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一個史無前例的嚴重空氣污染的冬天之後,中國全國「兩會」在北京召開。這次會議最重要的議題是確定新的中央政府領導人和各部委主要負責人。但在公眾關心的議題中,治理環境污染佔突出地位。公眾對政府在環境方面的無所作為,已經無法容忍。
回顧過去10年,作為中央政府主管環境保護的部門,其作為可分為兩個階段:前五年狂飈突進,後五年無所作為。
前五年中,環保部還是小小的環保總局,但敢做敢為,令人鼓舞。但後五年,在升為環保部、獲得更大權力後,官員們彈冠相慶之餘,環保作為乏善可陳。
在5年之前,環保總局掀起環保風暴,打擊違法公司,包括最大的電力集團;實施區域限批,對違法的地方政府,在整改之前不批准新項目;叫停圓明園違法工程,並召開聽證會,使之成為公眾參與、民主決策的典型;研究規劃環評法規,積極研究綠色GDP,希望解決中國GDP崇拜問題。
更重要的是,在5年之前,環保部門已出臺了《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制訂《環保信息公開條例》。環保部門是在國務院頒布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之後第一個執行的部委,並詳細出臺了相關細則。
但在後五年中,類似積極措施似乎絕跡。我們看到的是:
五年中,全國環境維權與群眾性事件層出不窮,僅2012年就出現寧波、什邡、啟東連續發生群體性抗議事件,引發社會騷亂。2011年,環境重大事件比上一年增長120%。環境抗議已成為中國社會動盪的主因之一。
但環保部似乎認為自己與此類事件毫無關係。不顧環境與社會影響、蔑視公眾參與的大型工程,是發生社會騷亂的根源。公眾知情、公眾參與是解決衝突的核心方案。如果近5年來環保部能夠強力推行《環保信息公開條例》、《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令公民獲得大型工程的信息甚至參與決策,有可能避免部分社會衝突;
在後五年間,環保部放鬆環評審批,令全國、特別是西部生態脆弱區的大型工程暢行無阻,放任電力巨頭破壞江河;
為討好重慶前負責人,同意將唯一的小南海「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割裂,以方便重慶修建小南海水電工程,令長江上游的珍稀特有魚類失去最後的避難所,瀕臨滅絕;
在這5年間,全國污染事件急劇增多,空氣污染已到公眾不能忍受的地步,食品安全事件層出不窮,江河湖海污染與地下水污染變本加厲。全國僅癌症村就有200多個,北京10年來肺癌增加了60%。
雖然一個環保部並不能為所有這些環境危機負責,但作為中央政府主管環境保護的機構,環保部難辭其咎。如果環保部盡力而為,非不為也,實不能也,那也說得過去,但看環保部目前的諸般拖延、失職、諉過、狡辯,甚至為環境破壞推波助瀾(比如批准割裂小南海一事),讓人失望透頂:
對全國各地環境引起的騷亂,環保部置身事外;
對大氣污染,環保部拒絕將PM2.5納入空氣監測指標,拒絕公布各城市空氣指數;在中央領導推動下,才推出了時間表;
對美國駐華大使館公布PM2.5指數,環保部指責此舉「干涉內政」,貽笑全球。而最近,某副部長在接受人民日報專訪時說,「歐美等發達國家耗費了三五十年時間才基本解決大氣污染問題」,所以 「要正確對待當前的大氣污染形勢,充分認識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的艱鉅性、複雜性與長期性,做好打持久戰的思想準備」。
沒有「正確對待當前大氣污染形勢」的不是公眾,而是環保部;任務艱鉅、長期,但公眾希望有所作為,而不是以「持久戰」作不作為的藉口。
談到環境污染嚴重的原因,這位副部長提到「不科學發展」、「機動車保有量」、「一些地方黨委政府的觀念」,卻不提環保部本身的失職;
春節以來,地下水污染問題引起公眾關注,面對如此重大的環境和健康問題,公眾急需獲得準確信息。但環保部一如既往地一言不發。當律師董正偉要求公開全國土壤污染數據的時候,環保部以「國家秘密」為由拒絕。土壤污染狀況數據關係到公民的生命健康,事關公共利益,環保部以拙劣的理由,推翻自己制定的一部很好的《環保信息公開條例》,自打耳光。
縱觀中國環保部10年的作為,用「虎頭蛇尾」足可概括之。這其中核心原因是全國上下的「GDP崇拜」,所謂「可持續發展」、「生態文明」還只是口號;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有關部門、官員在其位不謀其政,不思作為。
目前中國環境危急,事關生死存亡的水、空氣、食品的安全毫無保證,而目前的環保部和其他相關部門不堪托負。今年「兩會」正是換班子、出新政的關鍵時刻,希望新的環境主管部門能重振精神,做些實事。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