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大飢荒真相!美援幼兒糧 先應軍隊(圖)


平壤,北韓兒童在美國援助的麵粉和食用油前玩耍。

在去(2012)年中國大陸‘兩會’剛罷,2012年3月16日北韓官方宣布4月發射‘光明星3’衛星,迎接金日成誕誕辰100週年。被戲弄的感覺迅速覆蓋美、日、韓、聯合國等,中、俄也共同向北韓施壓。3月19日晚,北韓六方會談代表李勇浩緊急飛赴北京,與中國大陸朝鮮半島事務特別代表武大偉在釣魚臺國賓館會談。

據大公報報導,與衛星危機相交織的是,北韓糧食危機再次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並成為半島博弈的一部分。在衛星危機之前,美國同意以北韓暫停核活動換取24萬噸食物援助,中國大陸則從2月啟動6億元人民幣的對北韓糧食無償援助,如今成了懸念。同期,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再次將北韓列入‘面臨糧食危機的全球34國’名單。而對當下北韓的具體缺糧情況,各方的估計數字一如往常般,顯得混雜而離奇。

據FAO去年3月份發布的報告,儘管有所增產,北韓依然嚴重缺糧,缺口預計達74萬噸。而世界糧食計畫署(以下簡稱WFP)駐華官員近期接受《鳳凰週刊》採訪時透露,‘北韓今年糧食缺口41.4萬噸,但如果今年夏天北韓發生水災的話,這個數字會相應變化。’

缺口的糧食規模對應著多少虛弱的民眾也是統計不一。WFP的評估團建議國際,需為北韓300萬脆弱民眾提供糧食援助。此前一年的10月,聯合國負責人道主義事務的副秘書長瓦萊麗·阿莫斯則稱,北韓大約600萬人面臨糧食短缺風險。如果屬實,這個數字佔了北韓總人口的1/4。聯合國2010年公布的人口普查資料顯示,北韓人口總數在2008年為2405萬。1995年前後,北韓大飢荒曾經餓死上百萬人。此後情況雖有好轉,但始終未能徹底擺脫飢荒的威脅。但由於北韓極度封閉和排外,那片神奇土地上什麼是真情,始終令國際社會糾結。

慢性飢餓的國家

1990年代中期,北韓發生駭人聽聞的大飢荒。根據叛逃韓國的已故北韓領導人黃長燁的記載:到了1995年,平安北道發大水,糧食危機變得日益嚴重起來。街上餓死的人越來越多,因為搶糧食而引發的殺人、強盜事件也越來越多……,只要稍微離開平壤市中心,就能看到餓死的人,往郊外去,更是成堆的屍體。

黃長燁引述北韓黨內組織部的說法稱,1995年共餓死50萬人,包括5萬名黨員,到1996年11月中旬已經餓死約100萬人。軍需工業的工人約50萬,其中就連那些技術最高超的工人也餓死了超過2000人。有一半的人,餓肚子無法幹活,只能躺著。韓國統一研究院2004年的研究成果認為,1994-2000年間,北韓因飢荒造成的人口損失,至少63萬至69萬,最多在58萬至112萬之間。

大飢荒過後,北韓雖然也經歷了數次糧食危機,但未再出現先前的慘烈景象。但飢荒似乎從未離開北韓半步,只是變成了日常而緩慢的飢荒。這讓中國大陸人難以想像,1959—1961年的中國大陸國內‘大躍進’,似乎已是對飢荒慘狀的記憶極限了。北韓的飢餓人口,在90年代初約為420萬人,90年代中期增加到700萬人。之後經歷了10年以上的漫漫糧食危機,到了2007年,33%的國民,即780萬人處於營養失調狀態。這在亞洲,獨一無二。

世界糧食計畫署駐朝鮮地區總代表讓皮埃爾·迪馬傑瑞2007年接受中國大陸媒體採訪時分析,北韓缺糧有許多結構性的原因。‘一是北韓可耕地比例低,北韓國土面積雖然有12萬平方公里,但可用於耕種的土地只有18%,這個比例在世界上也是最低的之一。還有,北韓缺少足夠的化肥、生產設施和農業機械,灌溉和抗自然災害能力也弱。每年夏天,北韓都會發生或大或小的水災,還有春季的乾旱和秋季的颱風,這些都是造成北韓農業很容易減產的原因。’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和世界糧食計畫署(WFP)的一份報告稱,北韓從1996年到2010年,共經歷了15次災難。其中,因設施不足或人為失誤而造成的人災多達9次,比自然災害多。貧困的直接原因往往比較清楚,無需做太多分析,但其最終原因模糊不清,還遠遠沒有定論。

