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夫婦退休後移民加拿大的幸福生活(圖)
在新西敏一個高層公寓樓的套間裡,Jensen、Xenron夫婦倆熱情地接待了《加拿大都市報》的記者。這個一室一廳的公寓套間,位於新西敏市交通發達的地段,既方便出行,還鬧中取靜,很適合老年人居住。
Jensen、Xenron夫婦的兩個孩子,分別於十年前技術移民來到加拿大。當時孩子們在「賺錢」與「讀書」之間選擇了讀書,當然,這也意味著同時選擇了無房無車、囊中羞澀的生活,但通過讀書充電、獲學位證明自己、找工作適應社會等,增強了他們立足加國的信心。
參加兒子畢業禮 首次來加
Jensen夫婦首次踏上加拿大這片土地是參加小兒子的畢業典禮。當他倆看到身著碩士服、手捧鮮花、笑容燦爛的兒子時,欣慰的感嘆道:「這個孩子又一次實現了人生旅途的攀越。」
Jensen說:「我和老伴來這裡3年,感受著這裡優良的環境,沒有多少的不適應。因為我們夫婦有一個宗旨,我們就把來加拿大當成又一次的移居而已。換句話說:在那裡生活都少不了吃飯,穿衣。來到這裡冬天夜長了就多睡一些,夏天氣候好就多玩一些。沒有了老朋友就結識新朋友。」豁達的心態,使得他們對退休後來加拿大3年的移民生活較為滿意。
「聯絡親情不一定非要住在一個屋檐下,感情與思想的交流更是親人間親密和互相關愛的紐帶。」Jensen說。
省吃儉用 資助兒子留學費用
他們的孩子在加拿大讀書時,需要打part time工作來補貼家用和繳學費。做父母的知道孩子從不向父母主動伸手的稟性,經過計算後,知道兒子手頭比較緊張,於是就把有限的儲蓄取出一部分郵寄給兒子作生活用,希望他們能安心讀書,不要去打零工了。果然他們更加刻苦地讀書,不僅以優秀成績按時畢業,有個兒子還因為學習成績優秀而上了學校永久性的「光榮牆」,並取得了雙學位。
2006年是工作不好找的一年。小兒子畢業前半年就開始找工作,一時進展不是很順利,投遞出去的簡歷沒有任何反響。他在和父親越洋電話聊天時,透露出一點憂慮。Jensen根據自己的人生經驗開導性的提出意見,從投遞簡歷時間、狀況的不同角度來分析不順的原因。
Jensen的分析給兒子增強了信心,父子倆還討論分析了當前階段做事情的重點和次重點——全力完成畢業論文和抽空找工作,就這樣,兒子一畢業就收到多個公司的Offer,並且是既專業對口又仰慕已久的公司,很順利地完成了移民加國、讀書、工作的人生規劃。
退休後辦團聚移民
孩子們較穩定後,2006年4月孩子為父母遞交了辦理團聚移民的申情,2009年6月就獲得移民局的批復。其間還因移民官要求說明並補填Jensen小學時期閱歷中所空出的一項——啟蒙讀書時直接上了二年級,一年級是空白——還被耽誤了幾個月。他倆認為能夠得到如此「快捷」的審核批准,也緣於他們第一次到加國時,認真的履行了自己的探親時間承偌,探親時間期限到,就準時回中國了。
2009年底Jensen夫婦登陸時,已經沒有了對這塊土地的陌生感。他們知道孩子有自己的工作和家庭,沒有可能分給父母太多的時間與精力,於是諸多事情力爭自己去搞定。
但孩子也是盡力地讓初來乍到的父母能夠享有較舒適的生活。比如:盡量的生活「方便」——在市中心租房;為了起居「舒適」——選有獨立洗嗽間、廚房用具配齊的;電話、電腦、網路都裝好,等等。這些點點滴滴的小事情就體現了孩子對父母養育的一種反哺。
憑藉他們夫婦豐富的人生閱歷,他們知道在加拿大生活的日子就像老話說的「大年初一看曆書,日子長著呢。」所以他們不能萬事依靠孩子,要相信自己在加拿大也是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人,只是年齡大一點,環境新一點,這正好給了他們機會,讓他們在異國他鄉再「奮鬥」一把,再「青春」一回,描畫出一幅「有模有樣」的多彩夕陽紅。
