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王朝為何只傳承12帝?(組圖)

天啟掘陵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後,勢力日盛,不斷在關外攻城略地,對當時的大明王朝構成了嚴重威脅。這時,就有臣僚告訴天啟皇帝朱由校,說努爾哈赤在東北逞能,是「金國餘孽」作亂,是300多年前入葬的京西金帝陵「王氣」再起。只有破風水、斷龍脈,泄「王氣」才能解除努爾哈赤這個最大的隱患。說白了,就是挖努爾哈赤的祖墳。

努爾哈赤在東北建國,國號「金」,史稱「後金」,說明努爾哈赤感念先祖女真人建立的金國,希望繼續祖上未完成的事業。

說起金國,雖然它在中國歷史上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王朝,但是它的存在是不能忽略的。公元1115年,完顏阿骨打在會寧(今黑龍江阿城)稱帝,史稱金太祖。後來金國強大後,入主中原,滅了趙匡胤開創的宋朝,企圖一統江山,未果,與南宋對峙,於公元1234年被蒙古所滅。金國一共存在120年,歷經九帝,雖未完成大一統的局面,但是在中國古代皇室陵寑文化中,卻佔有頗為輝煌的一頁,特別是陵寑的風水格局,堪稱經典。

金朝的帝王陵本來已選在黑龍江那邊,但是海陵王完顏亮看中了雲龍山的風水,所以將祖墳千里迢迢移到了雲龍山。雲龍山布列九條山梁,似龍奔騰而下,故又稱九龍山。按照堪輿術的說法,一塊上佳的風水寶地,前面至少要有兩座「山」,即「朝山」、「案山」,左右還應出現「護砂」。所謂「朝山」,就是朝臣站立的地方,「案山」則是皇帝放辦公桌「案幾」的場所;從位置上來說,「案」近而「朝」遠。九龍山的九條山梁由高到低,依次順勢展開,中峰正前方是高聳的山壁,近處則是一處中間低平、兩邊凸起的山崗;東側有連綿不斷的山頭,西側則分布著多個小山包。當時主峰下,泉水環流,終年不息;層林重疊,紫氣繚繞。九山龍的山形地貌正好符合這些風水要義:遠方高聳的山壁是「朝山」,近處低平的山丘則是「案山」,左右連綿山崗無疑就是天然「護砂」了,即「左青龍」、「右白虎」。所以,過去的風水先生一直認為,金帝王陵所在的九龍山是風水寶地中的經典,300年後也能保女真興旺發達。

「金」被滅後,蒙古人出於報復的目的,盜掘搗毀了金帝王陵。但是蒙古人統一中國後,他們又認定金國為一家,還裝模做樣地將金帝王陵進行修整,使金帝王陵一度成為元朝時有名的「京西八景」之一。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並沒有破壞金陵,直到朱由校當政後,才發生了「天啟掘陵」的醜聞。

朱由校當皇帝時,後金的勢力正盛,不到一年的時間裏,瀋陽、遼陽相繼失陷,遼河以東全部淪為後金所有。到了天啟二年,正月未出,清兵便攻佔了西平堡,那場戰役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西平堡戰役」。

明朝幾次戰役都失敗,逼得朱由校不得不苦想救國密招,恰在此時,有人提出挖後金的祖墳,通過切斷龍脈的方法,阻止八旗入關。按龍脈風水學說:山脈、江河為龍脈也,龍脈斷鑿,先天龍氣必泄,生龍變死龍,百事俱廢,此乃動地驚天之大事,龍神受傷,天人感應,必降災禍於人。

為了徹底斷絕女真人的龍脈,經堪輿師指點,他們找到了金陵龍脈所在穴位——金太祖睿陵背依的九龍山主脈的山脊,即「龍頭」部位,在「龍頭」上動土,硬將「龍頭」砍掉一塊山石。又在「龍頭」咽喉部位挖出了一個深洞,讓「龍頭」生瘡。他們還在洞裡面填滿了鵝卵石,稱是「斬龍頭」「扼咽喉」,以達到徹底割斷龍脈、泄去王氣的目的。

這些還不算,他們又在陵址上修建「皋塔」一座,請來與岳飛一道抗金的南宋名將牛皋,與關公一起,為大明王朝「聯合抗金」。

歷史的車輪是向前發展的,大明江山氣數已盡,依靠斬斷女真人祖先的龍脈來保全江山,似乎有些荒唐。換句話說,在東北那片遼闊的土地上,決定後金未來發展的龍脈並不在金帝王陵裡,而在別處也未可知呢?

