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我親歷的「四清」運動那些事(圖)

作者:謝承年  2013-05-31 16:5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社教」運動,也稱「四清」運動,即清政治、清經濟、清組織、清思想。1964年12月至1966年8月,我先後參加了(湖南省)零陵地區寧遠和道縣農村社會主義教育運動。「社教」工作隊由四個方面的人員組成:地縣區社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幹部、農村大隊黨支部書記和會計、知識青年、社會青年。知識青年必須是貧下中農成分,具有初中畢業以上文化程度,未婚且在農村參加集體生產勞動兩年以上,在地委黨校學習3個月後即分配到「社教」工作隊,列為無產階級革命事業接班人培養對象,當時也叫「政治學徒」,全地區9個縣兩批共500多人,我是其中一員。

「社教」運動設立工作機構,縣設工作總團,由地委書記任總團長;區設工作分團,由縣委書記或地區正處級幹部任分團長;公社設工作隊,由一名縣委副書記任隊長;大隊設工作組,由一名公社副書記任組長。其他工作隊員也有分工,如分管整黨、治安、民兵、青年、婦女以及資料等。一個生產隊至少安排一名工作隊員,相當部分生產隊安排兩名(以老帶新),地委書記所在的總團生產隊最多安排7人(包括兩名農業技術員),一個縣上萬名工作隊員,當時稱之為「大兵團作戰」、「人海戰術」。運動大體分四步進行:建立以貧下中農為主體的階級隊伍,清查基層幹部的「四不清」問題,開展對敵鬥爭,整頓、健全農村領導班子和各種組織。農村生產貫穿運動全過程。最後總結、驗收。工作隊撤出後,每隊留駐兩名工作隊員為觀察員,以鞏固運動成果。省委按照毛主席關於「蹲點調查、解剖麻雀」的指示精神,在寧遠縣禮仕灣村搞試點,副省長徐啟文帶隊蹲點,指導面上。《二十三條》要求六七年內全國搞完,零陵地委打算試行「一帶一」的辦法,即搞一個縣,同時帶一個縣,爭取全區四五年搞完。據說,總團在附近縣搞了「一帶一」試點。

「社教」運動雖然過去40多年了,但那些日日夜夜、點點滴滴,至今仍在腦子裡縈繞,難以忘懷。這裡,僅就其中二三事,作個簡要記敘。

「搞階級鬥爭的工作隊」

「階級鬥爭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它是一場不可調和的、你死我活的鬥爭」,這是「社教」運動中講得最多、運用最廣、影響最深的一句話。那時候,什麼事都扯上階級鬥爭,動不動搞批鬥,說什麼「不鬥則退,不鬥則修,不鬥則亡」,強調階級鬥爭「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群眾說我們是「搞階級鬥爭的工作隊」。

進隊第一件事,搞訪貧問苦、扎根串聯,就是在「越窮越革命」思想指導下,從群眾中挑選出身最苦(貧下中農)、家境最窮(「上無片瓦,下無插針之地」的赤貧戶最為理想)、政治思想上沒有任何問題的家庭,作為工作隊員的住戶。並以此為駐點,動員和發展其他貧下中農,建立貧下中農協會,依靠他們開展各項工作。一般要求清查戶主祖宗三代,看有沒有值得警惕的問題。有個工作隊員,清查一個戶主的老爺爺在清朝當兵與太平天國農民軍打過仗,說這個戶有歷史問題;另一個農民在60年代困難時期講過「吃不飽,餓死人」的話,說這是對現實不滿;還有一個農民與地主兒子認「老庚」(同齡人之間的親昵稱呼),被說成是階級立場不穩等,進隊一個多月了,這個隊員還沒有紮下根來。其他工作隊員也碰到過這樣那樣的問題,為扎根串聯感到頭痛。當時流行一句話,說:「‘扎根串聯’比推選中央委員還困難!」