聯合國的《2010世界糧食不穩定狀況》報告將北韓列入22個慢性糧食危機國家。該報告稱,糧食危機國家的國民營養不良比例要高出發展中國家的3倍。通常,每人每天平均所需的最低能量為1800大卡,長時間無法保障這一能量的人可列入營養不良或慢性飢餓狀態人群。事實上,認識飢餓與貧困,根本不需要精心設計的判斷標準和精巧的度量。

《鳳凰週刊》記者2010年4月在北韓看到,從新義州到平壤之間的糧食主產區。鐵路兩側滿眼是一直蔓延到天邊的田地,極難看到樹木,因此顯得有些怪異。北韓人顯然在盡最大可能去開發能種糧食的土地。除了砍光樹木,就連鐵道路基旁、河堤旁等斜坡,以及河流中央一小塊露出水面的土丘,也全部被勤勞地翻土,梳理成田地。

田地裡,一群群的農夫隨處可見。但真正在幹活的,似乎並不多,許多人一排排地蹲在那裡,或是拄著鋤頭,看著遠方。但有一種人是勤勞的,對幾公尺外行駛的列車也視而不見,他們通常是婦女,衣著破舊,身材矮小,頭髮凌亂,背著個小口袋,手持一把小鏟子,斜著趴在地上,或是蹲在地上,細緻地找著,挖著。這樣的場景,從南部的開城,到中部的平壤市中心,再到北部的新義州,都可以看到。據知情人士介紹,這些婦女是為應對北韓糧食短缺而被迫挖野菜充飢。每年這個時候,在北韓被稱為春荒,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

記者進入北韓的兩個月前,有中國大陸船員在清津港口見證了飢餓的跡象。中國大陸船只靠岸後,手機被統一封存。岸上的北韓士兵持槍站崗,不允許他們靠近,但岸上飢餓的人們拍打著自己的肚子向船上的船員們招手,希望對方能扔些吃的東西。但沒有人敢這麼做。一些北韓人彎著腰,在港口的地上仔細地掃,尋找可能漏下來的米、面等食品。

北韓到底缺多少糧?

如何計算北韓到底年產多少糧,又缺多少糧,對於國際社會是個大問題。延邊大學北韓問題專家金強一教授認為,估計連北韓政府自己也不確切掌握。

以2006年為例,韓國各界對北韓糧食產量的估算差別巨大。韓國農村振興廳資料是448萬噸;韓國對北韓活動組織‘好朋友們’社團理事長法輪認為最低產量約為280萬噸;韓國農村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權泰真則認為是450萬噸左右。此外還有350萬噸、490萬至500萬噸等不同版本資料。

對於北韓到底缺多少糧,各方資料同樣差別巨大。2008年就曾為此發生爭論。當年,WFP認為糧食缺口為167萬噸,650萬人生存受到威脅。‘好朋友們’則預計,5、6月期間或將餓死20萬人。而美國Newsweek雜誌則在當年5月18日報導中嚴重質疑WFP的資料,‘據我們分析只缺少約10萬噸,處在危機「開始」的局面。’並認為‘聯合國機構反覆誇張和強調北韓糧食需求處在嚴重的危機狀態,這反而惡化了局面’。

5天之後,韓國表達了和美國同樣的看法,其國家情報院在國會報告上表示:‘據判斷,北韓的糧食情況並不是像90年代中期那樣發生20萬名以上餓死者的嚴重糧食危機。’WFP通常會派出調查團赴北韓實地調查,並公布調查報告,但由於並無行動自由,因此調查準確性也曾受到質疑。

2006年,WFP的調查團在北韓9個道的40多個地區、郡進行了秋收後實地調查,但高麗大學柳浩烈教授認為,WFP調查團所發表的調查報告裡‘對於北韓糧食生產量的推測,部分內容並不恰當,調查的地區也專挑收成不佳的地方’。2011年3月,WFP的調查結果再次遭到質疑。WFP在北韓數十個郡實施調查並公布了報告。根據這份報告,2010/11年度(2010年11月—2011年10月)的糧食進口需求為108.6萬噸。預計進口量為20萬噸,缺口高達88.6萬噸。報告建議為610萬易受影響的人群提供總額為29.7萬噸的糧食和13.7萬噸的高營養混合食品。