神樹傳說

據說,清王朝的龍脈跟一顆神樹有關。

明末,崇禎皇帝當政的時候,欽天監夜觀天象,忽然發現在遼東方向有一團紫氣滾滾而來,就像百條神龍在騰雲駕霧。崇禎皇帝大驚,他怕這是混龍出世,擔心自己皇位不保,於是就從南方找來一個道行高深的風水先生去東北破除這些龍脈。

風水先生經過實地測算,發現了100條龍脈,他就帶著一班人馬走東串西,一連破了99道龍脈。只剩下最後一條離地三尺的「懸龍」。風水先生正要破壞龍脈,忽然突然狂風大作,電閃雷鳴,根本沒辦法繼續工作,而他看見雲霧中一條金龍對他們左顧右看,然後騰空而去。他馬上領著人去追趕,想要把它殺死,但是根本追不上龍的速度,最後連個影子也沒看見。他仰天長嘆:「如此懸龍,無法捉拿!不過既然是懸龍,不附在地面上,也就形不成龍脈,誰也葬不上,就成不了混龍,不破也罷!」於是,風水先生帶著人馬回到了北京。

懸龍見風水先生不再追趕自己,便棲身於一棵老榆樹身上休息,等待著真龍天子的到來。恰在此時,努爾哈赤在長白山被其他部落打敗,被人追殺,他背著祖父的屍骨,沿著長白山逃下來,打算找一個落腳的地方。這天,他來到蘇子河畔,準備先住進附近一個小店。但是當地人認為客人帶著骨灰入住,怕犯忌諱,說什麼也不讓他住店,無奈中努爾哈赤只好把祖父的骨灰盒取下來夾到了山前的一棵樹杈上(當地習俗骨灰盒是不能著地的,不然就等於落葬了),準備第二天來取,然後回客棧住下。

第二天,努爾哈赤到樹上取骨灰盒,卻發現怎麼也拿不下來,於是他拿出腰刀猛力朝小樹杈砍去,但轉瞬間,小樹杈上被砍開的口子又合上了。他覺得很奇怪。這時,有一位老者來到他面前說道:「此乃天意,這位施主,樹上的骨灰是你的什麼人?」

「祖父。」

「聽我一言,你就將你的祖父葬在這裡吧!」

「為什麼?」

「不為什麼,如果你信得過我,我將為你今後的路指點迷津,不信,我為你預測一件事,不出二十年,你一定有能力在此建一座陵宮。俗話說:二山夾一槓輩輩出皇上。這座山形似一條龍,南面那座山形似鳳凰,中間平原上有一條河(蘇子河),這在風水上稱為龍風夾一槓,預示著後輩必當皇上。」這時,努爾哈赤才明白,原來後面的龍崗山就是一條龍脈,不著地,是一條懸龍懸在半空中,而自己在無意中放骨灰盒壓中了龍脈。

於是努爾哈赤聽了老者的話,將龍崗山作為愛新覺羅·覺昌安的墳地。安葬完祖父,努爾哈赤就回到了離龍崗山不遠的赫圖阿拉,一步步擴充自己的實力,直至實現龍脈賦予他的使命。

明萬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努爾哈赤為了得到祖上更多的庇護,就在這顆神樹附近選擇了一塊平地,動工為其祖輩修建陵寢,原名「興京陵」,在順治16年(1659年)改稱為永陵,那棵有著神奇傳說的「瑞榆」後來也在乾隆年間被封為「神樹」。

努爾哈赤做了後金國的始祖皇帝后,他不忘自己由一介草民到後金國王的啟運過程是由祖父擇地龍崗山開始的,因此,努爾哈赤將龍崗山封為啟運山。

關於對神樹的保護,清代制定律法,規定永陵四周的樹林近者百裡,遠者數百裡,均屬「風水」禁地,其樹木為「陵樹」,一律受到大清法律嚴格保護,盜伐陵樹者從重治罪。

此後,清代逐漸繁榮,並出現「康乾盛世」。不過,隨著清王朝的衰落,「神樹」的生命也變得很脆弱。據記載,1863年,「神樹」被大風連根拔掉,巨大的樹枝將永陵啟運殿的屋頂都壓壞了。紫禁城的同治皇帝感到此事不吉利,為了保住清朝的「氣數」,他急忙命令兩位大臣趕往東北,用木敦子撐住神樹。然而,所有努力都無濟於事,神樹的「天根」最終還是抵擋不住天意,連根爛掉了。

若干年之後,神樹旁邊又長出了一棵小榆樹,名曰「配榆」。人們原以為這棵配榆會給清朝帶來新的生機,而正如風水師所預言的那樣,這棵小樹也漸漸地枯萎,大清帝國到了第12代便落下了那長長的歷史帷幕。

現在,神樹已經不存在了,只有一段殘根陳設在陵園,成為證明自己曾經存在的歷史見證。

(節選自《帝國龍脈》)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