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房地產徵收重稅的悲劇後果(圖)
日前,國務院出臺今年房地產市場調控的通知,強化對「投機投資性購房」的打擊,對出售自有住房的收入落實個稅徵收。很顯然,政府通過打擊「投機」降低房價的欲求仍然沒有改變。
事實上,中國房價上漲的基本原因是,通貨膨脹導致保值商品房地產得到資金追捧;政府控制下的土地供應遠遠滿足不了巨大需求增長,尤其近年來政府為打擊房地產反覆要求地方控制土地招拍,使得土地市場火爆。也就是說,房價上漲緣於政府干預:大量印鈔催化需求;控制土地,大量徵稅,打擊地產商,迎合民眾仇恨地產商的民粹思想。房價上漲真實的原因被有意忽略或者沒有得到正確認識,政府對房地產調控還停留在對「投機」的打擊上。
從短期看,住房的投機風潮會影響到區域房價。但是,投機是建立在對未來市場行情的預判上,例如很多二手房買賣是為了出租,其本身是在分化和抑制需求;空置房是建立在對未來房價看漲的預判,是對未來需求的滿足。
很多人將房地產市場的投資看作是賭博,製造風險,事實上投資者是在利用市場預判來分化風險。不是每次投資都能取得收益,其間的損失由投資者承擔,他們比一般消費者更有能力承擔損失。生產者則根據投資市場傳遞的信息進行有針對性的生產。投機和投資本身沒有明確界限,但是有一點卻很明確:投機(投資)計畫都是建立在市場需求上的資源分配,他們幫助企業家發現真實市場需求,同時使消費者做出正確判斷。房地產市場並不是特殊的行業,投資不是什麼邪惡的事情,投機也需要正名。如果糧油能源這些滿足基本需求的產品都允許有期貨,房地產為什麼要仇視投資,朝著計畫經濟的配給制方向發展呢?
國務院新出臺的房地產調控通知,明確提出抑制投資性住房。其手段包括限購,提高二套房首付比例,對二手房交易落實徵稅20%。可以看到的效果是:二手房供給會減少,稅費會以房價上漲的形式轉價給買房者;部分原本希望購買二手房的人會選擇繼續租房,抬高租金;原本有改善性需求的買房者選擇不買,造成市場萎縮。另外,此次通知還說此前在部分城市試點的房產稅將擴大。房產稅和交易稅的效果差不多,都旨在抑制投資需求,確保住房的「居住屬性」。在實現抑制投資需求的目標時,各種各樣的限購和稅費惡化了房地產市場的環境,同時也造成供給的萎縮。企業家開發新型住房的動力被抑制,他們「發現需求」的能力也被政府的指令性計畫所取代。
我們都知道,一個市場足夠繁榮在於它的規模足夠龐大。具有規模效應的情況下,分工精細,成本降低。近年來政府通過打擊「投資需求」來抑制民眾改善住房的能力,使得住房市場一步步滑向計畫經濟式的「每戶一套房」「居者有其屋」的呆板理想。他們根本沒有想到,如果房地產市場需求旺盛,環境寬鬆,建房成本將普遍降低,整個房地產市場效率會大幅提高,民眾也將享受整體住房性地住房改善。相反,如果政府監管或者包辦,住房實行「配給式」的供應,那整個行業將永遠死氣沉沉。
現在是對二手房交易所得徵收個稅20%,將來是對住房徵收房產稅,更有學者磨刀霍霍地提出開徵「遺產稅」。對市場自發調節機制的無知,使得政府成功地樹立起一個又一個靶子,他們是「黑心地產商」和投機倒把的「投機客」。據說最早的「宏觀調控」針對的正是「溫州炒房團」這樣的淘金客,地產大鱷,現在刀子終於落在普通的買房者和個人投資者身上。今天的中國人,想在自己居住以外的城市買套房子,手續比到國外買房還繁瑣,賣套房子,賺點錢政府要收走一部分。民眾很明顯感覺到了權力步步擴張,自由處處被限,卻依然對政府調控房價抱有痴痴的期望,不能不說是個悲劇。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