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谷歌因不堪黑客和審查,將中文搜索遷往香港,並遭遇中國官方組織的媒體圍攻,此後三年,谷歌的搜索服務遭中國的GFW關鍵詞審查,服務斷斷續續,谷歌的Gmail服務也常遭屏蔽。此後,除了谷歌的手機操作系統安卓(Android)外,谷歌的全線產品幾乎都被擋在竹幕之外。昨天(6月1日)下午,中國中宣部再次下令媒體轉載攻擊谷歌所謂「誹謗性」搜索的報導,用意不明。
熟悉此事的媒體人透露,中宣部下令要求各主要報社,轉發新華社一篇谷歌「誹謗性搜索」的報導。據稱,除了報社收到上述指令外,有不少電視臺也被要求轉載播發,據說晚間收視率最高的央視《新聞聯播》可能也將摘要播出。
谷歌紐約總部大樓/路透社照片
今天上午,新華網刊發了新華社駐柏林記者郭洋、唐志強,駐舊金山記者徐勇的綜述報導《谷歌「誹謗性搜索提示」碰壁》,此文應就是官方此次要求轉載造勢的原料。
根據該報導,今年5月中旬,位於德國卡爾斯魯厄的德國聯邦法院裁定,谷歌搜索的「自動填充」功能「含有誹謗性搜索提示」,谷歌應刪除誹謗性搜索提示,以保護個人權利。
谷歌搜索的「自動填充」功能是指,用戶在輸入搜索詞時,搜索文本框下方會自動顯示與搜索詞相關的詞彙供用戶選擇,這可以加快輸入速度、改善用戶體驗。
谷歌在德國的發言人凱·奧伯貝克在宣判後說,谷歌對聯邦法院當天所作裁定「失望和吃驚」,對法院認定谷歌要對搜索文本框內出現誹謗性內容負責的觀點「無法理解」。
對此判決,谷歌的回應,「谷歌不應該為‘自動填充’的字串承擔法律責任,因為那是由演算法依據搜索頻率作出的預測,不由谷歌自己作出。我們正等待(法院裁定)書面論據,用以仔細審核這項裁定」。
新華社該報導似乎並太看重某種「中立客觀」的職業標準,直接該回應斥為「自辯了無新意」。
新華社該報導稱,在法庭場合和技術層面,谷歌迄今沒有公開全部「自動填充」的演算法要素,不足以證明這家企業對此發揮「中性」作用,此外,一些情況下,受到投訴後,原先「自動填充」的字串不再出現,表明谷歌確有可能進行某種人為干預。
昨天晚間,就有接到這條指令的網站從業者和平面媒體從業者在微博上議論此事,大多數討論都被刪除,此次圍攻,被認為是網路監管進一步加強的信號。
有媒體人評論說,「今天的圍攻是全體參與的,各報、各電視臺都要發,所謂新政,所有的動作,都透出一股濃濃的黑社會氣質」。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