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兩會前再「逼宮」:盡快批准人權公約

百餘名學者於兩會召開前,再次聯名建言,要求人大盡快批准《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但網路上有關的轉發很快遭到大量刪除。有人認為,公約觸動了共產黨的根本利益,獲批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兩會前夕,一封由學者、媒體人等各界人士聯署的公開信在微博上流傳開來,該信呼籲人大盡快批准《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信中指,悠悠萬事,人權最大。人權是目的,政權必須服務人權、保障人權始有合法性。人權立國、憲行天下的原則因此理當成為中國社會最大的共識。批准《公約》有助於確保憲法中人權條款的落實,捍衛憲法的生命和權威。

聯署者之一,網名「邊民」的雲南公民董如彬週三接受本臺記者採訪時表示,之所以在這個時候發起聯名呼籲,是因為感到時機已經成熟了:

「因為裡邊的條約,多數是人權條款,而且是基本人權,恰好是我們面臨的越來越嚴重的矛盾衝突,跟這些都有關,像官民衝突,民間和政府的衝突,就是人權得不到保障。我們知道胡溫十年,從時機,機會上來講,(呼籲)明顯的是去碰釘子,當然也有很多人去碰了,勇氣可嘉。那麼現在這個時機我們認為比較好了,一是新的領導登臺,也許他們會有一些新動作,二是新領導集體上臺以後的第一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政協。那麼這個時候向人大呼籲,目標對象很清楚,時機也很合適。」

《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是1966年12月16日聯合國在《世界人權宣言》的基礎上通過的一項公約,目前已有167個締約國。中國在1998年已簽署,並多次宣布將會實施,但國務院始終未提出報告,更談不上人大批准。此前,中國社會曾發起過多次聯署呼籲。2008年,有1萬4千名中國公民簽署了聯合聲明,要求人大批准《公約》。

對於有評論認為由於公約內的條款與中國憲法有衝突,導致目前中國仍未批准公約,另一聯署人,北京律師浦志強週三接受本臺採訪時坦言「很失望」。

「即使國內的權力機關沒有批准,簽署了以後,也應當努力地協調國內的法律去接近、適應這樣的一個公約的要求,並且為它的正式生效創造條件。但是現在來說,我們對簽約以來15年中國的歷史和現實非常失望。」

公開信在網上發布之後立刻引起了關注,不少民眾在公開信下留言表示支持,但也有網民對公約獲批持悲觀態度,網友「國民語錄」在新浪博客上說:這個公約會觸動共產黨的根本利益,不會批的。網友「讓子彈飛一會兒」則表示:批准了不執行怎麼辦,就像中國的法律一樣,只是一種字面遊戲而已。

董如彬告訴記者,公開信在各個網站、博客發布之後,隨即遭到大量刪除,他說:「(公開信)被刪了以後我們就繼續發,可能今晚還會發一個針對刪貼的事情有一個聲明和抗議。這個跟我們執政者的慣性維穩思維有關,總覺得開這麼一個隆重的大會,你們就不要添亂了。這還是比較輕微(善意)的一種想法,更惡劣的很可能就是壓根人家就沒有想締結這個公約的準備和想法,所以你們藉此機會來這樣,可能是像逼宮了、要挾了,他可能就會很憤怒。」

BBC週三的報導指中共領導人上任後,再次面對政改的呼籲。在上任三個月以來,習近平為自己樹立了政治改革推動者的形象。但他也同時強調,中國共產黨的統治是神聖不可侵犯的。

(原題目:學者公民兩會前再次呼籲 盡快批准《公民和政治權利公約》)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