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曾有個哀牢國

據一些歷史學家的考證,古哀牢國的政治中心位於保山,是雲南重要的人類起源地之一。保山地區冬暖夏涼,四季如春,素有「保山氣候甲天下」的美稱,是人類生存繁衍的一片樂土。考古學家發掘了位於保山市隆陽區蒲縹鎮塘子溝的舊石器時代遺址,發現了最古老的哀牢先民「蒲縹人」遺骨化石,其生活年代距今約八千年,屬於雲南早期智人。

哀牢國,最初是由西地區南夷濮人(百濮)系統哀牢部落髮展而成的。隨著哀牢王國的形成和不斷擴大,國內雜居了許多民族,哀牢民族就不再單是原來的哀牢部族,而是包括了哀牢部落在內的所有「國民」。據考,古哀牢民族除濮系民族外,還雜居有氐羌和百越兩大族系。戰國末期至兩漢時期,又有大量中原漢族人遷入哀牢境內,與哀牢土著民族雜居,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使古哀牢國形成了以百濮民族為主、外來漢族為輔的多民族雜居的歷史國度。

古哀牢國在鼎盛時期的人口,從兩次內附過程的有史記載統計看,達到了五萬四千六百六十戶,五十七萬一千三百七十人,這在兩漢時期是一個很大的區域人口數字。

肥沃的土地,充沛的水源,宜人的氣候,豐富的礦產,茂盛的林木,種類繁多的動植物,為哀牢人民的生活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其地據史籍《華陽國誌》、《後漢書》中記載,「宜五穀蠶桑……出銅、鐵、鉛、錫……」尤多珍奇寶貨如黃金、光珠、琥珀、翡翠、水晶、瑪瑙……並有孔雀、犀、像、軻蟲、食鐵貊獸和說話的猩猩等,還有「節相去一丈,圍三尺餘,受一斛許」的大濮竹等。

古哀牢國最有名的工藝特產是一種紡織品,歷史傷稱「桐華布」和「蘭干細布」。「蘭干細布」就是優質的苧麻細布,其華美有如絲織品中的彩色大花綾錦;而「桐華布」則是用木棉織成的潔白不污的細布。這兩種布皆原產於哀牢國,但經蜀地商賈轉手販運後,曾被張騫誤認為是「蜀布」,其在秦、漢之際就已遠銷南亞和中東地區,被西域人稱為「東方一絕」。

哀牢古國由於歷史久遠,地上文物早已蕩然無存,只有一些與之相關的地名、山水和後人根據傳說修建的景點,隱約透出遠古歲月的信息。在傣族中最古老的紅河谷花腰傣、泰國的泰族、緬甸的緬族、撣族、勃歐族、克欽族、欽族等民族,就是哀牢國「濮人」的後裔;其國在西漢時期稱作「巂」,被司馬遷記載在《史記》中,而範曄在《後漢書》中則記載其為「哀牢」。

「巂」,並非單指長度單位或地名,而是傣族中花腰支的語言讀音,屬於漢藏語系·壯侗語族;而「哀牢」則是景頗族載瓦支語的語言讀音,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景頗語支,語族·語支雖然不同,但二者皆指哀牢部族的古老圖騰,漢義就是「性、生殖」,這說明哀牢部族一直保持著對原始生殖的圖騰崇拜。

哀牢國南丘邑的原住民,傳說為遠古聖人祝融的後裔,住民皆崇尚火神。在戰國末期,哀牢國被秦國吞滅,歸入益州郡。到了西漢初期,哀牢國又脫離中原王朝,仍舊自立,國主姓柳氏,世稱「九隆王」,按史籍《哀牢傳》的記載,其世系「九隆乃神龍所生之哀牢開國之王,身後代代相傳,名號不可得而數,至於禁高,乃可記知:柳九隆……柳禁高→柳吸代→柳建非→柳哀牢→柳桑耦→柳貌……」

到了東漢明帝劉莊執政時期(公元58∼75年在位),古哀牢國九隆王的世襲傳人名叫柳貌,公元一世紀中葉在位。柳貌是保山歷史上一位關鍵時期的重要人物。東漢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古哀牢國九隆王柳貌率領七十七個邑王、五萬餘戶、五十五萬多人舉國「內附」,毅然加入到中華民族行列,從而使古代保山地區由奴隸制社會一步跨入了封建制的門檻。在史籍《東觀漢記》中是這樣記載的:「永平十二年,哀牢王柳貌遣子率種人內屬,其稱邑王者七十七人,戶五萬一千八百九十,口五十五萬三千七百一十一。西南去洛陽七千里,顯宗以其地置哀牢、博南二縣,割益州郡西部都尉所領六縣,合為永昌郡。」東漢中央王朝因勢利導,藉此機會將郡縣制推行到「東西三千里,南北四千六百里」的整個哀牢地區,並設永昌郡統一管轄。為表彰九隆王柳貌的「內屬之功」,漢明帝特別給他頒賜了與漢武帝所賜「滇王之印」形制完全一樣的「哀牢王章」,並舉行了盛大的宮廷慶典。

哀牢國歸附東漢王朝之後,許多哀牢國人仍然矜持著自己的氏族傳統,多次抵抗「內附」後強大的漢文化侵融,至今仍然保持著一些古哀牢國的傳統與習俗,始終信奉自然宗教,即性宗教。例如在西南傣族地區廣泛流行的小乘佛教,就始終未能進入紅河谷流域的花腰傣中。對於「哀牢歸漢」,花腰傣族民眾與漢史書籍中的論述有著截然不同的評價,他們對這一歷史事件的看法是「柳貌喪國」,並認定柳貌是一個叛國之君的形象。但作為一個一統的中華民族大家庭,「綏哀牢,開永昌」是歷史上的一大盛事,哀牢九隆王柳貌順應歷史潮流,深明大義,功不可沒!

無論是石器文化、青銅文化,還是耕織文化、服飾文化、飲食文化、婚姻俗喪葬文化和音樂、舞蹈等民族民間文化,古哀牢國都十分豐富而獨具特色,但古籍中的記載少之又少,僅在史籍《華陽國誌》、《後漢書》、《東觀漢記》三書中略有記述。目前,歷史學家對「哀牢文化」的研究已取得了重大突破,一些專著、專論相繼問世,哀牢文化作為以保山為中心的古哀牢國故地歷史文化的源頭,已透過歲月的沉沙露出遠古的輝煌。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