3月24日聯合國以WFP的調查結果為基礎,表示600萬名以上的北韓居民正處於需要國際緊急糧食援助的狀態,並勸告國際社會為北韓援助43萬噸的糧食。韓國媒體援引韓國政府人士的評論稱,‘WFP稱北韓的糧食狀況變嚴重了,但這都可能是北韓當局特意製造出的假象,很可能是北韓為讓WFP誤認為北韓的糧食狀況很糟糕而故意減少了糧食供給,並且北韓居民們還透過集市等買糧,僅憑配給量減少這點,很難認為北韓的糧食狀況確實變壞了。’

而北韓向WFP報告的大米脫皮率(脫皮後產大米的比率)是65%,這點也有爭議。‘脫皮率每提高10個百分點就能多保證40萬噸的糧食。’上述韓國政府人士稱,‘WFP報告說,北韓最近正在全國展開「捐獻軍糧運動」。如果北韓糧食狀況真的很緊迫,那麼他們國家的人哪裡還會有餘地來參與軍糧捐獻運動呢?……考慮到這些理由,聽過WFP簡報的各國政府相關人士均認為「很難把北韓看做有嚴重飢餓狀況的國家,北韓提出的糧食援助要求很荒唐」,並「懷疑北韓不是因為飢餓而需要糧食,而是要用來慶祝強盛大國的慶典」。’

除了極其有限的實地調查和推算,外界瞭解北韓糧食危機的重要管道是北韓的糧價浮動情況。如果價格上漲,表明糧食出現短缺,如果價格下降,表明糧食供給充足,如果價格保持穩定,表明糧食供求基本平衡。由於玉米價格相對較低,如果糧食出現短缺,人們可能會舍棄購買大米而轉向購買玉米,那麼玉米價格的上漲可能會顯著,而在每年的青黃不接等特殊時期,糧食也會出現上漲。

根據丹東一位對朝貿易商人去年3月21日介紹的最新情況,平壤的糧食價格大約是大米每公斤朝幣2800元,玉米每公斤朝幣1500元,麵粉每公斤朝幣2200元(當時是1美元兌換3700朝幣),這一價格並未明顯波動。即使出現波動,也有可能是受大陸市場價格的影響。

‘缺糧是肯定的,並且普通北韓人一個月工資至多只能買2公斤大米,買不起是主要問題。’該商人介紹,‘外界統計的是糧食缺口,實際上還可以吃草等其他食物。’此外,還可以改變飲食習慣,比如晚上八九點鐘才吃晚飯,防止夜裡餓得睡不著。該人士稱,北韓人已經習慣了艱苦,不能以大陸人的飲食標準來衡量北韓的食物匱乏程度。目前,北韓的草尚未長出來,等草、土豆等長出來,食物短缺會有所緩解。

誰能吃到援助糧?

儘管幾十萬噸的糧食缺口對於正常國家來說幾乎不值一提,但對於始終處於慢性飢餓之中的北韓民眾來說,卻有可能意味著生與死的區別。而在北韓內部,不同階層的人,吃到糧食的機會完全不同。國際社會的援助糧同樣如此。處在食物鏈最底層的人始終缺糧,這也是困擾國際社會的一大難題:有可能最需要國際社會幫助的人群,卻是最沒可能吃到援助糧的人。

韓國媒體DAILYNK去年3月5日的報導稱,‘食品支援?居民們連在旁邊看的份兒都沒有。’美國對此次食品援助提出了嚴格監督要求。食品支援的對象也限制在了5-7歲間營養不足的兒童,據悉會支援玉米與大豆的混合食品、植物油、營養失調幼兒用補品等。但最近進入韓國的咸鏡北道高層‘脫北人士’並不認為如此這般,居民們就能拿到食品。該人士稱:‘2008年有1萬噸級的船隻裝載著玉米、大米進入了清津港,但是變成了軍糧。’因此北韓民眾雖然會聽到‘裝載玉米的美國船隻進港’等傳聞,但實際並不關注它(因不會進行分配)。