總團、分團、隊部領導多次講話,批評一些工作隊員看不到階級鬥爭,看不到「螞蟻」(把階級敵人說成是螞蟻)。此後,大家頭腦裡繃緊了階級鬥爭這根「弦」,覺得到處是「螞蟻」。有一次,我們幾個工作隊員在去隊部開會的路上看見一個老人吃力地推板車,「幫不幫助推一把」成了我們爭論的話題,最後「寧可不推,絕不錯推」佔了上風,理由是不知道推車人是貧下中農群眾還是「五類分子」(地、富、反、壞、右)或其子女。1965年底,在道縣白馬渡區開展「旱地改水田」大會戰中,有一個20多人的勞動隊伍在統一休息時多休息了10來分鐘,分團團長指著那一堆人對我們說:「那裡肯定有壞人搗亂破壞!」有個工作隊員反應很快,馬上跑過去催促那些人盡快動工。平時工作隊員上廁所也很小心,生怕弄錯走進「五類分子」或其子女家的廁所,「廁所裡的階級鬥爭」像警鐘一樣,時時在工作隊員的頭腦裡敲響。「社教」工作進入對敵鬥爭階段時,則集中火力批鬥「五類分子」,不管他們有沒有「反動言行」,總是認為他們「火燒冬茅心不死」、「對共產黨和貧下中農刻骨仇恨」、「伺機反攻倒算,夢想復辟變天,妄圖恢復他們失去的天堂……」,對他們捆、打、吊、罰(罰做苦工),有時還把這些人的不是「分子」的妻子及成年子女拉來陪批陪鬥,要他們「清洗腦筋,接受教育,劃清界限,站到人民這邊來」。與此同時,還挖空心思地搞出一個「二十一種人」來,即除「五類分子」外,還把國民黨起義投降人員、勞改釋放人員、親屬在港澳臺的人員、因政治思想問題被開除黨團或公職的人員、歷次政治運動受到批判未定性的人員、摘帽右派、封建迷信職業者等等,看作是「內部隱患」、「社會渣滓」、「邊緣人物」,把他們列入「另冊」,內部掌控。這些人不能入黨、提幹、上大學、就業,而他們自己和多數群眾則被蒙在鼓裡。我在寧遠搞「社教」時,隊部臨時把我抽調去抄寫「對敵鬥爭花名冊」,裡面是「五類分子」的姓名、簡歷、表現及管制情況等,另有一個「副本」名冊,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些人,由此得知「二十一種人」一些情況。不知當時和以後提出「團結兩個百分之九十五」的口號時,這些人是否在其中,我這個身臨其境的人也解釋不清。

《二十三條》明確規定:不准以任何藉口整社員群眾。為了做到既要抓階級鬥爭,又不整社員群眾,當時熱衷於搞「對事不對人」的階級鬥爭教育,即抓住一些典型事例,開展群眾性的批判和辯論。我所在大隊某生產隊一個農民是集體豬場的飼養員,他家一隻母雞走失了,他點著火把到處找,而就在這天晚上,他負責的豬場一頭母豬壓死了幾頭剛產下來的崽豬。工作組把這件事上升到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條路線的鬥爭上去,並且與階級敵人聯繫起來,立即召開群眾大會開展批判和辯論。一些群眾因怕傷了鄉里鄉親的面子而批不起來,工作組就培養典型發言引導批,批得不痛不痒就去找「理論武器」深入批。儘管沒有點名道姓批判,這個農民精神上仍然受到很大刺激,甚至一度想尋短見,因為他明白,批判對象就是他。在「對事不對人」的批判、辯論中,有的地方還別出心裁地編排出「兩條道路的幾個界限」來,如出集體工就是社會主義,做集體工時間搞自留地就是資本主義;家庭養豬賣給國家就是社會主義,殺了自己吃就是資本主義;搞個體副業掙來的錢交集體記工分就是社會主義,錢由自己支配就是資本主義;集體經營林場、魚池、果園等就是社會主義,責任到戶到人就是資本主義,等等,並把它當作經驗來介紹和推廣。群眾對此很反感,說把他們的活路都給堵死了。

還有,如果哪個農村幹部或群眾,家境比其他幹部、群眾寬裕,例如蓋了一棟新瓦房,家裡還有縫紉機(當時沒有發現哪個農家有自行車和手錶),就說成是「新生的資產階級」。如果是「四不清」的幹部遞給工作隊員一支煙,那就不是一般問題了,什麼「糖衣炮彈」、「拉攏腐蝕」等話就會接踵而來,想辯解也是徒勞。我曾親眼看到這樣一幕,我所在大隊副大隊長當時氣得臉色鐵青,連聲說「我沒有那個意思……」如此等等,不勝枚舉。由此出現殘酷鬥爭,無情打擊,犯了擴大化錯誤,造成難以癒合的傷痛。

