。葉利欽許諾,這些大膽的新政策很快就能見效。他說:

「向市場價格作一次轉變,是一項嚴峻的、強制性的、必要的措施……在最近大約六個月的時間裏,誰都會發現生活更艱難些。到1992年秋,正如我早就(1991年6月的總統選舉中)許諾過的,經濟將趨於穩定,人民的生活將逐步好轉。」

葉利欽的一些支持者也許對休克療法如何才能有效運行抱有懷疑,但它卻受到了西方經濟學家和權威性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高度評價,人們認為,西方經濟學家最瞭解資本主義,也最瞭解如何去建設它。因而,俄羅斯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們拋開了原有的一切疑慮,以876票對16票這種一邊倒的票數通過了葉利欽的經濟計畫,同時投票贊成他享有執行經濟改革的立法權。儘管有些俄羅斯民族主義者後來抱怨說,打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旗號的西方勢力把休克療法強加給了俄羅斯,但實際上在當時人民對葉利欽的激進改革措施是普遍接受的。1991年底,蘇聯解體,蘇共下臺,俄羅斯聯邦獨立,葉利欽大權在握,「休克療法」為模式的改革便在俄羅斯聯邦全面鋪開。

「休克療法」失敗了麼?

「休克療法」實施後,俄羅斯經濟出現衰退,通貨膨脹嚴重,民眾收入下降

「休克療法」包含幾個重要措施,1、解除價格管制,實行價格自由化,2、減少政府支出以達到預算平衡,嚴格控制貨幣和信貸增長,降低通貨膨脹3、國營企業私有化、4、實行國際貿易和投資自由。

在實施休克療法後,似乎並不如葉利欽所許諾的「經濟將趨於穩定,人民的生活將逐步好轉」,俄羅斯經歷了長達四年嚴重的經濟衰退,直到1995年底仍沒有結束。四年間,俄羅斯經濟衰退達到了40%。休克療法也沒有控制好通貨膨脹,到1995年底,消費品價格與1991年底相比上漲了1411倍,與1990年底相比上漲了3668倍。1991年在莫斯科乘一次地鐵只需要花5戈比(0.05盧布),到了1995年則漲到400盧布。此外,人民的實際收入也出現下降,到1995年初,俄羅斯工人的平均實際收入下降了一半以上,很多人節衣縮食來維持生活。此外,俄羅斯社會貧富分化加劇,反映「基尼係數」從1992年的0.289上升到1999年的0.394,給俄羅斯社會的穩定造成了很大危害。

但經濟衰退是轉型常見的「陣痛」,「休克療法」是否造成經濟衰退存在爭議

就事論事地看,從短期看,俄羅斯實行「休克療法」效果並不好。不過需要指出的是,「休克療法」與經濟衰退的關係,直到現在還是個有爭議的問題。有學者指出(金雁、秦暉等),與波蘭、捷克、匈牙利等國相比,俄羅斯的「休克療法」既不堅決也不徹底,但是俄國的經濟衰退卻比前者嚴重得多,而美國學者科茲則指出因為葉利欽的獨裁,「休克療法」實際上持續運行了四年之久,是經濟衰退的元凶。可見,究竟俄羅斯經濟困難的原因是實施了「休克療法」,還是「休克療法」不徹底、半途而廢,目前依然有頗大的爭議。


俄羅斯真實工資和退休金變化趨勢(1991-1995)

此外,還有像白俄羅斯這樣的獨聯體國家,對「休克療法」抱有強烈的牴觸,結果其經濟困境比俄羅斯還嚴重。總之,不管是否採行「休克療法」、實施的力度如何,蘇聯東歐各國全都出現過一段經濟滑坡,就連有西德大力扶助的前東德也不例外。這或許可以說明,「休克療法」與經濟衰退的相關性並不明顯。據一些經濟學家分析,1991年至1995年間,獨聯體各國的經濟滑坡幅度中約有50%以上是以前的統一經濟空間瓦解的後果。

而且「陣痛」過後,從1999年開始俄羅斯經濟逐漸復甦,通貨膨脹率逐年下降

評價一項重大的改革,不能孤立地看,短期地看。那麼,從長遠來看,這次「休克療法」到底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呢?

