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先生喜歡在路上的感覺。溫哥華有山有水空氣好,是喜歡運動人士的天堂。一些經常運動的移民認為:「如果光顧著謀生,忽略了健康,就本末倒置了。」
很多移民來溫哥華後,換了一種生活方式。將家庭、健康擺在了與事業同等重要的位置,追求一種平衡健康的生活。工作是為了活得更好,而不是單純為了工作,沒必要把自己搞得「亞歷山大」(壓力山大)。如果工作相當於動物覓食,人類覓食的時間遠遠超過其他動物,甚至要覓八輩子吃不完的食儲存起來才心安。其實,生活包含了很多其他的元素,除了追求不完的目標,還可以有很多輕鬆快樂。
其實,人可以活得更像「動物」而不是像個「靜物」。吳先生騎自行車是全副武裝,鞋、頭盔、緊身衣都是專用的。他說,穿自行車服裝可以降低風速,保持肌肉緊張感,騎得更好更快。他冬天騎車少一些,一週兩趟。夏天一星期騎五六次。
花時間做喜歡的事情
「我來溫哥華時體重90公斤,現在80公斤了。以前抽煙,現在不抽了,吃的也健康了。」吳先生說,開始騎自行車有鍛練的目的,現在不單是為了鍛練了,很喜歡這種運動,減肥成了副作用了。
來溫哥華兩年半的吳先生,享受了騎自行車帶來的享受。他目前還在做3到5天的短途旅行,希望在做好準備後,沿太平洋朝南騎車旅行,經過墨西哥,從北往南遊美國。
移民後他沒太著急找工作,想先鍛練身體。他是江蘇人,在國內做銷售。當時工作忙碌,羨慕別人活得瀟灑,他也曾徒步旅行,去過西藏、四川,以及尼泊爾、印度,但時間有限,沒空研究旅行。
移民後,他想在可以維持生活的情況上,花更多時間做喜歡的事。跟國內的朋友說,他騎自行車走300到500公里,朋友不相信,說他吹牛。他過去也沒想過,現在卻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吳先生(中)與西人自行車愛好者交談。
騎車設備豐儉由人
如果有朋友從中國來,吳先生建議帶朋友租自行車,沿著English Bay騎到史丹利公園。也可以在耶魯鎮租車,先坐Skytrain到耶魯鎮,朝海邊走,星巴克對面就有兩家租車店。如果住在溫哥華,喜歡週末騎車運動一下,可以在網上找信息,買二手自行車。80元到100元就可以買一輛自行車。
他說,自行車可以用很長時間,有的能用20年,在這上面花點錢,平均下來並不多。旅行用的自行車分類很細。山地崎嶇不平,用的是山地車;長途旅行用的是鋼架自行車,可以變速,這樣上坡可以省勁,車穩定,可以承重。
剛開始他買的自行車200元,後來換成400元、700元,現在升級到1200元的車子。他說,這種自行車是中等的。有些西人騎的是3000元到5000元的車子。他見過最貴的自行車7000元,這也不是最好的。
在國內時,他聽說有幾萬元人民幣的自行車,不太相信。現在就是10幾萬人民幣一輛的他都相信有。從零件就可以算出來,最重要大樑、輪殼圈,最好的要2000多加幣,架子4000到8000元,變速系統3000多元。
可以長途旅行的自行車,要載上吃的喝的,簡單的行李、帳篷。吳先生用業餘車型中比較好的,能載重50公斤。
自行車愛好者的天堂
吳先生說,溫哥華是自行車愛好者的天堂, 有專門的自行車道和自行車地圖。南北向七八條,東西向12條主要道路可以騎自行車到處都能騎車去。騎自行車時可以把自己當成一輛汽車,汽車司機都讓著你。
