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岳,外號「老虎崽」,一個農民的兒子。只有10歲便進入黃埔陸軍小學,13歲畢業便加入同盟會,曾擔任孫中山警衛團的營長,1922年陳炯明叛亂,就是薛岳冒著槍林彈雨救護宋慶齡逃離虎口。
我們說薛岳是中國抗日第一戰將,是指他是抗日戰爭時期殲滅日軍最多的戰將,僅他指揮的四次長沙會戰,就殲滅日軍十餘萬人。1946年10月10日,美國總統杜魯門授予薛岳一枚自由勛章,以表彰他在抗日戰爭中的功績。
按下薛岳在松滬抗戰、長沙會戰中的戰功不表,本帖只談薛岳在武漢大會戰中的戰績。
1938年7月,日本開始進攻武漢外圍廣大地區。大戰總司令為畑俊六大將,投入陸海空三軍35萬兵力,另以新增調40萬大軍配合作戰。調動飛機500餘架,軍艦120餘艘,作戰經費32.5億日元。據戰後發現日軍文件證明,連日本本土僅留的一個近衛師團,也待命隨時增援武漢大戰。日本大本營陸軍部文件說:「陸軍為漢口作戰傾注了全力,沒有應變之餘力。」8月22日,日軍大本營下達188號、參謀總長第250號命令可以歸結為兩點:第一,「攻佔漢口附近地區」;第二,「把蔣政權逐出中原」。日本天皇的命令明確表示:「此次大戰所期待的是使蔣政權降為地方政權。」國民政府則調集全部海空軍,計有戰艦40餘艘,飛機100餘架,陸軍120個師總兵力約110萬人。蔣介石親自坐鎮武漢直接指揮。蔣親自到中央廣播電臺發表極其悲壯的講話:「中國人民和政府已被日本侵略者欺侮壓迫到最後限度,中國軍隊為了民族之生存,決心在武漢地區與日軍決一死戰。抗戰爆發以來,已經作戰的經歷,足以證明在陣地戰上我軍力量之堅強,將士作戰之勇敢無畏。」不過他也強調了另一個目標:「我軍此次作戰,將不以一城一地的得失進退為重,而在於自動地選擇有利的作戰地區,達成殲滅敵人有生力量之目的。」戰至7月26日,張發奎九江失守。8月1日第九戰區第一兵團司令薛岳奉命指揮九江至南昌以及鄱陽湖周圍戰事。他把7個軍的兵力部署在德安、瑞昌、廬山地區,擺下一個他自稱為「反八字陣」的陣勢,迎戰岡村寧次的第11軍。薛岳說:「我這個反八字陣勢,如袋捕鼠,又如飛剪,敵犯右則左應,犯左則右應。敵若鑽進來,就很難逃出去。」8月3日,敵106師團沿南潯鐵路南下進攻南昌,到達廬山西麓馬回嶺附近,遭到以金官橋為主陣地的薛岳部隊迎頭痛擊,薛岳命令第70軍、第8軍、第4軍參戰部隊不許後退半步,否則軍法從事!日軍以戰車、飛機、大炮配合步兵強攻,兼以施放毒氣,硬是不能越雷池半步!戰鬥打得異常慘烈,持續到15日,雙方均死傷慘重,但106師團已處於薛岳部隊包圍之中,師團中小隊長半數傷亡,敵113聯隊長田中大佐、145聯隊長川大佐均陣亡於金官橋前沿。薛岳在整個戰役進行期間,始終堅守在指揮崗位上,他讓部下安置一張行軍床,疲倦至極就在床上迷糊一下。戰事緊張或遇到苦戰,他便親臨前線指揮,「硝煙起前,彈雨紛集」,隨從們都萬分緊張,他依舊「指揮泰然」,全然不顧任何危險。萬家嶺戰役的前敵總指揮為第九集團軍司令吳奇偉。和薛岳一樣,吳奇偉也是身先士卒,親臨第一線指揮。有次他正與第四軍軍長歐震通電話,敵機俯衝掃射,吳奇偉毫不理會,直至敵機把他的電話機打碎。