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一個懂天學的帝王的奇異人生

在中國歷史上,懂天學且有史料證據的帝王,據我所知僅二人而已,一是清康熙帝,二是梁朝開國之君梁武帝蕭衍(公元464∼549年)。二人之學又有不同,康熙從歐洲耶穌會士那裡學的基本上是今天被稱為「天文學」的知識,而梁武帝所懂的才是「正宗」的中國傳統天學——天文星佔之學。

奇特的《梁書·武帝紀》

在歷代官史的帝王傳記中,《梁書·武帝紀》幾乎是絕無僅有的一篇——星佔學色彩極為濃厚。其中結合史事,記載天象凡14種57次。官史其他帝紀中,不但南朝諸帝,即使上至兩漢,下迄隋唐,皆未有記載如此之多天象者。這些天象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老人星見」,竟出現了34次。

老人星即船底座α,為南天0等亮星。公元530年時其坐標為:赤經87.90°,赤緯-52.43°;黃經84.70°,黃緯-76.02°——這不是一顆北半球常年可見的恆星。史臣在《武帝紀》中反覆記載「老人星見」,寓意只能從中國傳統星佔理論中索解。《開元佔經》卷六十八「石氏外官·老人星佔二十九」述老人星之星佔意義極為詳備,最典型的如:「王政和平,則老人星臨其國,萬民壽。」在中國傳統星佔學體系中,「老人星見」是很少幾種安祥和平的吉慶天象之一。

《梁書·武帝紀》中的天象記錄,從梁武帝即位第四年開始,至他困死臺城而止。在他統治比較穩定且能維持表面上的歌舞昇平之時,「老人星見」的記錄不斷出現。而他接納侯景的太清元年——公元547年,是為梁朝戰亂破亡之始,出現的天象記錄卻是「白虹貫日」;此後更是只有「太白晝見」和「熒惑守心」,皆大凶之像。可見這是一篇嚴格按照中國古代星佔學理論精心結撰的傳記。

史臣為何要為梁武帝作如此一篇奇特傳記呢?

對印度佛教天學的極度痴迷

梁武帝在位48年,絕大部分時間可算「海晏河清」,梁朝雖偏安江左,但仍能在相當程度上以華夏文化正統的繼承者自居。大約在普通六年(公元525年)前後,梁武帝忽發奇想,在長春殿召集群臣開學術研討會,主題居然是討論宇宙模型!這在歷代帝王中也可算絕無僅有之事。

這個御前學術研討會,並無各抒己見自由研討的氛圍,《隋書·天文志》說梁武帝是「蓋立新意,以排渾天之論而已」,實際上是梁武帝個人學術觀點的發布會。他一上來就用一大段誇張的鋪陳將別的宇宙學說全然否定:「自古以來談天者多矣,皆是不識天象,各隨意造。家執所說,人著異見,非直毫釐之差,蓋實千里之謬。」這番發言的記錄保存在唐代《開元佔經》卷一中。此時「渾天說」早已在中國被絕大多數天學家接受,梁武帝並無任何證據就斷然將它否定,若非挾帝王之尊,實在難以服人。而梁武帝自己所主張的宇宙模型,則是中土傳統天學難以想像的:

四大海之外,有金剛山,一名鐵圍山。金剛山北又有黑山,日月循山而轉,周回四面,一晝一夜,圍繞環匝。於南則現,在北則隱;冬則陽降而下,夏則陽升而高;高則日長,下則日短。寒暑昏明,皆由此作。

梁武帝此說,實有所本——正是古代印度宇宙模式之見於佛經中者。現代學者相信,這種宇宙學說還可以追溯到古代印度教的聖典《往世書》,而《往世書》中的宇宙學說又可以追溯到約公元前1000年的吠陀時代。

召開一個御前學術觀點發布會,梁武帝認為還遠遠不夠,他的第二個重要舉措是為這個印度宇宙在塵世建造一個模型——同泰寺。同泰寺現已不存,但遙想在杜牧詩句「南朝四百八十寺」中,必是極為引人注目的。關於同泰寺的詳細記載見《建康實錄》卷十七「高祖武皇帝」,其中說「東南有璇璣殿,殿外積石種樹為山,有蓋天儀,激水隨滴而轉」。以前學者大多關注梁武帝在此寺捨身一事,但日本學者山田慶兒曾指出,同泰寺之建構,實為摹擬佛教宇宙。