北美的很多高速公路上也可以騎車,在路肩上騎。吳先生說,整個卑詩高速,據說只有一段不能騎車,其他的都可以。他騎車短途游,走高速,也走平常路。在高速公路上騎車,99%的汽車司機很遠就讓開,但危險也是存在的,要盡量注意安全。6到9月天氣好,很多人會在高速公路騎車旅行,他看到有一些七八十歲的長者在騎車。據說他們從20多歲就開始騎自行車旅行,這對於他們不算什麼事。
吳先生說:「我們中國人鍛練往往是為了身體好,當地人則是樂在其中。吃苦受累不光是為健康,翻山越嶺的主要是為了高興。」
他介紹,沿著大溫北部的Sunshine Coast騎車到Powell River,坐船到溫哥華島,沿著東岸騎到維多利亞,再坐船回來,花4天時間,要騎400公里左右。一天騎130到140公里,走的以平路居多。吳先生不太愛停下來看景點。他不是為了景點去的,路上看的風景就足夠了。他最喜歡的是在路上的感覺,樂趣與目的地無關。
吳先生騎車旅行用的是簡單的自助方式。睡在帳篷裡可以省錢,也可以不受旅館的限制。隨便找個有水源的安全地方,就可以住下了。靠近河流小溪,或者問附近的住家要水。加拿大人善良慷慨,樂於助人,在路上有地方住可以,沒有也不必擔心。他說,65歲以下可以用這種方式騎車旅行。
騎車旅行有伴同行更好,有時候時間湊不到一起,就自己一個人走,有一半的時間吳先生是自己走的。自己一個人騎車有優點,遇事不用商量,自己決定。但缺點是自己出門有點心虛,很多人不習慣孤獨,而且山上偏僻,遇到事情難求救。如果要互相照應,兩個人最好。沿著公路騎,遇到事情求救就比較簡單。
每次出行前,吳先生都會做好功課。走之前到圖書館找地圖,把地圖複印好。自行車旅行者關心坡度,所以地形圖很重要。網上有北美的官方地形圖,如果下載免費地圖,需要把它們拼起來,花點錢可以買完整的,免去了麻煩。吳先生是學建築的,知道地形圖在中國國內是絕密文件,地產商買了哪一塊地,只能買這一塊地的地形圖。美國、加拿大、歐洲的地形圖是公開的資料,可以購買,全美國的地形圖,200到300美元就可以全買到了。
吳先生騎車旅行會帶GPS、手機、地圖,他覺得多帶輔助工具更穩妥。他騎車旅行沒怎麼迷過路,知道自己在哪條路上,資料都在手邊。可能迷路的交叉路口,他會預先標出來。
騎車旅行有說不盡的快樂。
吳先生說,來加拿大2到3個月後,聽別人說,訂了3個月後的機票了,他覺得不可思議。在國內,3個月後往往不知道會有什麼事發生。來的時間長一些,他發現在這裡生活,按計畫行事基本沒什麼問題。
他說,溫哥華的自然環境、人文環境都不錯。自然環境就那麼回事,國內也有很好的地方,但人是比不了的,陌生人也打招唿,笑臉相迎,客客氣氣的。
騎車旅行多了,對加拿大瞭解也深了,他越來越喜歡這個國家。第一次單獨出去騎車旅行有點害怕,擔心碰到什麼事怎麼辦,現在知道不用怕。加拿大的人好,設施全,讓他有信心。騎車路上碰到很多陌生人,主動問他需要幫助嗎?向他們問路,請他們幫個小忙,都非常熱心。
他曾經看到老太太帶孫女給無家可歸者錢,無家可歸者給小女孩糖。人與人之間有很多關愛,好人佔絕大部分。來加拿大後,他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在野外,同伴提醒不要走在草地上,走過一次,草地可能就被你永久破壞了。大家一起維護,環境才能保持長久。現在他很認同大家一起保護環境的觀念。
本來他想騎車橫穿加拿大旅行,現在改變主意了。加拿大很多地方天氣太寒冷。他計畫沿太平洋往南走,騎到墨西哥,再到美國。這條路線風景好,不冷。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