戰鬥主力是蔣介石的嫡系第74軍,萬家嶺戰役打響之前,蔣介石致電薛岳,要他把傷亡慘重的74軍調到長沙休整。薛岳回電:「調不下來。」蔣二次來電:「第74軍在岷山傷亡甚大,應予調下整補。」薛回電:「贛北各軍作戰時間都比74軍長,傷亡都比74軍大,各軍都未調下整補,對74軍也請緩予調下整補。」好一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架勢,事實證明他是對的。
時任74軍軍長的是俞濟時,俞在1932年淞滬抗戰中便率領第88師重創日軍第九師團和久留米混成旅團的進攻,俞被敵子彈穿腹負重傷。剛歸屬薛岳指揮時,俞也曾有怠慢之舉,薛岳正色警告俞:「你要敢後退,就軍法從事!」岷山一戰,傷亡最慘重的是該軍第79師。俞親臨前線時段朗如師長表態一定堅守,俞誇讚道:「像這樣勇敢應戰,忘我犧牲的將領,實在可貴。」萬家嶺戰役中,該軍第58師由馮聖法將軍率領,腹背受敵,兩面作戰,全師幾乎傷亡殆盡,馮師長為守住陣地向俞求援,俞只得把軍部警衛營派出兩個連前往增援。該師終於扼死敵106師團之退路,保證了萬家嶺合圍成功。該軍另一個師為王耀武將軍第51師,該師在據守岷山陣地的川軍不戰而逃時,奉薛岳命疾駛堵住缺口,浴血激戰7晝夜,使飛機大炮助戰的日軍不得前進半步!萬家嶺戰役,該師奉命攻佔張古山,王耀武觀察地形發現,該山易守難攻,卻是整個戰役的關鍵,必須奪佔,但勢必傷亡巨大。第305團團長張靈甫提議出奇兵從山後絕壁攀援突襲,配合正面進攻。於是親自帶領精兵上陣,果然靈驗,很快佔領該山。因此陣地對日軍突圍至關重要,以飛機重炮攻擊,51師只得退下,入夜又奪回,經五晝夜反覆爭奪,張靈甫帶傷堅持戰鬥,終於牢牢控制該陣地。這個爭奪戰,日軍僅遺留陣前屍體就達四千多具!可以說,沒有張古山爭奪戰的勝利,就不可能有萬家嶺大捷。
1939年冬天,田漢以此戰役編劇演出,激勵了無數中國抗日誌士。因為此戰中第74軍打出中國軍隊的軍威,田漢作詞、任光譜曲,創作了《74軍軍歌》:「起來,弟兄們,是時候了,我們向日本強盜反攻。他,強佔我們國土,殘殺婦女兒童。我們保衛過京滬,大戰過開封,南潯線,顯精忠,張古山,血染紅。我們是人民的武力,抗日的先鋒;人民的武力,抗日的先鋒!」因戰績輝煌,王耀武提升為74軍軍長,張靈甫升旅長。年底駐長沙時,在著名的長沙大火中,74軍幫助百姓在灰燼中重建家園,張靈甫更是親自率隊伍幫助百姓。1939年6月,黃埔三期學員王耀武接任74軍軍長,1941年春74軍參加江西上高會戰,殲敵15000餘人,何應欽稱之為抗戰以來「最精彩之戰」,羅卓英稱之為「抗日鐵軍」。74軍亦獲得「飛虎旗」這個軍隊最高榮譽。張靈甫亦升任58師師長。隨後,王、張率部參加了常德會戰、長衡會戰,均取得輝煌戰績。王耀武升任第四方面軍司令,張靈甫接任74軍軍長後,1945年初,74軍擔任主戰部隊,參加了湘西著名的雪峰山戰役,殲敵28174人。如果評價中國軍隊在抗日戰爭中表現,74軍堪稱出類拔萃。不過,無論薛岳還是王、張,皆屬「外戰內行,內戰外行」之輩。抗戰結束後國共整軍時74軍改為74師,1947年5月,74師覆滅於山東孟良崮。此乃後話。
