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古建築上,多綴有匾額,相當於古建築的眼睛。匾額講究的是內容的意境及文采,表現出古代文化的價值觀和審美觀。
「匾額」又稱「扁額」、「扁牘」、「牌額」,簡稱為扁、匾或額。「匾」字古從「扁」字,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扁,署也,從戶冊。戶冊者,署門戶之文也。」清朝的《說文注》中對此進一步解釋:「署門戶者,秦書八體,六曰署書。」所以,匾額的出現至少可以追溯到秦代。而「額」字,在《說文解字》中作「額」字,即是懸於門屏上的牌匾。所以,人們通常把用以表達經義、情感之類的稱為匾,而表達建築物名稱和性質之類的則歸於額。
匾額懸掛範圍廣泛
中國早期的匾額以豎匾為多,後來匾額多為橫式,由豎到橫的轉變,是隨著中國古代建築的結構特徵——斗拱的變化而變化的。斗拱位於房檐之下,承托著房檐,使之高大雄偉。在唐宋以前,斗拱結構宏大,自元、明以後,斗拱所佔比例逐漸縮小,匾額也只能由豎式變為橫式。所以也有另一種說法,橫式為匾,豎式為額。
匾額的懸掛範圍非常廣泛,既有懸掛室外的,也有懸掛室內的。關隘城堡、宮闕王府、園林名勝、壇觀寺廟、名門宅第、工商店舖等等,牌匾幾乎無處不在。匾額懸於宅門則端莊文雅,掛在廳堂則蓬蓽生輝,裝點名勝則古色古香,描繪江山則江山增色。雖片辭數語著墨不多,望之卻巍然大觀,令人印象深刻。
匾額就其建築材料來說,大致可分為石刻匾額、木刻匾額及灰制匾額等。匾額一般掛在門上方、屋檐下。當建築四面都有門時,四面都可以挂匾,但正面的門上是必須要有匾的,如皇家園林、殿宇,以及一些名人府宅莫不如此。許多匾額的四周邊框上,雕飾各種龍鳳、花卉、圖案花紋,有的鑲嵌珠玉,極盡華麗之能事。
五類匾額
匾額的種類林林總總,大致可以分為五類。
第一類為堂號匾。堂號是家族文化中用以弘揚祖德、敦宗睦族的標誌性徽號,多源自本姓祖上某一歷史名人的典故事跡或趣聞佳話,以之為匾的如楊(楊震)姓後人的「四知堂」、謝(謝安)姓後人的「東山堂」等。
而且,古代家族常以傳統的倫理道德規範為堂號,書寫匾額,以勸誡訓勉後代子孫。朱氏「格言堂」、任氏「五知堂」、劉氏「百忍堂」等,都體現了傳統的倫理道德觀念。唐代鄆州壽張人張公芝,九世同居,麟德年間唐高宗祭祀泰山,路過鄆州,至其家,問何以能九世同居,安然相處。張公芝於紙上連書百餘「忍」字,道出其中訣竅全在於百事忍讓,故名之為「百忍堂」。
第二類是牌坊匾,用於表彰和警策。《後漢書‧百官志》裡說:「三老掌教化。凡有孝子順孫貞女義婦,讓財救患,及學士為民法式者,皆匾表其門, 以興善行。」 如岳王廟的「還我河山」匾、老百姓贈給海瑞的「海青天」匾,和彰顯醫德的「杏林春茂」匾等。
另外,古代還有一類「官匾」,是官員為表白為官初衷和抱負,喜用懸金匾形式昭示民眾,並以此為鑒自勉。官匾多懸於公堂之上,內容則以表白為官清廉勤政者居多。如「明鏡高懸」、 「公正廉明」、「明察秋毫」等。宋太祖統一天下後,在自己的殿房上懸「公正明」手書匾額,自警治國要公正。
第三類是文人的題字匾額,用語切當,意味深長,用以寄寓明志、綴飾美化。如林則徐書齋懸有「制怒」匾額,自警待人處事要冷靜慎重。鄭板橋的「難得糊塗」和「吃虧是福」兩塊匾額,更是寓意深刻。而且,在中國風景名勝、園林古蹟等處也多見文人題寫的匾額,其寫景狀物、言表抒情,寓意深邃,具有極大的文學藝術感染力,使山嶽生色,河川增輝。
第四類是祝壽喜慶的,如「鴻案眉齊」、「椿萱共茂」、「樹德堂」、「文淵堂」之類的廳堂號,飽含著祝福,寄寓著夢想,展現了古人對生活的美好願望。
第五類是字號匾,也稱「商匾」,其用字遣句皆寄寓吉祥如意、生意興隆、財源茂盛等美好願望,如北京的「同仁堂」等。
華夏民俗文化精品
匾額文字多為名人或文人為之潑墨書寫,書體以正楷行書題寫者最多,大都意境文辭講究、書法篆刻精湛、內容言簡意賅。匾額上的文字和印章,無不精彫細鏤,顯現出高超的技藝。匾框的紋飾,或浮雕、或透雕,圖案華美,寓意含蓄。
匾額文字也反映了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藝術、民俗民風等,在一定程度上還起到了補史、正史的意義,故曰:「以匾研史,可以佐旺;以匾研濤,可得濤眼;以匾學書,可得筆髓。」
匾額是中華民族獨特的民俗文化精品,融中國古老文化流傳中的辭賦詩文、書法篆刻、建築藝術為一體,集字、印、雕、色之大成,與雄偉壯觀的建築相互輝映,成為古建築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