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南方週末事件 網路風暴去無痕嗎?(圖)

 2013-01-09 23:2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南方週末新年獻詞事件後將如期出刊避免了一場尷尬和危機

《南方週末》2013年新年獻詞被廣東省委粗暴撤改的事件在持續了一週之後,似乎有點曲終人散的意思。

各方消息確認,《南方週末》將在週三(9日)晚間按流程付印,讀者將在週四讀到這份剛剛經歷過網路風暴的刊物。

據報導,事件得以平和解決是因為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親自介入,承諾將不會對編採人員秋後算賬,並暗示將對報社以及廣東省宣傳部門相關官員有所處理。

與此同時,在此次事件中一直扮演官方「喉舌」作用的《環球時報》也在週三刊登了事件發生以來的第三篇社評《在動態梳理中重現中國新聞實景》,稱新聞管理機關實際是「摩擦的協調人」,似乎有意調和中共宣傳部門在本次事件中的負面形象。

平息

香港浸會大學傳媒學院黃煜教授在接受BBC中文網採訪時認為,雖然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事態是在朝著平息的方向走,但是這個事件爆發的根本原因並沒有得到解決,那就是宣傳部門用鉗制的手段要求媒體馴服。

曾經任香港《南華早報》中國編輯的林和立也認為,新上任的廣東最高層以及中共最高層都不希望事件繼續惡化,因此促成了事態向平息的方向發展。

不過,林和立預計,雖然《南方週末》事件局部地在廣東有所平息,但是在全國範圍,媒體人士、公共知識份子和自由派學者爭取新聞自由的抗爭或許才剛剛開始。他們可能將在今年三月中國人大召開之前繼續從立法等方面爭取話語權。

根據黃煜多年對中國媒體的研究分析,本次在處理《南方週末》事件時出現了一種新的做法,那就是用黨報子報媒體《環球時報》發表觀點立場,試圖說明當局做法的合理,以及造成媒體內部相爭的假象。

黃煜認為,在網際網路時代產生了一批新的喉舌型的管理人才,他們認同民眾的知情權和對真相報導的要求,但是在如何解釋真相和捍衛當局做法方面他們卻與前輩不同,所以他們的觀點、語言和理論都有很大的蠱惑性。

他說,《環球時報》的最新社評並沒有什麼新意,但是在順應事件降溫的條件下,它的說法比較溫和。

分水嶺

本次的《南方週末》新年獻詞撤改事件被評論人士認為「掀起了一場堪與北京暴雨甚至溫州動車事故相提並論的輿論風暴」。

在官方一片沉默,喉舌《環球時報》高調施壓的氣氛下,以媒體界人士和公共知識份子為主、包括商界、影視界以及各界人士響應的微博輿論反擊戰異常激烈。

林和立因此高度評價本次的南方週末事件,認為這是中國各界人士爭取新聞自由的一個分水嶺。

不過,黃煜的看法卻沒有那麼樂觀,因為最後眾多媒體被要求轉載《環球時報》的週一刊登的社評。

諸如《新京報》、《瀟湘晨報》等有影響力的都市報雖然多番抗爭,最後也都屈服在鐵腕之下。

黃煜說「《環球時報》(週三)社評或明或暗地講了一個鐵的事實,在目前的情況下黨管媒體是理所當然,胳膊當然扭不過大腿。」

黃煜認為,本次在網路上出現的反抗能量今後恐怕很難繼續維持。

政治意義

中國官方在過去一個星期沒有就《南方週末》引起的網路輿論風暴發表任何置評。因此也引發了中共高層在這一問題上存在分歧的揣測。

黃煜就此評論說,究竟是改革開放還是繼續走老路這兩種意見一直都是存在的,否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也不必在就任不久即前往廣東宣誓繼續改革開放的決心和立場。

然而,在林和立看來,習近平在廣東發表的改革開放講話都只侷限於經濟改革,在政治改革方面習近平仍然保守。

他說「在最高層的哪個派系都不喜歡出現不和諧的聲音。在處理新聞自由的問題上,他們之間是沒有差異的。對於具體解決某些問題可能有些不同的看法,但是總體來講,中共高層對保持穩定這一點是完全一致的。」


来源:BBC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