薛岳指揮的萬家嶺戰役,取得輝煌勝利。而中國軍隊在整個武漢大會戰期間,雖未能保住武漢地區,但實現了蔣介石預定的消滅敵軍有生力量的目的。徹底粉碎了日寇企圖把蔣政府降為地方政府的陰謀,奠定了持久抗戰的基礎。日本「發動攻略漢口之戰,使其成為戰爭一決雌雄的最大機會」企圖再度落空,日軍自1937年7月中國抗戰至1938年底,共傷亡14萬餘人,從此不得不陷入蔣介石「持久抗戰」的泥沼裡不能自拔,直至戰敗投降。
長沙大捷
一九三九年起到一九四四年之間,日軍總共四次出兵企圖攻略長沙,其中三次都被中國的軍隊擊敗,這就是在中國抗日戰爭歷史之中,值得紀念的三次長沙大捷。當然長沙與湖南的軍民,以完全的犧牲與無數的血淚,與守軍配合,寫下這三個可歌可泣的歷史大戰役記錄。
一戰初捷
日軍自從在一九三八年十月底,攻佔武漢之後,就把兵力沿著長江水道向前推進到岳陽一帶,日軍大本營,已經深為陷入中國戰場的戰略泥沼所苦,日軍已經無法再增加兵力,繼續深入中國進行攻擊。因此,日本有兩個選擇,其一是採取以戰養戰的策略,設法長期搜刮佔領區內的資源,以維持日軍在中國境內的開支,其二就是設法與中國進行停戰談判,減少日軍在中國境內的數量。
日本大本營原先是有意從一九三九年起,逐年減少在中國的駐軍,但是在華的日軍,強烈反對大本營的減縮計畫,特別是第十一軍的中將司令官岡村寧次叫囂,只要日軍增加兵力,他有信心可以深入中國作戰、擊敗蔣介石的重慶政府。
因此,駐武漢的日本第十一軍,呈報了一個進攻江南的作戰計畫,矛頭對準第九戰區的華軍和薛岳,因薛岳過去在武漢會戰的第九戰區作戰,讓日本十一軍吃了不少的虧。
所以岡村寧次這次進攻的作戰計畫,是擺明瞭要找薛岳的麻煩,希望能夠吃掉薛岳第九戰區的幾個主力部隊(此時陳誠仍是第九戰區司令長官,卻由薛岳全權代理),因此日軍這個江南作戰,並沒有一定的攻略目標,只是希望打擊與消滅第九戰區的華軍部隊,給中國一次嚴重的教訓。
而蔣介石對於日軍的這次攻擊,反應相當地謹慎,在剛開始之時,他不清楚日軍的作戰企圖與投入的兵力,因此在白崇禧的建議下,決定給薛岳非常具有彈性的作戰空間指令,以保全華軍的作戰主力為最高的原則,甚至必要時可以放棄長沙,在衡陽進行決戰,以求華軍主力避免被日軍盯牢,而遭到嚴重的打擊。但是薛岳卻看出日軍軍力不足,決心確保長沙,給日軍一個重大的打擊。
一九三九年九月十四日,日軍的一○一師團的一○二旅團,與一○六師團主力,組成東路軍開始出兵攻擊在江西北部的華軍陣地。華軍第九戰區代理司令官薛岳下令,第十九集團軍司令官羅卓英指揮華軍,進行逐步抵抗、相機轉進,表面上,日軍在江西北部一帶的進展相當順利,但就是沒有捕捉到華軍的主力,日軍只有依照原先的作戰計畫,朝西南方向切入湖南,準備與在湖南北部作戰的日軍會師,合圍中國的野戰部隊。
不過,江西、湖南在這一帶的地形結構非常複雜,幕阜山的山嶽綿延,日軍的重裝備在這種複雜地形中運動遲緩,主要道路又遭到了華軍有計畫的破壞,因此日軍後續的進展並不順利,在江西北部作戰的日軍一○六師團,在幕阜山複雜的山地遭到華軍有力的抵抗與包圍下,日軍補給線竟遭切斷,差點就要受到圍殲的打擊,只好全力突圍,哪裡還會有力量敢到湖南進行會師。
