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4日,四川,什邡市金花鎮,整個地震安置房小區已空置數年。與小區一牆之隔即是災後重建並恢復生產的大型磷化工企業鎣峰實業,這裡的居民苦於工廠廢氣和渣堆飄灰多年,不願搬入安置房。據綠色和平2012年11月取樣檢測的結果,這座磷石膏渣堆氟化物含量約為190毫克每升,遠超100毫克每升的危險廢物界定值。而按照規定,危險廢物與最近的居民區之間至少應有800米的距離。(圖片:溫文宇/綠色和平)
2013年4月2日,四川,什邡市石亭江畔金花鎮的仁和村與災後重建並恢復生產的大型磷化工企業鎣峰實業僅有一牆之隔。震後安置房因緊鄰化工廠無法入住,絕大多數村民已經搬離,留守的村民無奈地望著無法入住的「安置房」。 (圖片:周峰/綠色和平)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讓許多人家園全毀。災後五年,重建工作暫告段落,但對於什邡市石亭江畔金花鎮的仁和村村民,「鄰居」鎣峰實業和它在石亭江畔堆放起的巨大磷石膏渣堆,卻使他們有「家」不能回。
這幾十棟無人居住的小區,曾是村民期盼住進去的災後新房。順著攀附在白牆上的青苔望去,是散落在工廠間、災民用災區殘存的席子、木板「原地原料重建"的棚戶房。循著棚戶區的火光走去,一位老婦人正在火堆前烤火燻肉。在此地土生土長的她,在 2008年地震中失去了祖祖輩輩居住的房屋,本打算原地重建房屋,也因需要修建「回遷房」而被一再擱置,為了臨時過渡就湊合住在棚戶房中,這一晃眼居然過了五年。
提起不住進「回遷房」的原因,老人無可奈何地說,「污染重,有些村民不願意搬回來。全村8個隊,現在只剩1個隊在這了。當初公司說會搬走,我們才同意修回遷房。修起來了後,他們不搬遷了,咋個弄啊?」說完指了指棚外的枯樹,「你看我們這個樹,都差不多死了10年了。我在邊上挖點地栽點菜,長都不長。」
「還有空氣不好嘛,它那個煙子,一哈子衝出來,簡直悶人悶人。」老人的兒子插進話來說,自二十來年前鎣峰實業建成後,他們就一直生活在煙氣籠罩之下。山村與工廠一同地處山谷,工廠的廢氣不易飄散,特別是在下雨或者陰天時,人就會感覺呼吸不暢。
「這裡人一般氣管炎多,就是受它這個煙子影響,一感冒,就咳的厲害,而且不易治好,容易長期反覆。」村民所說的這個「煙子」的煙囪離棚戶房不到百米。
2013年4月2日, 四川,什邡市石亭江畔金花鎮仁和村,留守的少數村民就在工廠旁的棚戶居住,在工廠廢氣和渣堆揚塵的包圍下種菜、育兒、生活。(圖片:周峰/綠色和平)
說的激動了,老人的兒子堅持要我們去河邊看看。鎣峰實業的磷石膏渣堆臨河堆放,缺乏加固防滑坡設施,高度超過20米,已經有明顯的滑坡跡象,就像個沙堆,不斷向河床擴張。「你看,(他們的)渣堆直接堆放在石亭江邊,與河床那麼近,以前地震時候埋過人,現在一下雨就容易衝到河裡去。」
對於今日依然留守仁和村的村民來說,土地雖在,但家屋卻不能回那個與鄰舍及生態環境建立起的關係,亦如同散落在土地上的屋瓦般,分崩離析。
汶川大地震即將滿五週年,那些重建的房屋何時才能真正成為災民們的溫馨家園?
(原文標題:震後「空城計」——仁和村如此重建)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