再「奮鬥」一把 再「青春」一回
作為老年人,Jensen和Xenron較早就認識到網際網路的重要。並學會了上網、收發電郵,用電子郵件傳送檔,用QQ帳號與朋友聊天等等現代化的「新鮮玩意兒」。有了這些現代化工具的幫忙,既使在未來加拿大之前,與兒子們遠隔萬里也不覺得有太大的距離。打開視頻通話,連孩子們的餐桌有幾個碗,吃的什麼菜都能一目瞭然。要是教育孫輩們寫中文、說家鄉話就等於在身邊一樣。
有了這些現代化工具的幫忙,Jensen夫婦找房子、找工作、結交朋友、學習英語等等,就都不用犯愁了。既使去看西人的醫生,憑著有限的單詞量、拿著寫有關於醫療的英文紙條就可以與醫生交流,對於實在不明白的就現場打電話讓兒子直接與醫生通話。
他倆平時喜歡各處走走看看,還刻意參與社會上的各種活動,包括偶爾的打點小零工、做點義工等都讓他們很好的接觸了社會,得到了不同的生活體驗。
為大型運動會貼服裝標籤
有一次他們看到報紙上的招工資訊,需要給BC省的大型運動會貼服裝標籤,認為是力所能及的工作,即使離居住的地方遠點也沒關係,於是他們夫婦倆一起去「上班」了。工作內容貼標籤很簡單,但正式工作之前的預備工作較麻煩,要騰空工作場地,要找合適的地點堆放加工後的服裝。幾天工作下來,人是累點,錢也少點,但他們重在體驗一下加拿大的工作滋味,錢多錢少都不去計較了。
Jensen、Xenron夫婦的兩個孩子,分別於十年前技術移民來到加拿大。當時孩子們在「賺錢」與「讀書」之間選擇了讀書,當然,這也意味著同時選擇了無房無車、囊中羞澀的生活,但通過讀書充電、獲學位證明自己、找工作適應社會等,增強了他們立足加國的信心。
殘疾人協會做義工
對老年人來說在加拿大要想自在地生活,學英語是必不可少。Jensen夫婦也不例外。他們雖然年齡大了,記憶力不好,但在理解的基礎上活學活用,還是蠻有效果的。所以他倆都熱情蠻高的去上英文班,Xenron是她們班年齡最大的學生,學習起來也是最認真的。一段時間的學習後,她也有了成就感:再也不是100%的既不會說、不會聽、不會認的加國文盲了。她還想在此感謝她的Apr老師對她曾經的鼓勵:——「你可以學的」。
不坐在家裡當「閒人」是Jensen夫婦能夠很適應加拿大生活的好方法。除了上英語課、購物等安排外,他們倆加入了本地的一些社區組織,有網路上的QQ群,是他們接觸社會、接觸年輕人的最便利方式,這種接觸給他倆的移民生活注入了新鮮的活力。喜歡舞文弄墨的Xenron在家裡也會偶發感嘆,寫點小文,吟誦幾首小詩。 「樓宇郁青翠,居高鎖寂寥。樓觀如鯽過,門對菲莎潮。」 就是Xenron對自己身居鬧市又不失寧靜的住處的描寫。
他們住在素裡的小兒子,每個週末都會過來看看父母,吃餐飯,聊聊家事。Xenron是個美食家,不僅會做很多地道的孩子們愛吃的家鄉菜,還入鄉隨俗跟網友們學習了一些本地人常吃的點心和菜餚。對於他倆來說,收到孫女打來的電話說,想吃奶奶做的春卷啊、餃子啊、巧克力饅頭等等的時候,就是他們最快樂開心的時刻。在教會的活動裡,他們認識了一位來自臺灣的朋友,這個朋友非常熱心和善良,當知道Jensen夫婦很願意走出家門,多瞭解這個社會,多為這個社會做點事情時,就介紹他們去烈治文的殘疾人協會做義工,儘管時間不長(回中國而中斷),也只是與接觸的對象們做做手工和玩折紙遊戲,但他倆在那裡從有限的服務中,得到的是莫大的開心。
文章有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