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漣 南周事件是對北京的「政治探底」(圖)
習近平接任總書記之後,不斷發表各種公開講話,強調維持現行政治體制。但亟盼中共改革的朝野人士實在不甘心,忍不住發起一輪又一輪的政治探底。1月3日開始的「南周事件」,是繼前一向《改革共識倡議書》之後的新一輪政治探底。
當局在「南周事件」發生後沉默了兩天,然後習慣性地利用週末國際媒體休假之時採取行動,用《南方週末》的官方微博發布聲明,將新年獻詞修改說成是南周內部人所為。從北京時間6日晚21時20分至7日凌晨這段時間,《南方週末》媒體人利用微博這一自媒體打了一場攻防戰,將「南周事件」儘可能地變成了一次公共事件。
這次事件有兩大看點:
第一大看點:「南周事件」的政治訴求由隱含變成明確,在北京眼中,「事件的性質正在起變化」。
1月6日晚21時之前,《南方週末》與廣東省委宣傳部都將事件的性質劃定在「修改新年獻辭」上,並圍繞這點做文章。自1月3日始,南周編輯、南周前編輯記者與南周前實習生接連發表的三份聲明,字面上只是反對廣東省委宣傳部「嚴重違反新聞出版流程,並造成嚴重事實錯誤的重大出版事故」。廣東省委宣傳部最開始也將重點防守放在這方面。1月6日曾利用新加坡《聯合早報》發表消息,稱南周新年獻詞被修改一事與省委宣傳部長庹震無關,因他那時不在廣東,也與廣東省委宣傳部無關。南方週末管理層奪走官方微博後,也將修改新年獻詞一事攬到報社一負責人身上。
但這條底線被迅速突破,據微博「@南F週末無立足鏡」發布的「重大消息,由宣傳部委派的審讀員曾理老人家徹底反水,指證刪改稿是宣傳部所為」之後,雙方的交火就無可避免地觸及中共的媒體監管制度這一核心問題。
外部支持者自一開始,就將「南周事件」視為對中共新聞監管體制的挑戰,並因此而支持南周媒體人。7日在《南方週末》報社大門前舉行示威活動的逾百名民眾,打出的巨幅標語上書「我們要新聞自由,尊重憲政」。稍早前,兩岸三地學術界連署致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的建議書也指出,「為維護廣東的改革開放與媒體新聞自由」,要求並罷免庹震。筆者連夜寫就的「為什麼要支持《南方週末》」也指出,只要中國想邁向民主政治,新聞自由與言論自由將永遠是這條跑道的起跑點。
1月7號下午,在美國國務院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國務院發言人回答記者有關南擊事件的提問時明確表示:「我們一直在捍衛和支持新聞自由,無論是針對中國的新聞從業人士,還是針對在中國工作的外國記者,一概如此。我們認為,對媒體的控制和檢查不符合中國想要建立一個現代的、以信息為基礎的經濟和社會的理想。眼下,我們看到中國民眾強烈要求捍衛他們自己的言論自由的權利,我們希望中共政府能夠正視這一點。」
看起來,這一事件似乎只與新聞自由有關,但在習近平等中共高層那裡,這卻關係到他們為中國未來十年設計的政治藍圖。
第二大看點:中宣部迅速介入,但介入級別有限制。
1月7日第一輪攻防戰發生後,中宣部採取了行動。據法廣報導,中宣部對此事定性嚴厲,傳達了三點,「首先,黨管媒體是不可動搖的基本原則;南方週末此次出版事故與庹震無關;最後,此事有境外敵對勢力介入。」除了禁止媒體人在網上發言支持抗爭,還要求各地媒體、網站從1月8日起轉載《環球時報》的社評:《南方週末「致讀者」實在令人深思》。
熟悉1989年「六四「事件這一過程的人,就會知道這次介入不算最高級別。當年《人民日報》於4月26日發表《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動亂》(後稱「4•26社論」),稱「有極少數別有用心的人」利用學生製造混亂,將那次學生運動定性為「政治動亂」。
這次「南周事件」由級別不高的《環球時報》發表社論,主要是為最高當局處理此事留下充分餘地。如果經過內部管制將此事強壓下去,此次事件就可以定性為「地方報紙與主管部門的業務糾紛」,暫時做到兵不血刃,慢慢收拾局面,清理「南周」內部。
《環球時報》總編胡錫進是中共宣傳體制結出的一顆怪異果子。從南周事件一開始,他就明白事件的性質。《環球時報》1月4日社評稱「《南方週末》的這件事,是媒體管理模式遇到挑戰的突出例子」。在1月8日的社評中,乾脆直接了當地宣稱:「中國是‘打包的’,中國新聞和中國政治在宏觀上必然是協調的,互動的,……中國新聞決做不了同時期政治不能承受的單獨突進」,也就是說,不想做黨的喉舌的媒體,必然要被清理。
《南方週末》在上世紀90年代曾經輝煌燦爛。自2003年開始,它就一直被中共當局採用更換領導層、編採人員大換血等各種方式加以整肅,早就沒有了昔日的光彩。自前年開始,南周的稿件終審權被廣東省委宣傳部掌控,並且不准其報導地方之外的(負面)重大事件之後,《南方週末》墮為二流報紙的命運清晰可見。這次新年獻詞事件有如在一鍋溫水里加進一大桶沸水,激得快被煮死的「青蛙」跳了出來。在一個合適的時間點上發生的「南周事件」,不可避免地成為一場公共政治事件,社會各界人士藉參與聲援南周,表達了希望北京啟動政治體制改革的願望。
與江、胡兩位有所不同,習近平在接任之後的一個多月內不憚其煩地多次表達自己維持現有體制的願望。就在1月5日,習近平在新進中央委員、候補委員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講話:「道路就是黨的生命」,強調「不能用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不僅表達了對現有體制的堅持,還強調了不能否定「文革」。並且吟詩以言志:‘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這一說法,與他以前「不怕外國人說三道四」一脈相承。
經過《改革共識倡議書》與「南周事件」之後,中國民間與高層政治互動的主題可能要從「請求改革」慢慢變為「不改革,怎麼辦」,這一演變過程將伴之以更強烈的社會不安甚至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