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一個備受爭議、深陷漩渦、遠遁江湖20載的資本大鱷突然出現在你面前,應該如何採訪他?
我們選擇將公眾的質疑全部拋給他,他可以選擇回應,也可以選擇沉默。當然,對他的辯護辭媒體亦有採信與否的權利。
作為中國民營資本譜系的倖存者,肖建華的神秘超過了他的對手和朋友。採訪肖建華,與其說是一場對話,不如說是一場交鋒。
在很多方面,肖建華給予了回應,但我們認為答案依然不夠:
肖試圖邁出「明天系」陽光化和透明化的第一步,又適可而止,其龐大的資本帝國仍然成謎;
他自詡能精準預判每一步大勢,卻對媒體稱「我對企業的財務報表並不上心」;「明天系」予以外界的強悍面目,也與他以自謙、低調而示人的個人風格形成巨大反差;
他試圖為他的企業形象做出去「妖魔化」努力,但辯護需要更多的事實去佐證……
肖建華和他的明天系,是這個矛盾時代的產物,更是中國畸形資本市場的制度性產物,需要透明化、陽光化的或許不止於他個人。
4月15日,本報記者獨家專訪肖建華。
對於這樣一位眾說紛紜的被訪者,對於他在近期三樁重大事件中的自我辯護,對於他所否認的創業「原罪」,儘可能客觀公正的記錄,成為惟一選擇。
4月15日,北京尚未做好告別陰霾的準備。傍晚6點,國賓酒店門口,42歲的肖建華出現了。一身運動休閑裝,方格子襯衣,低調氣場似乎與傳聞中的神秘巨鱷、股市梟雄、資本大亨的名號並不相符。
他的屬下已經先他而至,他本人則隨身帶了一份5000字的手稿。在與媒體絕緣近20年後,肖建華首次公開曝光,接受了本報記者的採訪。精心準備的手稿也凸顯了他對本次採訪的重視。
作為「明天系」的大老闆,肖建華最近遇上了麻煩。
先是被指為中國平安高達727.36億港元股權交易的幕後操盤手,「明天系」成為涉嫌權錢交易,裙帶資本主義的典型代表;後又被曝光過去15年潛心滲透資本市場,旗下掌控、左右9家上市公司,控股、參股的金融機構超過30家,成為繼德隆系、湧金系之後又一大資本市場派系,肖本人甚至被外界冠以中國J·P·摩根的名號。
「我更認同沃倫·巴菲特。」由於患有多年咽炎,肖建華語速很慢,但針對如上蓋棺論定,卻貌似不以為然,「大家現在太高估我的能力和實力了,真是什麼都扣在我頭上!」
在諸多所謂被「高估」的論斷中,幕後操盤泰國正大集團收購中國平安H股股權案,肖建華開門見山便予以斷然否認,「任何一個企業家,把幾百億的錢隱於別人身後,無論法律如何設計,這種風險之大,我是斷然不會接受的。」
作為A股市場民營資本派系的倖存者,「原罪」問題的探討似乎不可避免。當記者拋出「明天系」從涉水資本市場伊始,便不斷被曝出「製造概念、操縱股價、掏空上市公司資產」等諸多資本積累「原罪」時,肖建華亦將之斥為謠言。
在4月15日本報記者對肖建華的獨家專訪中,自我辯護與創業「原罪」始終是兩個焦點話題。
「被高估」的莊家?
「認為我們是莊家的人,是不懂股票的。坐莊的人一般是出不來的,真正坐莊的人會把自己裝進去,那樣,資金鏈肯定會斷。」
那麼,肖建華和「明天系」的實力究竟有多大?
