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來水原來也是「染色饅頭」?

北京一對研究飲用水水質的夫婦已20年不喝自來水。據他們介紹,北京自來水硝酸鹽指標已很接近國家標準線。自來水中的硝酸鹽主要來自垃圾、濾液和糞便。他們檢測發現,北京地下水的污染主要是有機物污染,而有機物「很多是小分子的,去除率很低」。(1月6日人民網)

近些年來,坊間流傳一種說法:做什麼的不吃什麼,生動形象地反映出當前食品安全領域存在問題的普遍性和嚴重性。而不少事實也不斷印證了這種說法:賣炒貨的不吃瓜子、做火鍋底料的不吃火鍋……最典型的莫過於染色饅頭事件:據央視報導,在上海多家超市銷售的小麥饅頭、玉米麵饅頭是將白面染色製成,製作過程中以甜蜜素代替白糖,加入防腐劑防止發霉。食品廠工人表示:我不會吃的,打死我都不會吃,餓死我都不會吃,我自己做的東西我知道能吃不能吃,好吃不好吃,裡面加了色素的,不能吃……

研究飲用水水質的夫婦20年不喝自來水,恐怕也是「做什麼的不吃什麼」之一種。自來水水質堪憂,早已不是什麼秘密。但還是沒有想到,問題會如此嚴重,自來水也成了讓業內人士談之色變的「染色饅頭」。與其它食品安全問題相比,自來水出了問題造成的危害更大,畢竟老百姓每天都離不開水。第一次聽到「做什麼的不吃什麼」的說法時,我就感嘆:你想活下去總得吃東西。在這個互相「投毒」的時代,除非你有資格吃特供,否則只要你吃東西,就逃不開問題食品。特別是我們天天都不得不喝水、不得不呼吸,我們的空氣質量和水質都是放心的嗎?現在看來,當初的擔心並非杞人憂天。

誰在為自來水「染色」?據媒體報導,亮馬河、壩河、馬草河、通惠河、涼水河、蕭太后河、沙河、永定河……灰黃色污水場景如複製粘貼般出現於京城諸多河流。而新中國第一座大型水庫——官廳水庫因污染嚴重已然不再擔負飲用水源的功能,現在僅以四類水質作為北京的備用水源。「排得那麼明目張膽、排得那麼天經地義、排得那麼心安理得。」北京水專家王建總是難掩這樣的憤怒。我們常說:亂世用重典,非嚴刑峻法不能挽救食品安全。可是,當醜陋已經橫行無忌、恣意氾濫,連那些事涉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的單位甚至是公權力也身涉其中,我們還能說什麼呢?或許,現在最需要的已經不是所謂的「嚴管重罰」,而是真正的「刮骨療毒」——從法律法規和政府部門身上動大手術。否則,被「染色」被污染被敗壞的不僅是食品,也不僅是環境,更是世道人心和民族的未來。

本文留言

作者喬志峰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