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立法實施網路實名制已經板上釘釘,重慶大學輿情信息研究所學者指出,此次立法通過,中國官方媒體集體造勢功不可沒,而中國的民間媒體則與之交鋒,上演著一場媒體大戰。該學者指出,國情有異,在中國現階段薄弱的民主環境下,比起個人信息保護,個人自由表達的保障或許更是首要任務。
媒體集體造勢助推網路實名制?
中國網路實名制的立法引發各界爭議,不少學者引用早年韓國實行類似法律的案例,聲稱中國將重蹈韓國覆轍。韓國2007年曾實施網路實名制,並為此修訂《信息通信網路促進利用與信息保護法》。實名制實施後,網路環境有所改觀,但因為制度和設計缺陷,大量用戶信息遭到泄露,因公民隱私權嚴重受侵而被迫廢除該法案。對此新華社發社評‘闢謠’,稱此次的網路實名制實則是「用戶真實身份信息註冊」,僅採用後臺實名,前臺根據網民意願,可選擇實名或昵稱,而在信息保護方面已經吸取矮國的經驗教訓。
而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曾於早前發布一份顯示民意支持的調查,該調查覆蓋中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1163人,其中80後佔51.0%,70後佔24.8%,90後佔13.9%。調查結果指出,93.8%的人曾經歷因個人信息泄露帶來的困擾,而86.0%的人期待《個人信息保護法》的出臺。
對此中國重慶大學輿情信息研究所不願透露姓名的學者認為,在這次網路實名製法案確立的過程中,中國官方媒體集體上演了一場造勢大戲。「中國官媒在審議開始前就不斷強調個人信息保護來造勢,現在又和民間媒體上演一場媒體大戰,」該學者向荷蘭在線記者表示,「網路法治化的推行並無不妥,但媒體的集體造勢和輪番轟炸不應該和法治並行。」
個人隱私交給誰都不安全?
中國重慶大學輿情信息研究所的學者認為,隨著網路的發展,一個國家立法規範網路使用本來並無非議,但在中國,個人信息保護不僅是針對黑客和不法份子,還有針對官方的個人信息保護。「國外存在個人信息被濫用的擔憂,而中國在此之外,更有對自由表達陷入新一重困境的擔憂,」該學者告訴荷蘭在線記者,「雖然用戶通過在線方式直接向認證機構提交身份信息,但權力部門對個人信息的利用同樣是另一安全隱患,無論把個人信息透露給誰,都不安全。」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大眾傳媒法博士張文祥則在實名微博中指出,網路實名制,最壞的效果是「寒蟬效應」,讓網民不敢隨便說話。
北京市共信律師事務所的李敦勇律師認為,雖然政府的立法將會起到保護商業機密的積極作用,但中國的問題主要是在執法方面:「這個保護信息的法案的通過,雖然寫上保護人的言論自由,但真正能否落實還是靠執行的人。」
信息保護和自由發聲能否並行?
中國重慶大學輿情信息研究所的學者認為,對於實現民主法治化的國家而言,立法規範網路環境或許在長遠來看利大於弊,但針對中國目前的國情而言,實名制的立法可能會讓自由表達難上加難。「法治化的口號不能掩蓋中國當前的社會現狀,比起網路暴力和犯罪,網路自由對民眾來說或許更加重要,」該學者向記者表示。而北京億嘉律師事務所的張凱律師則指出,如果網路註冊實名制確定為法律,同時應出臺一些配套法律:「人大應該配套出臺一些保證公民正常的自由不受到傷害的法律。」
重慶大學輿情信息研究所的學者指出,改善網路環境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種,例如推行網路身份證,一個人在類似網路平台上只能用一個號碼註冊,這樣可以從一定程度上減少網路詐騙,並且利於管理。「中國網路環境的管理很重要,但不應該是在損害自由表達的前提下,」該學者對荷蘭在線記者說。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