曾有媒體對「明天系」和肖建華本人擁有的資產版圖做過估算,稱其旗下資產規模高達萬億,尤其控制多家銀行、券商、信託等金融資產,在外界的描述中,一個「產業+金融」的資本隱形帝國雛形乍現,帝國掌門人肖建華則被冠之以中國資本市場「最後的梟雄」。
肖建華認為,這是對明天集團實力「很大的誇大」,「計算方法不能因為投資銀行就把銀行的總資產看成企業集團的總資產。」
肖建華多次聲稱,明天集團對金融機構的投資,均是財務性投資,並將此與史玉柱、劉永好、盧志強投資民生銀行做類比。
這位被外界冠以中國J·P·摩根,卻願以沃倫·巴菲特的門徒自居,反覆強調聰明的投資者,目的是賺錢,而非只求控制。短短兩個小時,肖提了不下8次巴菲特,「摩根和洛克菲勒的生活都很艱辛,摩根後來基本是被美國國會聽證氣死的,我只想做一個投資者,很真實的投資者。」
肖建華1998年初涉資本市場,27歲便成為中國A股年輕的上市公司總經理,浸淫資本市場多年,就連他自己也說,「經歷股市那麼多年,很多人都認為我們是莊家」。
此番他多次言及以巴菲特為師,也似有為己正名之意,這也是他為什麼不願意用「明天系」一詞的原因所在。在「明天系」內部,更多願意使用「明天集團」一詞。
「認為我們是莊家的人,是不懂股票的。坐莊的人一般是出不來的,真正坐莊的人會把自己裝進去,那樣,資金鏈肯定會斷,而真正賺錢的人是跟莊的或者跟大勢的人。」
「我們最大的優勢是投資能力。」肖建華顯然對投資能力頗為自信——「我更多看大勢。」他以上一波精準判斷金融股大漲為例,試圖佐證自己「對股市的判斷還是可以的。」
不過,肖建華的招牌式自謙並不能阻礙「明天系」在外人眼裡的重重疑問。同時,這個自下認為能夠精準判斷大勢的人,卻表示對自己掌控的「明天系」並非面面俱到的瞭解。他多次表示「自己學文科出身」,對企業的細節並不太有興趣,甚至不大會看企業財務報表。
「明天集團的總資產、利潤情況和別的民營企業差不多,同時代、同樣時間、規模相差不會太大。」在肖建華的對標比較中,郭廣昌掌管的復星集團被拿作是明天系的一個參照物。
肖建華自稱更關注戰略層面的東西,具體細節則由其團隊來執行。肖稱熱衷讀書和自由,不喜歡程式化的生活。從2000年開始,肖建華有十年時間遊歷海外,「也很少到辦公室」,用他的話說,「自我出國以後,集團日常事務我早已超然了。」
肖建華何許人
短短兩小時內,肖建華5次談及「我是學法律出身」。這或許是其能從魯能私有化、太平洋證券上市風波中得以全身而退的「生存智慧」。
毫無疑問肖建華和他的明天系,都是時代的產物,也是中國資本市場制度性產物,只是明天系的崛起過程,如同肖本人的一樣,充滿傳奇,卻又異常低調而神秘。
出身農家,15歲考上北大法律系,18歲成為北大學生會主席。短短20年時間,以300元人民幣起家創業到如今擁有資產不下千億,聲稱熱衷研究毛澤東戰略和二十四史;肖建華崛起的故事頗像過往諸多中國資本市場沉浮起落的草莽英雄創富史。
肖建華簡單梳理了「明天集團」的歷史:從1990年代中期在中關村「做電腦」;到1997-2000年,抓住投資法人股、金融股的機遇,獲得「非常大的收益」;再到2000年以後轉入PE投資,借用肖本人的話說,「很欣賞並學習了沃倫·巴菲特的投資哲學併進行了大膽嘗試,應當講效果很明顯」。
從2005年轉向並購後,在肖敘述的明天集團藍圖中,他「最大的想法就是中國的民營企業家在中國走向世界的大潮中,能大規模的併購一些海外巨型企業。」肖的這一想法表面頗貼合民營企業通過並購急速擴張的心理。
肖建華北大情懷很深,短短兩小時內,共有5次談及「我是學法律出身」,言下之意,北大法律系四年的嚴格訓練為其樹立了濃厚的法律觀念,這或許是其能從魯能私有化、太平洋證券上市風波中得以全身而退的「生存智慧」。
「明天集團高層負責人自創業十幾年來,沒有一個人受過國家政法部門的調查、邊控、訊問、處罰,所以種種潛逃如何如何,基本上都是一些不負責任的猜測。」
當然,肖本人並沒有過多將自己與唐萬新、魏東等隕落的資本梟雄進行比較。在肖的敘述中,他也並非一個與世隔絕的「隱形富豪」。他交往的企業家和銀行家圈子,不乏聲名顯赫者。
肖居於其中,以自謙示人,唸唸不忘以「萬人為師」:「企業形象建設、管理做的好的是郭廣昌董事長,生活應該像史玉柱董事長,搞企業應該像馬雲,當企業領袖應該像董文標老闆。」明天控股集團工作憲法,亦即肖氏著名的「一個中心、五步工作法」;所謂一個中心,即時時刻刻對外學習,五步工作法,則是「分析事物全過程、花50%的精力進行調查研究、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找到突破口、系統運營。」
這多少與那個時代的北大學生有所不同。上個世紀80年代末,肖所處的北大,正是自由主義思潮的發源地,他做北大學生會主席的時代也是「非毛化」最為盛行的時代。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