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位於冰島東部爭議不斷的Karahnjukar水壩啟用。根據「國家電力公司」(Landsvirkjun)蒐集的資訊,下游拉加爾湖受到嚴重的衝擊。根據一份該公司提交給當地市議會的報告草稿,科學家認為水壩造成了部分不可逆的影響。
拉加爾湖長92公里,是許多湖泊與河流交會所形成。附近居民常在拉加爾湖從事水上娛樂活動,過去這裡很適合釣魚。
由於部分Karahnjukar水壩開發工程需將冰河引入拉加爾湖,湖水量明顯增加,導致長達50公里的湖岸被侵蝕,興建過程也使農地受到破壞。
據IPS報導,由拉加爾湖沿岸地主組成的自救會會長Petur Elisson表示,國家電力公司是在水壩開發工程開始後,才首次邀請自救會和一位工程師開會。「他們說水位只會略微增加,不會造成拉加爾湖岸侵蝕或其他影響。此外,懸浮泥沙也不會對生物族群造成太大的傷害,如果真的有所影響,國家電力公司的律師說:‘他們會賠償損失。’」
現在,鮭魚群幾乎已經絕跡,鱒魚群數量下降了80%。湖的顏色變得更深了,因為冰川帶來的懸浮物跟瀋積物全流入湖中。湖中泥沙增加讓透進湖中的光線變少,導致藻類和其他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能力下降,因而使湖中植物群整體數量減少。
除了魚群數量下降,部分鳥類也受到影響,因為食物減少了,棲息地也受到破壞。
然而,大多數的影響在2001年進行環境影響評估(EIA)時已經預見。
當時負責判定Karahnjukar水壩開發案是否可行的規劃局曾表示,Karahnjukar水壩對環境的影響甚鉅,充滿不確定性且難以預測,因此不允許興建。規劃局提出許多拒絕的原因,包括髮電廠可能對拉加爾湖造成影響,以及各方面環境衝擊的不確定性太高。
然而誠如冰島自然保育協會成原Arni Finnsson所說,「冰島拿自己的自然環境做賭注。」
但規劃局的判定結果被時任環境部長Siv Fridleifsdottir否決,引起許多環保人士的憤怒。 「這是一位政府官員為了推行政策而忽視科學研究結果,最終造成負面影響的範例。」Finnsson如此表示。
2001年,冰島為右派執政,迫切希望能建立起能源密集型產業。
現在,Finnsson等人士更點出環評的瑕疵,「由於瓦特納冰川融化速度太快,今日的拉加爾湖已近乎死亡。」瓦特納冰原佔冰島土地面積的8%,其中許多冰川正在快速融化。
實際的水量和瀋積量比環評預測模型所預測的要大得多。「全球暖化造成冰川路徑改變,使之與另一條河匯流,但國家電力公司沒有將此影響計算在內。」Finnsson指出。自從改變Jokulsa a Dal河道,引入拉加爾湖後,水量增加了30%。
地主們非常傷心憤怒, 「一個應該照顧生物群的政府部門竟然徹底摧毀了這個大型生態系統?他們有什麼權利來破壞我們的財產?在我看來,這是歐洲最大、甚至是世界級的環境災難。」Elisson表示。
部分人士更關注拉加爾湖水壩事件所凸顯的廣泛意義。冰島北部地區米湖旁的Bjarnaflag地熱發電廠,將供電給預計興建的矽工廠和附近其他工業。約10年前此案曾進行環評,但隨著其他類似的興建工程有諸多問題陸續被揭露,開始有人呼籲更新其環評報告。
有些人認為,Karahnjukar水壩的問題同樣可能在另一座「米湖」發生,兩開發案對環境造成的衝擊都有非常大的不確定性。
米湖是冰島北部的主要旅遊景點之一,為《拉姆薩公約》(國際濕地公約)指定的國際級濕地,因鳥類生態而聞名。2012年底,保育組織Landvernd和冰島鳥會寫信給公約秘書處,針對發電廠可能對米湖造成的影響表示關切。
「發電廠造成諸多環境問題,包括污水橫流、流入湖中的地下水溫度產生變化以及空氣中的硫化氫,」Landvernd主任Ingi Gudbrandsson在信中寫道,「如果地下水溫度降低,將造成進入湖中的二氧化矽減少,而二氧化矽是米湖生態系統的重要元素。此外,硫化氫對人類健康的影響仍然不明。這些問題需要進行再次環評加以探討。米湖的開發仍然危機重重。」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