這時日軍既會師不成,在湖南的兵力就越發顯得單薄,再遭到薛岳指揮之華軍的強力反擊,使得日軍已經開始有些孤軍深入的危機感了。同時,又未打擊華軍的主力,最後在一九三九年十月十四日,所有參戰的日軍,都撤回原來的戰線。
這回日軍的大規模三路進兵的迂迴作戰,既沒有攻到長沙,也沒有對華軍的野戰軍造成嚴重的打擊,可以說是白忙了一場。當然要說這場作戰是長沙大捷,是稍為有些勉強,但是日軍卻錯過了攻下長沙的機會。
再戰再捷
日本人一向吃硬不吃軟,岡村寧次在第九戰區碰到鐵板,使得日本十一軍不敢再動第九戰區的主意。接任的司令官園部和一郎於一九四○年轉向攻擊第五戰區,造成華軍三十三集團軍司令官張自忠在漢水沿岸的南瓜店壯烈成仁。日軍接著攻佔了第六戰區的戰略要地宜昌之後,才逐漸地恢復了信心,日本十一軍又再次想試探性攻擊華軍第九戰區了。
一九四一年三月,日本十一軍在江西發動上高會戰,因為縱兵輕進,日軍三十四師團遭到華軍巧妙的戰術合擊,損失慘重;日本十一軍司令官園部和一郎,急調三十三師團救援,但是同樣遭到重創,特別是王耀武的七十四軍,更是一戰成名。日軍檢討作戰失利原因,認為十一軍司令官園部和一郎中將,應該負起主要的指揮責任,因此加以撤換。日軍大本營改派阿南惟幾中將出任十一軍司令官。阿南是一名狂熱效忠天皇的年輕將領,特別受到日皇以及宮內女眷的欣賞,因此他帶兵打仗特別凶狠賣力,希望能夠有更好的戰功,以贏得皇室特別的看待。阿南上任之後,立刻研究武漢四周的戰略情勢,他決定要在長沙,打出一場勝仗,以挫中國第九戰區薛岳的銳氣。
阿南因此不動聲色的開始調兵遣將,將十一軍的六成以上的部隊,都秘密地抽調到湖南北部,他想仗恃著日軍強大的火力與攻堅的兵力,決定採取中央突破的強攻戰術,準備一路攻下長沙,並且狠狠地修理薛岳的部隊。阿南調集了四個師團與四個支隊,在新牆河以北地區秘密集結,並且將司令部移到岳陽,以就近指揮作戰。
薛岳對於阿南大軍的突然攻擊,可以說是相當意外,但是薛岳臨危不亂,他一面緊急將部隊調往湖南北部集中,一面下令華軍採取靈活的遲滯作戰,減少與日軍正面衝突,而將日軍盡量朝向湖南東部的山地誘開。日軍採取中央突破的正面打法,當然是來勢洶洶,但華軍四兩撥千斤的戰術,卻讓日軍感到非常不快。
阿南於是決定將日軍主力,分成兩組。阿南此時還認為,先擴大日軍在長沙外圍的戰線,可以多捉到一些華軍的援軍,而攻下長沙只是遲早的問題而已。
第九戰區司令官薛岳這時已經面臨可能丟掉長沙的威脅了。但是華軍第六戰區司令官陳誠,卻改變了整個戰局。陳誠很快地就發現阿南竟然把鎮守宜昌的日軍第十三師團,抽走了三分之一的兵力,於是陳誠決定在宜昌發動強攻。
九月二十六日,陳誠以最快速度調集兵力,承虛進攻宜昌的日軍。當時宜昌是日軍威脅重慶的前進戰略重鎮,同時切斷了兩湖與四川的水運聯絡(使得兩湖生產的糧食無法由長江輸入四川),其戰略地位非常重要。陳誠對宜昌發動大兵團反攻作戰,的確是出乎阿南的意料。由於華軍在宜昌的攻勢異常猛烈,絕非尋常的牽製作戰,這時在宜昌的日軍指揮官,第十三師團長內山英太郎中將,陷入了華軍四面圍攻的險境,只有急電向阿南以及日本中國派遣軍司令部求援。