他介紹,如果有船舶到達清津港,那麼最先裝載貨物的火車保衛人員實際上是換了便裝的黃海道(2軍團)、江原道(5軍團)的軍官們。此外,幹部盜取物資現象嚴重。2011年4月韓國相關組織對500名‘脫北者’進行的問卷調查中,僅有1人回答一般居民也得到了國際社會食品支援,僅有10人表示分配給了弱小階層的幼兒。問卷調查顯示,得到物資的有軍隊(73.6%),黨、軍部(69%),政權機關(48.8%)等特權機關。

2006年美國北韓人權委員會的報告認定,‘韓國援助的大米中大部分被利用為北韓軍軍糧。’委員會指出對北韓援助糧的90%以上被作為戰時儲備糧或者發放到各個部隊作為軍糧,其他10%依次分配到屬於軍備經濟的第二經濟委員會管轄下的機關、企業和黨政機關等。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副教授馬得勇研究後也做出類似判斷,北韓的糧食總量上即使達到最少需求量,也並不意味著人人都可以獲得與最少需求量相等的糧食。因為北韓的糧食分配機制是有優先級的。

此外,對北韓援助團體‘好朋友們’強調,北韓是把糧食分為四等級進行配給的,也就是黨中央機關、各級黨委員會成員和居住在平壤中心地區的居民為供應第一位,軍隊和跟軍隊有關的人員為第二位,特級企業(大企業)員工為第三位,一般居民為第四位。‘好朋友們’估計第一位有100萬名(佔總人口的4%),第二位約有150萬名(佔總人口的6%),第三位約有400萬名(佔20%),第四位約有600萬名(佔30%),此外不能納入到配給體制的農民階層人口約有800萬名(40%)。

馬得勇分析,第一、二位的人口為中心階層,任何時候都會無條件供給糧食,因此對外援助有無並不會對他們有太大影響。但是若按照聯合國的人均每日正常需要量標準,這一階層的人仍有缺口。因此外援糧食中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可能會被分配到這一階層。在沒有任何外援的情況下,第三位次的人群將出現營養失調,第四位次中400萬名將面臨嚴重營養失調,但是大批餓死的事件將不會發生。以2006年為例,若加上外部支援的糧食90萬至100萬噸,那麼按照分配順序,處於第四位的人口將獲得部分糧食,營養失調的狀況不會很嚴重,餓死危機不會出現。假定北韓2006年糧食產量為430萬噸,那麼外部援助必須再增加100萬噸以上,才有可能緩解脆弱階層的糧食問題。

除了階層的差別,還有地域的差別。DAILYNK的報導引用韓國統一部2005年的資料稱,對北韓援助糧的21.21%到了平壤,南浦直轄市所在的平安南道得到了16.72%。相反糧食相對不足的兩江道(4.57%)和江原道(5.76%)得到的數量卻更少。2011年,北韓向聯合國報告,北部和東部五個道的糧食最不安全。

國際社會希望能夠用監督來促成糧食的公平分配。世界糧食計畫署曾經在‘沒有現場監控,就沒有糧食(noaccess,nofood)’的原則下給平壤派了常駐人員。針對全國213個郡每月平均進行450回的配給情況調查,隨意抽查70多處。由於高度的監控活動,跟北韓當局發生矛盾一度被驅逐出境,這樣的驅逐並非個案。顯然,國際社會的援助到底能對底層北韓人幫助多大,非常可疑。諾貝爾獎得主阿瑪蒂亞森在《貧困與飢荒》卷首第一句話寫道:‘人們飢餓並不是現實中不存在足夠的食物,而是人們不能獲得足夠的食物。’

要導彈,還是要糧食?

