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記者李婉君編譯報導】據《麻省理工技術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4月29日(週一)報導,去年2月,當薄熙來突然倒臺,其政治醜聞震盪中國政壇。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Gary King相信他開發的在多個中國社交網站上監察政府審查的軟體能提早幾天預報即將發生的重大政治事件。
就在薄熙來被解職前5天,哈佛大學軟體發現:中國的網路監察員阻擋帖子的比例開始穩步攀升,這一趨勢持續了幾天。Gary King說,他注意到了,在中國出現重大政治新聞前,好幾次都出現了類似的模式。「我們有這樣的例子」,他說,「它傳達了有關北京當局的意圖和行動。」
Gary King發現,當持不同政見者的名字突然開始遭封殺,幾天後,他們就遭到拘捕。刪貼頻率的這種急升,如薄熙來的倒臺,及2011年艾未未的被捕,都埋下了伏筆。在2011年6月,為化解南海石油權利爭議,中國政府宣布與越南令人驚訝的和平協議前幾天,刪貼的頻率就出現了下降。
Gary King懷疑這些模式表明監察員被用作一種工具,以消除和塑造對即將到來的消息的公眾反應。他發現,審查員的重點放在了鼓勵集體行動上,而不僅僅是阻止所有的負面評論。
像Gary King的研究是在跟蹤哪些帖子在中國的社交媒體上被「失蹤」,這些揭示了這個國家的審查是如何運作的。它們描繪出一個複雜的、高效率的運作,精心部署以引導全國的網上交談「航向」。
在中國,最流行的社交媒體服務是微博。據政府數據統計,中國大約有2.7億微博用戶。所有的微博網站必須設立內部的審查團隊,按照政府的指令過濾敏感帖子。新浪微博和騰訊微博各自聲稱擁有大部分的活躍用戶,據說他們擁有1,000人的審查團隊。
去年對新浪微博上238萬個帖子的研究分析發現,這些審查團隊能夠迅速行動,12%的帖子被刪。美國新墨西哥大學助理教授Jed Crandall 說,「是在幾分鐘或幾小時內刪貼,而不是幾天」。他們得出的結論是,以前認為社交網站大多數是人工刪貼的假設是不正確的,「一定有某些自動的工具在幫助他們,否則他們無法做到我們觀察到的刪貼速度。」
Jed Crandall也發現,中國的審查制度是如何被用來引導公眾輿論方向的,而不僅僅是被用來封殺敏感話題。他的軟體發現,在2011年7月的重大火車相撞事故後,網路審查員成功地減少了網上的嘩然。「它展示了檢查員的公關」,Jed Crandall說。
其他研究顯示,引發帖子被刪可能不只是因為裡面的內容。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的研究人員去年發表的一項研究,分析了新浪微博上5600萬個帖子。該研究發現在何地發帖可能會影響到帖子被刪的機率。來自西藏和青海周邊地區帶有已知敏感詞的帖子,大約有半數被刪除,而來自北京和上海帶有敏感詞的帖子,被刪除的概率剛剛超過12%。
這並不能說明北京能夠充分控制社交網路。在微博上,不同政見者仍然存在;用戶會創造帶碼來談論被封殺的主題。
(譯文有刪節,點擊看原文)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