二、何來「三分之一的政權不在我們手裡」

「社教」期間,我先後兩次聆聽工作隊傳達一個內部重要精神,說毛主席說,「有三分之一的政權不在我們手裡」(中國檔案出版社出版的《毛澤東與劉少奇》一書中,記載了毛主席這句話)。我當時覺得毛主席這句話份量太重,簡直難以置信,但思想馬上轉了回來,認為毛主席的話不會錯。

《二十三條》明確提出:「這次運動的性質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矛盾」,「重點是整黨內那些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在整個工作中,我們始終是緊緊圍繞這個「性質」和「重點」來開展的,實質上就是做奪取「不在我們手裡的政權」這個陣地和權力的工作。但是辛辛苦苦工作之後,總覺得「很彆扭」、「不對味」,不知道資本主義在哪裡,誰是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

進隊伊始,就把農村基層幹部撇開,要他們「靠邊站」,包括生產隊長、副隊長、會計、出納員、保管員,甚至記工員,交代他們好好清查自己的「四不清」問題,搞「人人過關」,而他們的權力則改由貧下中農組織行使(其實,在很大程度上是工作組在那裡包辦代替,包括農業生產的指揮權和群眾向生產隊借錢的審批權)。這時「四不清」幹部的家屬也受到歧視。例如,他們加入貧下中農協會的時間比同類對象晚,一些重要會議不通知他們參加,他們發表的意見得不到重視,甚至生產隊分糧分物也把他們往後排。經過半年多的清賬、內查外調、個別談話、「背靠背」揭發等方法,我所在生產隊共清出幹部挪用和多吃多佔折現金155元,糧食210多斤(主要是幹部外出辦事和晚上加班吃喝開支),其中生產隊長35元,副隊長22元,會計69元,出納員17元。根據本人的態度和表現,實行「減、緩、免」政策。當時沒有立即向清查對象公布清賬結果,生產隊長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大問題,一直顯得緊張不安。當工作組長通知他退賠15元後即可「解放」時,他像卸下壓在他身上的千斤石板一樣頓感輕鬆,立即向親戚借錢作了退賠,接著恢復了他的生產隊長職務,生產隊其他幹部也陸續獲得「解放」,重新投入工作(這就是《二十三條》中所說的「洗手洗澡,輕裝上陣」)。同樣,我所在的大隊和其他搞「社教」的地方經群眾同意「解放」後配備的幹部班子,除少數「吐故納新」外,基本上是原班人馬,並不是小道傳說的那樣,「爛掉一大批,換掉一大批」。

在「社教」工作中,特別是通過與「四不清」幹部開展「擺表現,談危害,挖根源」的思想交鋒,我們發現,一些問題漸漸顯露,或者說它們在不同場合以不同方式表現出來。這些問題主要是:一、什麼是社會主義,什麼是資本主義,工作隊沒有講清,農村幹部和群眾沒有搞清;二、農村幹部、群眾關心的不是什麼鬥爭,而是如何搞好生產,發展經濟,改變農村貧窮落後的現狀,特別是當時吃飯的問題;三、「解放」10多年來,農村幹部、群眾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對批鬥整頓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特別是把這頂「帽子」戴在他們頭上,感到困惑和不滿。

參加「社教」兩年多,從我親身經歷以及所見所聞的情況看,不管是一個大隊,還是一個公社,甚至一個區、一個縣,運動所清查出來的錢、糧、物,按當事人個人而言,就那麼幾十元,百把元,個別的幾百元;有的開始被打成「大老虎」,經過反複查證核實,最後出入很大,連「小貓」也夠不上;並沒有發現什麼貪污腐敗、蛻化變質分子,沒有產生新生的資產階級,沒有確認誰是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也沒有發現哪個單位或部門的領導權在「和平演變」中「被篡奪」。

