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代企業家看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30多年,中國經濟取得的成績大與小值得肯定。影響著中國改革,推動中國經濟進程,企業家功不可沒。中國企業家經歷了三代,第一代是農民企業家;第二代是知識份子下海經商,第三代是一批以海歸人員為主的專家型企業家。這個時間段分別是20世紀80年代、90年代和2000年前後。
第一代企業家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創業過程面臨體制風險。第二代企業家很多是大學生,甚至研究生,有政府的背景,要面臨的就是市場風險。第三代企業家中有很多在國外接受教育,熟悉新技術的發展,懂得國際資本運作,有一定的國際視野。三代企業家變遷,成為中國經濟改革和發展一個縮影。
第一代企業家的成功,關鍵因素就是能夠在體制下進行創業。政治因素的不確定,成為這些企業家創業的最大風險。可以說,這些企業家的成功都是被逼出來的。畢竟,那個時代做企業並非是人們樂意的選擇。很多人都是迫不得已,所以選擇經商,做個體戶,然後把它做大,最終成為一名企業家。那時,凡是接受到一定教育的人,都有機會被政府安排工作。可以說,20世紀80年代,整個就業都在政府計畫之中。沒有得到政府安排工作的人,往往是學歷非常低,或者生活在農村裡,或者政治身份有問題。這些人算是當時社會的特殊群體,於是極少數人被迫選擇創業。可以說,第一代企業家是來自特殊群體,也是以農民為主。
第一代企業家的成功,確實讓人佩服,但是同時也產生了一股讀書無用論的聲音。畢竟,這些企業家知識並不多,學歷也很低,但是收入卻比高級知識份子還要高。於是,這個社會就出現一種怪調,對知識嘲笑。其實,這是他們對知識價值的一種誤讀而已。按照費雪理論,凡是能夠帶來收入的都是資本。勞動力、知識、機器等都是資本,但是忽略了冒險精神也是一種資本。要知道,那個時代缺少的就是一種冒險精神。尤其是體制風險,沒有人願意冒此風險,所以冒險精神就成為非常稀缺的資本。這些人選擇了冒險,所以他們就得到非常高的收入。當然,並不是所有創業者都是成功了,只是這些失敗者沒有人去記住他們。
要是回頭20世紀80年代的改革,這些企業家創業史確實觸動了中國的改革。當然,企業家永遠都需要冒險的,只是這個政治風險的代價是昂貴的。由此,可以看出這一代企業家生存的艱難。同時,也從一個側面看到20世紀80年代改革的政治風險。
第二代企業家,以知識背景為主。改革深入,他們要承擔的政治風險降低,但是要面臨市場的風險。1992年的市場經濟體制建立,這是一場機遇,同時也是一場風險。當時,整個經濟體制處於轉型階段,機會是非常多。20世紀90年代,經濟大起大落,讓很多
企業家處於一種迷惘之中。那時,賺錢很容易,但是也有很多人粗心而破產了。從經濟過熱到經濟宏觀調控,多少企業從而死掉。1997年金融危機,人民幣堅持不貶值,這對當時很多企業造成衝擊。
第三代企業家中有很多在國外接受教育,創業方向也有所不同。IT 產業是第三代企業家創業的方向,或者是相關的高科技。這些企業家需要國際視野,思維也需要國際化。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世貿組織。這意味全球化越來越近,經濟將融入一體化之中。網際網路將提供這些平臺,讓大家融入地球村裡。
改革30多年,企業家對中國經濟作了巨大貢獻。這三代企業家,他們具備創新精神,有敢為天下先的勇氣,進行各種積極探索。他們打破常規,堅持獨立的思考方式,開拓進取,成為市場經濟主體力量。企業家一步步走過來,創造中國改革的成果。同時,企業家成長也讓我們看到中國的改革並不容易。
21世紀第一個10年裡,我們看到企業家命運跌宕起伏,這也是中國改革一個真實寫照。市場化改革仍然和企業家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其實,企業家的路子並不好走,這也意味中國改革還是困難重重。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