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美逐鹿非洲(一)--當中國遇上非洲

 2013-04-02 00:16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剛剛結束對非洲三國的訪問。習近平履新後首次出訪四個國家,非洲三國列在其中,中國對非洲的重視可見一斑。這同時也給希望加強與非洲關係的華盛頓敲響警鐘。中國與非洲的關係長達幾十年,而美國對非洲的興趣越來越大。隨著非洲經濟的飛速發展,中國與美國在非洲會產生衝突嗎?請看《中美逐鹿非洲》系列片的第一集--《當中國遇上非洲》。

3月底,中國新任國家主席習近平對非洲的坦尚尼亞、南非、剛果共和國進行了國事訪問,並在南非的德班參加了「金磚五國」峰會。「金磚五國」包括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訪問期間,習近平還承諾,三年內向非洲提供200億美元的貸款。

習近平在坦尚尼亞發表演講時,對未來中非關係的發展做出如下表示:「新形勢下,中非關係的重要性,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雙方共同利益不是減少了,而是增多了。中方發展對非關係的力度不會削,只會加強。」

*1950年代,政治為主*

中國與非洲的交往可以追溯到十四世紀的明朝。當時,鄭和的船隊曾至少3次到達東非海岸。不過,其後的幾個世紀,中非幾乎沒有接觸。

中國與非洲的再次接觸開始於上個世紀的五十年代。當時,剛剛建政不久的中國共產黨政府在自身財力、物力相當匱乏的情況下,為了贏得非洲國家在國際事務上的支持,開始向非洲提供經濟技術援助,並幫助非洲國家脫離西方的殖民統治。著名的坦讚鐵路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建成的。作為回報,非洲國家把中國「抬進聯合國」。

大衛.希恩(David Shinn)曾經是美國駐衣索比亞和布吉納法索的大使。他最近與人合作了一本書叫做《中國與非洲:一個世紀的交往》(China and Africa,A century of Engagement)。

他說:「回到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中國對非洲主要興趣是支持當地的解放運動,支持非洲那些對中國共產事業感興趣的政府。那個時候,政治關係多過經濟聯繫。」

*1990年代,經濟貿易成為主導*

1990年代中期,隨著北京尋求滿足日益增長的對原材料和能源的需求,中非交往方式也從中國單純地援助非洲發展,變成由貿易和投資為主導。

中國在非洲最著名的方式就是中國幫助非洲國家修建大壩、公路、鐵路、港口和其他基礎設施建設,然後換取非洲的石油、礦產和其他資源。現在,非洲每個國家的首都和主要城市幾乎都有中國人幫助修建的政府大樓。坐落在衣索比亞首都的非盟總部就是中國援建的。

2000年,中國和非洲建立中非合作論壇機制,為中非關係的發展打下框架。現在,這個對話機制已經舉行了五屆。2006年的第三屆中非合作論壇,48個非洲國家領導人齊聚北京,一時景象蔚為壯觀。

2009年,中國取代美國,成為非洲最大的貿易夥伴。中非貿易額從2000年的100億美元上升到2012年的超過2000億美元。同時,非洲還成為中國第二大海外勞務工程承包市場,在非洲的中國人已經將近百萬,在非洲開展經貿活動的中國公司已達2000多家。

現在,中國人的腳印幾乎遍佈非洲大陸的各個角落。中國人經營的商店、中國製造的產品隨處可見,另外,非洲還迎來越來越多的中國旅遊者。最新的趨勢是,一些中國人選擇去到非洲做義工。在非洲的一些國家,很多人在開始學習中文。

*中國在非洲進行‘新殖民主義’?*

但是,近年來,中國在非洲的活動越來越遭到質疑。西方國家和人權團體批評中國在非洲進行「新殖民主義」,不關注非洲的人權和勞工權益,而非洲國家也開始提出疑問,中國在非洲一切果真是非洲的「福音」嗎?

美國國防大學非洲戰略研究中心主任的雷蒙德.吉爾品(Raymond Gilpin)說:「有很多人對中國在非洲發展的步伐和規模感到恐懼。中國與非洲的貿易確實在加大,但是,同時,很多中國人來到了非洲。非洲人的一個擔心是,中國公司進來了,比方說,一個工程項目進來了,工人們也跟著來了。他們利用自己在中國國內的關係來幫助完成工程所涉及的各項貿易。很快,他們就擠垮了當地人。隨著雇佣增多以及非洲社區對經濟的擔憂,這在將來越來越會是造成關係緊張的緣由。」

最新的一個例子是,奈及利亞中央銀行行長拉米多•薩努西(Lamido Sanusi)最近在英國《金融時報》上撰寫文章稱,中國拿走了非洲初級商品,石油和礦產,同時向非洲出售中國工業製成品,這是殖民主義的本質所在。他呼籲非洲人從對中國的浪漫期待中醒悟過來。

