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區將要誕生?(圖)


美國總統歐巴馬一直在推動就TPP達成協議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週五(15日)宣布,日本將加入「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談判,使該協定再次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最初是由文萊、智利、紐西蘭和新加坡四個國家在2005年發起成立的,並在2006年生效。2008年,美國、澳大利亞、秘魯和越南先後加入有關談判。2011年,馬來西亞、墨西哥和加拿大也宣布加入。

現在,日本又宣布加入談判,意味著「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將增至12個。而且普遍相信,會有更多的亞太地區國家將加入該協定談判。

「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是一個綜合性的自由貿易協定。根據這一協定,各成員國將立即廢除彼此之間的絕大部分貨物關稅,並同意分階段逐步廢除餘下的關稅。

此外,協定也同意各成員國要把政府採購合同透明化,並在海關程序、勞工條例、知識產權以及競爭政策等方面進行合作。

潛在影響

直至日本加入之前,已參加「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談判的原有12個成員國總人口已超過6億5千萬人,國民生產總值總額也在2萬億美元以上。

而且一個不能忽視的事實是,美國這個全球最大經濟實體和最大貿易國也在其中,而且正扮演著越來越主導的角色。

一些分析甚至認為,美國可能試圖利用「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來產生對中國的排擠效應,從而削弱中國在太平洋地區日益增加的經濟影響。

不過,美國官員已多次表示,有關協定並非是針對中國的一個經濟聯盟。

中國態度

中國至今對「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仍然採取審慎觀望的態度。

中國商務部長陳德銘曾經在2012年明確表示,中國暫不考慮加入該協定。

他還補充說,中國正在對「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進行研究和評估,瞭解該協定討論的問題內容,以及這些問題的標準要求和中國的國情以及中國現在發展的階段是否適合。

有分析認為,中國顯然仍對有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自由貿易區倡議心存疑慮。

談判進展

有關「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展開談判的具體時間,往往有不同的解讀。但大多數人都認為,真正的談判是從2010年才開始的。而最新一輪的談判是這個月在新加坡舉行的。這也是該協定的第16輪談判。

據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透露,在最新一輪的談判中,各方就海關、電信以及規管一致性等領域的許多問題上都「成功地找到瞭解決方案」。

反對聲音

對於「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目前已出現了不少反對聲音。

首先,正如其它自由貿易協定一樣,不少人擔心有關協定對成員國內的某些產品和服務帶來巨大影響。

一些組織甚至擔心,範圍廣泛的貿易協定會對知識產權和專利保護造成負面影響。

而日本則一直擔心有關協定會對其本身的農產品帶來衝擊,這也是為什麼日本在加入該協定的同時也提出了一些附加條件,包括暫不廢除米、麥、砂糖等5項農產品的關稅。

不過,對該協定最強烈的批評是指其缺乏透明度。

批評者指責有關談判代表從來不對外公開有關談判的內容細節,談判的範圍以及有可能產生的影響。

去年,一批律師更寫信給美國貿易代表,以表達他們對「在有關知識產權談判中缺乏公共參與和公開程序的關切和失望」。

但也有一些分析家認為,有關談判至今沒有對外公開的原因是根本還沒有就有關談判達成任何正式協議。

而一旦各成員國達成協議的話,其影響也將是難以估量的。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