「蓋天儀」之名,在中國傳統天學儀器中從未見過。但「蓋天」是《周髀算經》中蓋天學說的專有名詞,《隋書·天文志》說梁武帝長春殿講義「全同《周髀》之文」,前人頗感疑惑。我多年前曾著文考證,證明《周髀算經》中的宇宙模型很可能正是來自印度的。故「蓋天儀」當是印度佛教宇宙之演示儀器。事實上,整個同泰寺就是一個充滿象徵意義的「蓋天儀」,是梁武帝供奉在佛前的一個巨型禮物。

梁武帝在同泰寺「捨身」(將自己獻給該寺,等於在該寺出家)不止一次,當時帝王捨身佛寺,並非梁武帝所獨有,稍後陳武帝、陳後主等皆曾捨身佛寺。這看來更像是某種象徵性的儀式,非「敝屣萬乘」之謂。也有人說是梁武帝變相給同泰寺送錢,因為每次「捨身」後都由群臣「贖回」。

梁武帝又極力推行漏刻制度的改革,將中國傳統的每晝夜分為百刻改為96刻。初看這只是技術問題,且96刻也有合理之處,但實際原因卻是因梁武帝極度傾慕佛教中所說佛國君王的作息時間,自己身體力行,還要全國臣民從之。梁朝之後,各朝又恢復了百刻制。直到明末清初,西洋民用計時制度傳入中國,一晝夜為24小時,與中國的十二時辰制度也相匹配,於是梁武帝的96刻制又被啟用。到今天,一小時4刻,一晝夜恰為96刻,亦可謂梁武舊制了。

成也天學,敗也天學

古代中國傳統政治觀念中,天學與王權密不可分——天學是與上天溝通、秉承天命、窺知天意最重要的手段;而能與上天溝通者才具有為王的資格。

蕭衍本人通曉天學,《梁書·武帝紀》說他「陰陽緯候,卜筮佔決,並悉稱善」。《梁書·張弘策傳》記蕭衍早年酒後向張弘策透露自己奪取齊朝政權的野心,就是先講了一通星佔,結果張弘策當場向他表示效忠,後來果然成為梁朝開國元勛。蕭衍在進行起兵動員時,自比周武王,也以星佔說事:「今太白出西方,仗義而動,天時人謀,有何不利?」在中國古代星佔理論中,金星(太白)總是與用兵有密切關係,如《漢書·天文志》有「太白經天,天下革,民更王」之說。故蕭衍之言,從星佔學角度來說是相當「專業」的。

東昏侯被廢,蕭衍位極人臣,接下來就要接受「禪讓」了。搞這一出也要用天文星佔說事,但這時要讓別人來說了,「齊百官、豫章王元琳等八百一十九人,及梁臺侍中臣雲等一百一十七人,並上表勸進」,蕭衍還假意謙讓。最後「太史令蔣道秀陳天文符讖六十四條,事並明著」,蕭衍才接受了,即位為梁武帝。不過他在《淨業賦·序》中卻說:「獨夫既除,蒼生蘇息。便欲歸志園林,任情草澤。下逼民心,上畏天命,事不獲已,遂膺大寶。」仍然極力撇清自己。

梁朝承平四十餘年,最後出了侯景之亂,華夏衣冠,江左風流,在戰亂中化為灰燼。此事梁武帝難辭其咎。侯景原是東魏大將,領有黃河以南之地,不見容於魏主高澄,遂向梁投降。梁武帝因自己夢見「中原牧守皆以其地來降」,他相信自己「若夢必實」,群臣也阿諛說這是「宇宙混一之兆」,就接納了侯景。解夢在古代也是星佔之學的一部分,即所謂「占夢」,故梁武帝的決策仍有星佔學依據。

不料侯景乘機向梁朝進軍,顛覆了蕭梁政權。梁武帝當年改朝換代,雄姿英發,那時他更多的只是利用天學;但在決策接納侯景時,他似乎真的相信那些神秘主義學說了,這讓他一世英名毀於一旦,最終竟餓死在臺城。

本文留言

作者江曉原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