此次北韓衛星危機之前,朝美雙方已經就糧食援助在細節爭吵中達成了一系列協定。2月23日至24日,朝美雙方在北京舉行了第三輪高級別會談。2月29日,雙方同時宣布,北韓決定在朝美舉行有效會談期間暫停核試驗、遠端導彈試射和寧邊鈾濃縮活動,並允許國際原子能機構對北韓鮮暫停鈾濃縮活動實施監督。美方則重申將不再敵視北韓,表示願意採取措施擴大文化、教育、體育等各領域人員交往,同意向北韓提供24萬噸營養食品援助,並努力促成提供更多糧食援助。

此後的3月7日,雙方再次在北京會晤,敲定下一步的糧食援助細節。據日本媒體報導,北韓大約在2011年12月18日透過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向美國提出了增加大米、玉米等穀物的比重,以取代奶粉、餅乾等營養食品的要求,這是北韓自金正日去世後,第一次向美國提出糧食援助請求。但這一請求遭到拒絕,美方表示只會延長向北韓兒童提供如餅乾、嬰兒維生素等營養食品的援助。此前幾天,美國提出了一個每月向北韓提供奶粉、餅乾、維生素等營養食品2萬噸的方案。

不過北韓方面很不滿意。朝中社1月11日引用北韓外務省發言人的話稱,美國於2008年承諾向北韓提供50萬噸糧食援助後,2011年初先提供了其中的17萬噸,美方何時提供其餘33萬噸糧食,是朝美間正在進行的糧援磋商的核心內容。該發言人表示,美國主張糧援問題屬於人道主義援助,不會跟政治問題掛鉤,但以前年7月舉行的朝美高層對話為契機,美方開始將北韓暫停鈾濃縮計畫與停止對朝制裁和提供糧援掛鉤。

他還說,後來美方大幅修改提供糧食的規模和種類,因此北韓質疑美國的誠意,北韓方在不斷要求美國履行朝美2011年5月達成協定的內容。之後,北韓的實質動作便是宣布將發射衛星。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紐蘭3月16日說,北韓宣布即將發射衛星的計畫將導致美國取消對朝提供糧食援助。紐蘭說,北韓如果真的進行衛星發射,那顯然將引發緊張局勢,美將很難履行向北韓提供糧食援助的承諾。

同日,大陸外交部副部長張志軍約見北韓駐華大使池在龍,對北韓宣布將於4月中旬發射衛星事表達了關切和憂慮。大陸副外長約見北韓駐華大使被西方輿論解讀為‘罕見地公開施加壓力’。路透社17日報導稱,大陸完全沒有到譴責北韓此次發射的地步,但對北韓公開施壓已相當罕見。美國彭博社甚至渲染稱,‘中朝關係出現金正恩接班以來的第一個緊張信號。’

金強一認為,金正恩剛剛上臺,需要些大動作,形成國內的凝聚力。2012年,北韓要宣布建成強盛大國,其中就包括軍事大國。北韓已經進行過核試驗,再搞核試驗影響不大。但有了核武器之後如果還能製造能夠打擊美國本土的運載工具,意義就大不相同了。‘這是個重要軍事問題,估計北韓會力主將其研製出來,’金強一稱,‘一旦研製出來,以後再和美國談判也將增加重要籌碼。’至於糧食,‘北韓是慢性缺糧狀態,不能說現在很缺,但是一直都缺。如果現在又想獲得資源,又想發射導彈,就不太清楚他的意圖了。’

中國大陸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教授張璉瑰在接受鳳凰衛視記者訪談時則認為,實際上北韓對美國給北韓提供這些食品援助,並不在意。如果美國給它提供24萬噸的食品,北韓也樂意接受,但是不提供的話也無所謂。‘因為北韓向美國一開始提出這種援助的時候,希望援助大米還有玉米這些可儲存的一些糧食,但是美國擔心這些東西被作軍用,所以給的都是一些兒童、老人需要的不能保存的食品。’

‘特別是最近一個階段,中國大陸給北韓一定的援助,這也緩解了北韓對糧食某種迫切需求,因此北韓在做出這種發射衛星的決定的時候,對美國是不是斷絕對北韓的食品援助,實際上並沒有考慮太多。’據聯合國糧食計畫署評估,由於2011年北韓從大陸收到了史上最大規模的肥料援助,北韓的預計糧食總產量在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約為550萬噸,包括2011年主要收割季節的估測產量和2012年的早熟作物的預計產量,這比正常產量的2010/11年度高出85%。

前述丹東對北韓商人認為,糧食這樣的物資,對北韓來說當然越多越好。不過如果缺糧,這些年營養不良地也熬過來了。顯然,導彈才是更重要的事情。本文摘自《鳳凰週刊》2012年第10期,作者周宇,原題:《朝鮮大飢荒真相》。

原標題:北韓大飢荒真相!美國援助幼兒糧食 優先供應軍隊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