日本中國派遣軍司令部知道消息之後,大吃一驚。因為攻佔宜昌是日皇裕仁親自下的作戰指示,假如宜昌有失、十三師團被殲滅,那麼日軍的士氣將會受到極大的打擊,所以大本營與中國派遣軍都下令阿南,無論如何也要設法保住宜昌。阿南只有下令,停止攻擊長沙,撤回全部在湖南的兵力,優先轉往投入解圍宜昌的作戰。
陳誠在宜昌的反擊戰,可以說是打得非常地漂亮,日本十三師團的防線,逐一被華軍突破,最後日軍司令部已在華軍直接的攻擊範圍之內,日軍十三師團長內山英太郎中將,親自督戰,最後連司令部的參謀都拿槍參加保衛戰,在最危險的時刻,內山下令準備焚燒軍旗,以及切腹自殺。
在十月十日宜昌決戰的最後關頭,內山事實上已簽署十三師團向日皇與大本營告別的電報,開始準備在司令部內率領參謀集體自殺,但在最後一刻,出現空前大雨,遲滯了華軍的攻勢,由阿南指揮回防的日軍,終於趕到,才迫使陳誠退兵,讓日十三師團在最後一刻守住了宜昌。但是日軍不但失去攻佔長沙的機會,反而因為緊急撤退,遭到華軍追擊而頗有損失。長沙第二次大捷的聲威,可以說是舉國知名。
三戰連捷
第三次長沙大捷,乃是華軍最為貨真價實的一場大勝仗,日軍在此役再一次遭到重大的挫敗與損失。這次長沙會戰,與第二次長沙會戰僅隔兩個月,主要原因是在一九四一年夏威夷時間的十二月七日,日軍成功地偷襲了美軍的珍珠港,掀起太平洋戰爭。日本華南方面軍的第二十三軍,負責進攻香港,但是擔心華軍會支援駐港的英軍,從側背打擊日軍的後路,所以要求日第十一軍,在湖南北部牽制中國第九戰區的兵力,以防華軍南調打擊日本二十三軍的香港作戰。但是第十一軍的司令官阿南惟幾,不肯輕易放過這個進攻第九戰區的機會,他至少要為上次進攻長沙作戰的失利,討回一些顏面。因此雖然原先在作戰計畫上,這只是一場牽製作戰,但是他卻有著旺盛的企圖,希望能夠有更為傑出的戰果表現。阿南以日軍第三、六、四十師團以及第九混成旅團組成戰鬥序列,於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底,再度在湖南北部發動攻勢。但日軍這次在湖南出兵,可以說是在天時上,就極端不利,因為當年的冬季,湖南出現了罕見的大雨與低溫,造成所有的江河水量大增,必須要有渡河的裝備、在適當的渡河地點,才能越過河流;同時農田積水泥濘又深,造成軍隊重裝備運動不易,氣候的嚴寒更是增加了日軍部隊補給與攻擊上的困難。不過根據日軍的情報顯示,第九戰區的華軍部隊,的確有大量南下調動的佈防行動,因此阿南判斷,這給日軍一個乘虛而入的大好機會。既然第十一軍,早有準備深入湖南,進攻長沙的腹案,只是等待作戰時機的來到,他們不妨來個先斬後奏,從牽製作戰,轉換成為攻佔長沙的會戰。日本十一軍在不到三個月,就再度興兵進攻長沙,是給薛岳抓到一個有利的反擊機會,因為日軍是採取攻勢作戰,軍隊的疲勞較大,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無法完成整補,有著疲兵再戰的不利。而薛岳已經檢討了兩次日軍進攻長沙的得失,研擬出一套專門對付日軍深入攻擊的「天爐戰法」,將在長沙附近,對深入的日軍加以圍堵與殲滅的打擊。最為重要的是,日軍的牽制攻擊發起時間,實在太遲,這也是因為日軍才剛剛打完上一場的長沙會戰,兵力尚未完全恢復過來,同時在華南的日軍,也高估英軍的作戰能力,因此認為攻佔香港的時間,應該在一個月以上,所以參與牽製作戰的日軍,不必太早的出動。