如今的俄羅斯經濟,總體上看,儘管還有種種問題,但經過了1993年到1998年五年的低迷後,從1999年開始復甦,俄羅斯通貨膨脹率逐年下降,經濟已趨於穩定。2000年至2006年之間,俄羅斯GDP平均增長率大概在6.7%左右,通貨膨脹亦逐漸得到控制。2006年俄羅斯人均GDP達到4000美圓以上,醫療幾乎免費,中小學上學免費還免費提供午餐,60歲以上無論工人農民都享受養老保險衣食無憂,實行個人12%、企業25%單一無累進稅制,政府機構大量精簡,國家財政1/4用於教育、醫療、養老和社會救濟。2007年年初,俄羅斯財政部長宣布,計畫用3年時間,把俄羅斯全民人均收入在2006年基礎上增加50%。到2007年,俄羅斯國民經濟已經連續第8個年頭保持快速增長勢頭。

如今,俄羅斯人在最近10多年裡第一次重新感覺到「終於鬆了一口氣」。根據俄羅斯民意調查機構的詢問結果,70%以上的接受詢問者認為近年國家形勢好轉,生活水平明顯提高,「明天會更好」取代了過去多年來一直壓在人們心頭的恐懼感和擔憂感。當然,這不能說是由於俄羅斯實行了「休克療法」才有經濟復甦,但至少說明,那種認為激進改革會讓社會陷入萬劫不復之地的看法是不正確的。

「休克療法」致國有資產流失的看法值得商榷,金融寡頭並非私有化造成,而是民主不足

目前抨擊「休克療法」的一個火力點集中在對國有資產的私有化上。其中最流行的說法便是「休克療法」對國有資產進行「證券私有化」造成了大量的國有資產流失。這種說法值得懷疑。

在私有化一開始的時候,俄羅斯政府內部就有「賣還是分」的爭論,尤其是在1992-1993年間通貨膨脹劇烈,赤字嚴重的情況下,「主買派」力主大幅升高國有資產價值,以便通過「改分為賣」來增加國庫收入,舒緩財政困難。通貨膨脹,貨幣急劇貶值,國有資產價值估計不准,致使私有化證券長期有價無市,在不穩定氣氛下人們也沒有持券信心,因此儘管俄政府一再號召公眾慎用證券,許多人還是為一瓶酒之類的代價便出讓了自己的一份。

更重要的是,蘇聯時期形成的官僚利益集團對證券私有化的抵制,「內部人」要求關門分肥直接以權力攫取公共資產,而不想通過什麼私有化證券的交易與集中這類費時費力的方式來實現這一點。正因為這樣,才一方面導致私有化證券不值錢,另一方面導致國有資產的主體成分根本沒有被私有化證券「化」掉,而是通過另外的途徑形成了寡頭資本。於是在證券私有化結束時,俄羅斯的「私有化」企業絕大部分股權控制在「內部人」手裡,外部的持券公民,實際擁有的產權可以說是微不足道的。據俄羅斯政府調查,1994年這些企業有65%的股權為內部人所掌握,13%仍在國家手裡,而外部的自然人與法人總共只控股21%,其中,投資基金所佔份額到1995年也只有6%,次年更降至5%。

實際上在私有化過程中,許多企業並沒有私有掉而是被內部瓜分了

其實已有不少學者指出,當代俄羅斯寡頭是由蘇聯時期的權貴階層或官僚階層演變而來的,現在的寡頭壟斷脫胎於過去的國家壟斷,寡頭制源於過去的集權制。俄科學院世界經濟與國際關係所副所長西蒙尼亞更指出:所謂金融寡頭不是一般的官僚資本,而是「官僚國家資本主義」。在這種情形中,「官員並不非法佔有國營企業的資本,而是在國營部門內部非法利用所有這一切」。他們「用各種形式上合法而事實上違法的方式把私人利益和國企活動聯繫在一起」,從而建立了「官僚資產階級對大型國營企業的控制」。而俄國學者巴弗連科更認為:「金融官僚資本並非私有制,而是由私人管理的國家所有制」。換言之,寡頭資本與其說是被不公平地私有化了的原國有資本,不如說是在市場條件下經營的國家資本,這些資本由於國家的民主程度不夠而被官僚控制並用以謀私。可見,形成寡頭的必要條件並非私有化過度,而是民主不足。

參考資料:《十年滄桑》,金雁、秦暉;《來自上層的革命》,科茲、維爾;等等

結語

不論是激進還是漸進,都只不過是一種手段與方式。人們對激進過渡方式所產生的問題容易看得比較清楚,如經濟衰退,通脹失控,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等等。以此來否定激進改革或者說漸進比激進更可取,這種看法顯然是不客觀的,因為漸進改革容易把問題掩蓋起來,改革過程也有諸如腐敗、國有資產流失等問題,而且搞不好或許還會使問題積重難返,導致改革停滯。

来源:騰訊歷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