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漫談清代的「騎射」(圖)

 2013-01-30 20:1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僧忠親王行獵圖卷(清代)

「騎射」又稱「習射」,即在策馬疾馳中飛箭中靶。「騎射」是清代最受重視和最普遍的軍事體育活動。滿族人的祖先女真人就擅長騎射。滿族入關前的所有八旗士兵保持騎射傳統,不但使之具有高超的武藝,而又具備矯健強悍的體魄。滿族入主中原和奪取全國政權,得力於此。

滿族入關建立清王朝前後,十分重視「騎射」。據《清太宗實錄》載,入關前清太宗皇太極就提倡「衣服語言,悉遵舊制,時時練習騎射,以備武功」之法,歸結為「國語騎射」,並拒絕朝臣效法漢人服飾的建議,堅決主張保持「騎射」制度。入關建立清王朝後,立即以順治皇帝名義下詔:「我朝以武功開國,頻命征討不臣,所至克捷,皆恃騎射。今天下一統,勿乙太平而忘武備,尚其益習弓馬,務選精良。」清王朝作出嚴格規定,武舉必須考試「騎射」,八旗官兵的考核科目第一重要的也是「騎射」。不僅皇帝本人和八旗官兵要能馳馬騎射,漢軍八旗官兵也要掌握這項技術。並規定自幼練習,至六十歲以後才可免試。考核標準嚴格,《旗軍志》載:「(朝廷)兵部尚書於春二月,角射而賞罰之。前期,都統、副都統率其屬部,習射於國郊。兵部尚書監射;一卒步射十矢,馬射五矢,步射中的七,馬射中的三,為上等,賞以弓一矢十,白金、布帛各七。步射中五,馬射中二,為中等,賞白金、布帛各五。步射中三,馬射中一,為下等,無所賞。馬步射或一不中,或兩俱不中,則笞之。一佐領受笞之卒過十人,則佐領有不善教練之罪,至奪俸。一旗滿六百人則都統之罰亦如之。」可見清代對「騎射」的重視。

清朝廷從順治皇帝開始至道光帝的160多年間,每年皇帝都要巡幸塞外行圍,這就是所謂「非以從禽,實以習武」的「講武之典」,目的在於提倡「騎射」,以「肄武綏藩」。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木蘭行圍」,地點在承德以北。

到雍正皇帝后期,舉有濃厚軍事色彩的「騎射」鍛練開始流於形式,雍正帝曾指出「有虛應故事者,以圖塞責。」有的駐防將軍「出行則皆乘輿」(轎),以騎馬為恥,武藝日益荒疏。有一次,乾隆皇帝親自檢閱軍事人員,「步箭不堪,所射非不至布把(靶),即擦地而去;甚至有任意放箭傷人者,成何事體!」陸軍「操演之法,大抵期以飾觀;」「水師營汛,亦不過演就水陣,聊以塞夷而已。」到後來,昔日英勇善戰的八旗子弟墮落為只會鬥雞、提鳥籠、酗酒、賭博,而不識弓箭為何物了。逢到戰事,則只能依靠漢人的綠營軍隊。在鴉片戰爭中,清廷命皇侄奕山、奕經率軍赴廣東、浙江駐守。兩人均不知兵為何物,只圖酒色為事,貪生怕死。有人套千家詩二首,曰:「清明時節炮紛紛,奕山奕經嚇斷魂,借問逃軍何處去?漁人遙指麥香村。」「月落鳥啼炮滿天。將軍參贊對愁眠。姑蘇城外王家巷,夜半姑娘上戰船。」清末,八旗子弟已成為社會寄生蟲,最終連同其安身立命的寄生體--清王朝,被人民革命的怒濤席捲而去。

来源:歷史的天空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