結果日軍攻擊的部隊在十二月二十四日才正式渡過新牆河進攻,但是防守香港的英軍,卻根本沒有打出水準,在十二月二十五日,就向日本二十三軍投降,因此原本奉命南下支援香港的華軍部隊,這時已經沒有作戰任務在身,因此當蔣介石聽到日軍企圖乘虛進襲長沙的情報,立刻就下令調離湖南的華軍,迅速地回防第九戰區,以圍攻深入的日軍。英軍在亞洲各處,無論是香港、新加坡、緬甸,每次都是才剛開始與日軍交手,就全面潰散。
在薛岳的指揮下,華軍在面對日十一軍南下的攻擊中,只是誘敵深入、進行象徵性的抵抗,就轉進後撤,等待側擊合圍的機會。日軍在順利渡過汨水之後,就已經接到香港英國軍隊投降的消息,基本上而言,日本十一軍的牽製作戰任務,已經沒有必要再繼續進行,日軍應該可以返回陣地了。日本第三與第六師團在十二月三十一日,攻到了長沙市區,中日兩軍在市區爆發激烈的巷戰,這時華軍在岳麓山的重炮發揮了決定性的打擊力量。進入長沙的日軍遭到非常猛烈炮火的壓制,中國守軍又拚命抵抗,原先日軍認為自己乘虛強襲長沙,已是十拿九穩的戰局;阿南惟幾眼見先鋒部隊已經進入到長沙城內,所以就搶先回報日軍總部,宣布第十一軍已經攻克長沙,這是日本中國派遣軍做為對日本國的新年獻禮,這個消息對於兩次沒有攻下長沙的日本而言,當然是喜上加喜,立刻發布新聞號外,日本上下立刻組織慶祝,以歌頌日軍終於攻克長沙的神威。不料中國軍隊奮勇抵抗,日軍在長沙陷在巷戰與肉搏戰之中,由於日軍所攜帶的補給並不充足,攻勢一旦陷入纏鬥的階段,日軍的戰力就迅速地下降,岳麓山華軍的炮兵陣地,更是發揮極大的殺傷效果,這時攻到長沙的日軍,補給線被切斷,只有靠空投補給品支持。日本新聞發布日軍已經攻陷長沙的快報,竟然成為全球的最大笑話,在日本軍隊發動太平洋戰爭無敵的全勝新聞中,留下一個刺眼的負面消息。中國在第三次長沙會戰中,獲得大勝,的確是珍珠港事變以來,盟國在亞洲戰區中唯一的勝利,這時候日本的南方軍,在百日之內,就橫掃盟國在亞洲所有的據點與要塞。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英軍在香港向日軍投降;一九四二年二月十五日,英國馬來亞最高司令珀西瓦爾,率領十萬部隊,在新加坡向日軍山下奉文投降;三月五日,荷蘭在印尼守軍司令載帕爾,向日軍今村均中將投降;五月七日美軍司令官溫立特中將(麥克阿瑟僅以身免)在菲律賓向日軍的本間雅晴中將投降。整個亞洲戰局中,只有中國在長沙,痛擊日軍,造成日軍成軍以來,另外一次大規模會戰的慘敗記錄。第三次長沙大捷,立刻成為全球新聞的焦點,華軍的表現確實不凡!當時西方國家的軍隊,在被日軍擊敗之後,才真正知道中國軍隊的作戰實力,不是可以等閑視之的。落後的中國能夠單獨地對抗日本如此之久,實在是有著過人的能耐。因此美國政府以最快速度,通過法案撥給中國五億美元的信用貸款,英國政府也立刻通過給中國五千萬英鎊,作為法幣的平準基金。中國艱苦抗戰多年後,總算是真正得到國際上的援助了,中國也立即躋身成為抵抗法西斯軸心的主要盟國。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