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請客吃飯跟中國有何不同?(組圖)

要過年了,想起在日本,日本人請客吃飯。

窮有窮相,富有富相,一個家庭、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貧富和文化差異,都可以從請客吃飯上看出來。

首先,日本人吃飯規矩大,人家請你,你在動筷子之前,先要感謝地說一句「那,我就領受了。」不能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拿起筷子就吃。吃完了,還要說一句「感謝你的款待」,否則不合禮儀。

假如,日本人問你菜好不好吃?不管好吃不好吃,你都要說「好吃。好吃。」並使勁地點頭微笑,表示自己的話是真誠的。

有些人還沒有吃,就會說:「啊!看上去很好吃。」日本人就高興,他覺得,自己的飯菜讓客人滿意了。不知道中國人口是心非,心裏其實有別的想法不說。

這種不管好吃不好吃,都要說「好吃」,不免有點矯情,但沒有辦法——後來,矯情和禮貌就分不清了。

假如有日本人請你吃飯,你首先要想到,日本人和中國人請客吃飯的概念是不同的。

在中國,表現主人豪情最好的方法就是請客吃飯;賄賂幹部最好的方法,也是請客吃飯;人不能餓肚子,天下吃飯的事情最大,這是農民的真理。

而日本人請客吃飯,則是為了在人與人的交往中不失禮,有這麼一回事就行了;和豐盛或者改善你的伙食、或者賄賂幹部沒有關係。

但是,長期在中國習慣了,一聽日本人請你吃飯,就不免懷抱幻想,以為也會像在上海朋友家裡那樣,一直要吃到松褲帶。

坐在餐桌旁,首先看到筷子上寫著:「請你只吃八分飽。」雖然只吃八分飽對身體有好處,但我已經餓了很久了,你知道不知道?

還有,日本料理是有名的「眼睛料理」,不是「嘴巴料理」。看起來賞心悅目,大盤、小碟的一大堆,其實菜只有一點點。

最要命的是,每次端上來的盤子、碟子、碗裡,能吃、不能吃的東西混在一起;而且,常常是不能吃的東西多。

端上來一大盤,其實生魚片只有當中一點點;下面、周圍全是冰和裝點陪襯的東西。

此時,我要提醒你,不要「出洋相」。

我出過洋相,那時剛到日本,不懂,也缺少應付日本人請客吃飯的經驗。見人多菜少,我就文質彬彬;結果輪到我,生魚片沒有了,我只能夾到冰塊不像冰塊,粉絲不像粉絲的東西,把邊上的幾片蔬菜葉子,夾到嘴裡。

用力一咀嚼,覺得不對,嚼不動,又吐出來。原來不是蔬菜葉子,是用來裝飾的塑料葉子。我知道已經太晚了,當時的情景,讓一桌子的人笑了我一年,從此讓我記住,對日本人請客吃飯要小心。

有時有點心,那點心真是點點心的。

托盤上面放著精美的碟子,每隻碟子裡一隻小果子,每人一個,每次一份,端了三次,每個小果子只有指甲那麼大。

我不忍心吃,因為小果子是「工藝品」,宜於觀賞不宜於吃的;若說吃,三個拇指大的小果子,全給我一個人吃,統統往嘴一倒,還沒有裝滿,三嚼二嚼就沒有了。

但是,端盤子的過程很長,也很美麗;日本的女服務員,有的是日語說得溜溜的中國女學生來打工的,有的是鬢髮如雲,穿著日本和服的日本女孩子,非常溫存地朝你微笑。

還有,你的視線對著迴廊,一排篁竹很有詩的意境排列著;牆上的匾額,日本書法比中國書法線條更流暢,令人賞心悅目,但這與吃本身沒有多大關係。吃的東西少,就用文化來補充,我心裏想。

後來知道,有點心和生魚片的飯算豐盛的,日本人請客吃飯的涵義,通常是請你吃一碗麵條,加一個荷包蛋,或者一根炸蝦條;而且不會又有荷包蛋又有炸蝦條,兩樣東西不會同時存在。要不就是每人一碟炒飯,一碗清湯。

開始懷疑,怎麼這麼少?後來知道,就是這麼多。

我在日本二年,已經有許多日本朋友請過客了,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譬如,赴宴前,可以在家裡先吃點東西墊墊肚子,或者回來再吃點「泡飯」。

最後,我總結出來,大多數日本朋友請客吃飯,都可以用「幾個不」來概括:

端上來的菜——「不中不西」;

放在桌子上——「不冷不熱」;

嚐一嚐味道——「不咸不淡」;

吃完了肚子——「不餓不飽」。

本文留言

作者曹旭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