三、艱苦的生活

我住在生產隊數一數二窮的人家,一般吃稀飯雜糧,而且往往是半飽。主人喝酒,我們有規定不能喝。主人吃肉,我們最多只能嘗一點。有一次吃紅薯餐,我吃最後一個,住戶家6歲的小孩見沒有他的份了,「哇」地哭了,我急忙把沒有吃的半截給他,才停止哭。我參加道縣「社教」那年剛21歲,是我家鄉所說的「大生日」,我在代銷店吃了一個一毛錢的糖餅,就算是過大生日了。我當時每月工資26元,除伙食費,還有抽煙、朋友書信往來等開支,常常囊中羞澀。由於住戶家缺糧少吃,一些工作隊員面黃肌瘦,體力下降,有的還得了浮腫病。記得從第二批「社教」開始,工作隊每月發給每個隊員兩斤黃豆,以補充營養。省委開了口子,說有條件的地方,工作隊員可以自己辦伙食。總團考慮條件問題,沒有強調一定要這麼做。總團人多集中,自己辦了食堂,其他工作隊仍在農民家就餐。工作隊員的勞動強度很大,要求有一半時間參加集體生產勞動,真正與群眾實行「三同」。挖地、插秧、修水庫、燒石灰、拾狗糞、挑大糞,我都幹過,也學習和推廣過種植水稻、棉花、油菜的科學技術。由於工作緊張忙碌,很難擠出時間洗衣裳,我們工作組11個隊員,除一個女同志外,其餘隊員身上都長了虱子。我與工作組長住同一個房間,晚上睡覺前兩人靜下來捉虱子。我們一個一個虱子往煤油燈裡丟,只聽見「啵啵」的爆炸聲,虱子一個個被燈火燒死,不一會,燈罩下端積存一大圈厚厚的被燒焦的虱子,倆人不覺相視一笑。工作隊紀律很嚴,有好多個「不准」,觸犯不得。有一次,我與一個隊員去集市吃了一碗麵,被說成是經不起艱苦考驗,受到隊部的批評。我給一個軍屬老大娘砍了一擔柴火,她高興得拉我非去吃飯不可,我被認為「違反了‘不得離開住戶到別的農家吃飯’的規定」,同樣挨了批評。有個工作隊員說這是好人好事,該表揚才是,隊部不但沒有改變決定,反而批評了那個為我說情的工作隊員。最後工作組長出面向隊部作解釋說明,隊部還是說:幫軍屬砍柴火是好事,但吃飯一事要批評。我所在分團有個工作隊員,是企業單位幹部,城裡人,進隊兩天後失蹤了,原來他吃不了苦,偷偷背上背包回本單位去了,當了逃兵,被總團大會宣布開除工作隊籍。特別是對男女關係錯誤,更是一道不可逾越的「紅線」,不論哪個犯了,一律「三開」,即開除黨籍、公職、開除工作隊籍。

我是在「社教」運動中入黨的,當時叫「火線入黨」。工作組長和一位大隊黨支部書記身份的工作隊員是我的入黨介紹人,他倆給我談話時,我談了我學習「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和「解放軍英雄王傑」的體會。想想當時寫的學習心得筆記,裡面有不少豪言壯語,但是幾乎找不到屬於自己的句子。那時候,我真的是熱血沸騰,當時最紅火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錚錚誓言,簡直佔領了我整個大腦。為此,我寫了一首散文詩,最後兩句是:「願終身投入‘三大革命’(階級鬥爭、生產鬥爭、科學實驗)裡,在等待我們去開發、改造、建設的農村,滾一身泥巴。」

四、尾聲

為了不驚動群眾,工作隊規定天不亮就撤隊,但仍有不少群眾摸黑起來送行,有的幫著挑行李送了一程又一程。這是1966年8月的一天。工作隊撤離的路上,我猛地看見來往的汽車上貼有外地大學生書寫的「打倒」、「砸爛」一類的標語,其中一條「打倒反革命修正主義分子王延春」的標語,把我驚呆了。王延春當時擔任湖南省委第一副書記,一度分管全省「社教」工作,還到了我們總團所在地道縣壽雁區視察,在我心目中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大人物。這是怎麼回事?儘管知道有個《五一六通知》,廣播裡也傳出一些過激聲音,但我還是第一次領會「不可思議」這個詞的真正含義。

1966年12月15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農村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指示》,規定「把‘四清’運動納入‘文化大革命’中去」。工作隊撤離不久,聽說搞過「社教」運動的一些地方出現「翻案」和「反覆」,主要是有的農村幹部反映他們的經濟問題定案時有的出入較大,要求反退賠,另有重新上臺的幹部對在「社教」運動中揭發檢舉他們問題的群眾進行打擊報復。上級領導回答說:「這是工作中出現的‘夾生飯’,交由當地黨委、政府和留駐的工作隊員處理。」這時,「社教」運動已經停止,「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已經來臨,作為留守工作隊員的觀察員任務也就此終結。

(本文略有刪節)

来源:文史天地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