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國消費率為何逐年下降?

作者:邱林  2013-03-28 11:54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中國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日前發布中國稅收政策報告(2012)——《稅收與消費》。報告指出「擴內需」的政策從1998年就提出,但近十幾年來消費率呈現出逐年下降的趨勢。該報告主筆、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尚希指出,2012年由於外需的疲弱,使得消費對GDP的「貢獻率」相對提高,但去年的最終消費率可能還不到49%。

讓我們不明白的是,近幾年來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綜合國力明顯增強,老百姓收入也有所增長,但為什麼還出現消費率逐年下降趨勢?

究其原因,有分析認為,一方面政府沒有處理好投資、外貿出口和消費三者的關係,因而與國內投資「過熱」相比,消費始終「相對過冷」;另一方面由於國內持續性的通貨膨脹和大多數生活必需品價格的暴漲,大大削弱了老百姓的實際購買力,這也是導致消費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也許有人會說,老百姓也不是一點兒都不消費。中國現已成為全球最大汽車消費市場,過去10年內消費者消費額每年增長8個百分點,2012年中國汽車產銷量雙超1900萬輛,成為世界最大的汽車生產國和新車消費國;短短几年,中國已經成為奢侈品第一消費大國,已經超過美國和日本。

但這只是表面現象,與中國經濟總量比起來,老百姓花的就太少了,其消費總額僅佔GDP總量的35%。

就目前而言,中國人只是美國人消費水平的一半,比許多亞洲國家都要低許多。與此相對應,中國的總儲蓄率卻從1996年的36%上升到2011年的51%。

一些學者建議,中國人應效仿美國人的消費習慣。美國消費者一直以來就是全球經濟增長的驅動力。然而,對於中國老百姓而言,也許不敢去奢想自己能夠像美國人那樣成為一位消費大國的公民,也許老百姓的訴求很簡單:跑贏CPI。

其實,中國老百姓在培養出美國式的「消費胃口」之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與美國相比,中國的醫療保險、退休養老、失業保險、社會保障等等都還很欠缺,許多老百姓對未來充滿了擔憂,因此,他們只有多存錢,多儲蓄,以備急需之用,換句話說,他們手中有了一定的儲蓄,才能解除心中的憂慮。

這是不正常的現象。收入是消費的決定性因素,大多數老百姓收入水平不高以及分配差距擴大,還要考慮自身醫療、買房、孩子就學等,這些因素都是導致內需不足的根本原因。因為消費增長的基礎在於老百姓的收入水平不斷提高,提高他們的收入比重無疑將有效擴大消費市場規模。

客觀地說,打消老百姓不願消費的顧慮,政府所能夠做的,不僅是對低收入群體進行必要的財政補貼,而且應加大對社會保障體系的投入。通過「還富於民」,這才是解決內需下降問題的關鍵。

通過內需拉動經濟發展,首先要讓老百姓有能力花、有能力消費,反之,內需拉動就無從談起。

道理很簡單,唯有讓老百姓吃穿不愁、後顧無憂,他們才有可能鬆開捂緊「錢袋子」的手。換句話說,只有老百姓的日子安穩了,他們才能放心消費,也就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消費對經濟穩定增長的促進作用。

来源:BWCHINESE中文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