美國駐衣索比亞前大使大衛.希恩說:「這篇文章非常令人吃驚,因為非洲政府高級官員中很少有人持這樣的態度。非洲的學術界、民間機構,有時侯,一些國家的反對黨領導人會提出這樣的批評,但是政府高級官員這麼做,很罕見,特別是奈及利亞這樣一個與中國關係不錯的國家。」

他說,獲取非洲的石油和礦產只是中國對非洲的興趣之一。他還說:「第二,簡單地說非洲在聯合國有54張投票,另外,非洲在其他多邊組織中有代表權,像世界貿易組織等。中國希望得到儘可能多的非洲國家的政治支持。第三,中國希望得到非洲所有國家的承認現在有50個非洲國家承認北京,另外還有四個國家承認臺灣,中國希望這些國家轉而承認北京。最後,中國希望向非洲出口。」

黛博拉•布羅蒂加姆(Deborah Brautigam)是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發展項目主任。她說:「非洲的絕大部分原材料確實出口了,工業製成品流入非洲,美國和歐洲也是這樣做的。但是,我不認為這是殖民關係。這是非洲的經濟結構問題,這是非洲政府的錯誤,奈及利亞政府的錯誤,他們沒有為奈及利亞的企業家創造環境來改變國家的經濟形式,使其成為一種以製造業和更高端服務為基礎的經濟。非洲政府沒有做足夠的工作,你不能在這個問題上指責中國。」

她補充說,中國在非洲投資的20%-25%是製造業,而非採礦業。布羅蒂加姆曾經撰寫了一本書叫做《龍的禮物,中國在非洲的真實故事》。這本書澄清了很多西方對中國在非洲的誤解,包括中國與非洲的交往剛剛開始,包括中國在非洲搶佔了大片土地,用於生產出口作物的故事等。

*‘不附加任何條件’的原則遭遇挑戰*

中國前總理溫家寶在一次記者會上曾表示:「中國從來堅持中國對非援助的原則是不附加任何條件。」

中國這種「不附加任何條件」的原則正是西方國家和人權組織指責中國的理由之一。他們認為,這樣的原則讓中國與非洲政府打交道時佔據極大的優勢,更方便中國與前蘇丹總統巴希爾和辛巴威總統穆加貝這樣的獨裁者合作。

美國國防大學非洲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吉爾品認為,中國在非洲並非無條件,「一個中國」的原則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先決條件。除此之外,近年來,在非洲國家頻頻發生中國公民被綁架、中國設施遭到襲擊事件,他認為,這些都給中國的「不干涉內政政策」提出了挑戰。

他說:「關於這個‘不干涉內政’、‘不附加條件’的政策,中國自己也在提出疑問。因為當你看到這些對中國設施以及中國公民的威脅,你不得不問,中國當局是否該對內政有所干預,以確保他們的公民和設施得到安全保障。」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布羅蒂加姆說:「中國不干涉內政的政策確實有些改變,不過,這種變化是溫和的。過去,你不會看到中國外交官在熱點地區穿梭斡旋。在蘇丹危機上,你看到中國第一次派出了非洲事務特使劉貴今,他不僅到蘇丹,還前往其他地區,例如辛巴威,和其他那些需要進行外交斡旋的地區。這種穿梭外交、談判和勸解對中國來說是新的事情。」

布羅蒂加姆說,中國公民的安全問題誠然是中國在非洲遇到的挑戰之一,但這不是針對中國一國的。她認為中國在非洲最大的問題是透明,對非洲投資和援助計畫的透明。她說:「例如出口額度、對外援助,有多少進入了非洲?每個國家又得了多少?我們應該能掌握這樣的信息,其他國家這方面的信息都是公開的。這至少可以幫助澄清一些誤解,例如,大家認為中國給了非洲巨大的援助,但是,實際上這種援助相當少,是有限的。」

國防大學的吉爾品說:「我認為中國未來中國最大的挑戰是找到與非洲公民團體相處的方式,與那些重視良政、多元化、自己決定自己事務能力的團體和組織相處。第二,他們應該真正要找到將非洲商業多元化的辦法,現在的情況是,太偏重石油和礦產了。另外,還需要與非洲公司建立更多的夥伴關係。這方面,美國公司要做得好些。」

與此同時,隨著中國在非洲經貿活動的日益擴大,越來越多的美國人擔心,美國是否在非洲會落後於中國。美國新任國務卿約翰.克里在新上任不久表示,非洲到處是中國,美國要在非洲與中國競爭。我們將在下一集為你介紹《美國重返非洲》。

来源:美國之音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