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每10分鐘有一人死於結核病(圖)


路透社

今天是世界防治結核病日(下稱「世界結核日」),中國的結核病是全球蔓延情況最嚴重國家之一,現時已有42%人口感染結核桿菌,每十分鐘就有一人死於肺結核病。而大陸對岸的臺灣,八年來只減少27%結核病新發病例,要達到十年內把結核病減半的目標似乎仍然遙遠。

今年是第十八個世界結核日,主題是「遏制結核,奮鬥終生」,據世界衛生組織估算,中國大陸每年新發的結核病人有100萬,僅次於印度而位居全球第二位高。大陸媒體更引述中國疾控中心結核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陳明亭說,中國有5.5億人感染結核桿菌,約有一成人會發病。5.5億人佔中國人口的42%,即中國感染結核桿菌的人口比例,遠遠超過世界範圍的三分之一人口感染水平。

陳明亭續稱,人口流動性增加成為防控結核病的新挑戰,一旦治療過程不規範或濫用抗生素,結核病很容易出現耐藥性,中國現時每年便發現12萬名新發的耐多藥肺結核患者,位居世界首位。北京市胸科醫院馬嶼教授指出,耐多藥結核治療失敗的話,很可能發展成廣泛耐藥結核病,治療便非常困難。

中國大陸是全球結核病蔓延情況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而對岸的臺灣情況亦不容樂觀。

臺灣疾病管制局統計,當地每年有一萬多名結核病患,是島內每年病例數目最多的法定傳染病,其中半數以上患者為65歲以上及抵抗力較弱的老人家。為響應世衛組織的呼籲而推行的「結核病十年減半」的目標,衛生局指,已達到一定成效,結核病通報人數已由2005年的接近16900人降至2012年的12300人,降幅達27%。但每年一萬多例的新增病例數,依然很驚人,提醒民眾注意防治。

世衛目標是要各國在1990和2015年之間將結核病死亡數減半,非洲和歐洲多國均未能達標。

世衛數據顯示,全世界結核病死亡率自1990年起已經下降40%以上,但全球負擔仍然很沈重,在2011年,估計有870萬例結核病新發病例,當中,140萬人病亡,絕大部分是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的人民。

不過,在治療和預防結核病方面,資金嚴重不足。世衛指出,在2013年和2015年之間,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每年需要80億美元來治療和防預結核病,但每年均短缺30億。

世衛自1996年起把3月24日定為世界結核日,以紀念德國微生物學家羅伯特·科霍發現結核病病原菌,以喚起市民認識防治肺結核病的重要性。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