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王立軍 (4)--學者王立軍(圖)
王立軍,究竟是個什麼人?
出走美領館之前,他被視作打黑英雄和公安英模;之後,他成為四罪加身的罪犯;在媒體和網路上,他永遠是爭議的中心、舞臺的焦點、叱吒一時的「風雲人物」。
起底王立軍(來源:南都週刊)
《南都週刊》特派記者遍訪重慶、鐵嶺、錦州、合肥等地,歷時近一年,從尼爾•海伍德案前後的變局開始,追溯王立軍從鐵嶺到錦州再到重慶這二十八年的從警歷史, 分別從打黑、治警、文宣、專業技術、成名史以及語言藝術等七個維度,深度解剖這位警界「傳奇人物」的個性風格、審美趣味、價值取向,以及他所奉行的哲學語 言。由於文章篇幅較長,將其分為七個部分逐一刊載。
以下是文章的第四部分:學者王立軍
---------------------------------
一個只擁有初中學歷的轉業軍人,通過自考與成教獲取了中專與大專文憑後,在十餘年時間裏,相繼獲得了數十所大學的榮譽教職,成為世界級刑偵與法醫專家。王立軍的學歷技術與官位級別的平行發展路線,既是當下官場與學界聯姻的典型道路,也是個人化色彩極強的「王立軍定律」的最好註腳。
2011年11月13日下午,尼爾•海伍德到達重慶時,王立軍正在陪同北大黨委書記朱善璐參觀重慶市局。當天,朱稱讚「立軍副市長真是全才」,並盛情邀請王到北大任客座教授。
那段時間,也是王立軍在學術上的巔峰時段。稍後的2011年12月4日,他被聘為北京郵電大學人文學院兼職教授。在聘任致辭中,北郵校長方濱興說,最近剛得知國防科技大學也要聘王做兼職教授,他很感謝立軍教授能先來北郵。
作為國內著名的高等院校,北郵聘王為兼職教授,影響頗廣,多家媒體曾對此報導。「警界強人」王立軍「學術牛人」的另一面,也進一步為外界所知。
此後半月,2011年12月29日,澳門大學社會學系主任李德向王立軍發出了邀請,望能聘其為特聘教授,王欣然接受。又過半月,2012年1月12日,王立軍考察位於重慶沙坪壩的四川美術學院時,又受聘為該校客座教授。這也是他獲得的最後一個教職。
此時,王已是29所國內外大學、研究中心的兼職教授、碩導、博導、主席等,這還不包括那些已口頭聘請王、但尚未正式舉行聘任儀式的高校。綜合各校聘任過程來看,在某校學習、進修、開會,或洽談合作後,王通常都會在該校擔任教職。這也正是其學術道路上獨特的「王立軍定律」。
除此外,警界內部簡歷《王立軍同志基本情況表》顯示,王還有2個MBA學位,分別獲於東北財經大學和美國加州大學,2007年至今,他還是大連海事大學的在讀博士,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在其簡歷上,副總警監王立軍熟悉和有造詣的領域,除刑偵、心理、法醫、法學,還有顱面鑑定、人力資源、資本運營等。在各個場合,王立軍也表明自己不僅精通法醫學、心理學、偵查學,還在哲學、書法、美學、服裝設計、建築學等諸領域有著較高造詣。
耐人尋味的是,王立軍,這個從沒上過正規大學的公安局長,是如何成為橫跨多個領域的學術天才的?
從初中生到博導
在履渝之前,王立軍在學術道路上已斬獲頗豐。
29歲之前,王立軍只有初中文化學歷。從00419部隊復員轉業後,王當過司機,並於1984年被招至鐵法公安局。4年後,29歲的王通過了遼寧省中專教育自學考試,成為一名相當於高中文化程度的派出所所長。
1992年始,王立軍成為鐵嶺市下屬鐵法公安局副局長,期間他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公安管理幹部學院學習二年,獲得了成人高教大專文憑。
彼時,王積極參加進修,不失為勤奮上進。據遼寧律師王力成查證,從警之初的王立軍天資聰穎,好學好動,喜歡寫字,表現欲強,有一定的組織能力。
在公安大學管理幹部學院結業前,王立軍升為鐵嶺市公安局副局長。這期間王被聘為遼寧警官高等專科學校特聘教授,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個學術頭銜。期間,他還獲英國「世界劍橋國際名人中心」1997-1998年度世界名人稱號,此中心全稱International Biographical Centre,在其官網上,各種頭銜均明碼標價出售。目前,若在該中心獲得一個榮銜,「客人」需花費265-315美元。
王立軍的第一個MBA學位獲取於任職鐵嶺公安局長期間。2001年至2002年, 王參加了為期一年的美國加州大學MBA遠程教育,並於2003年受聘為中國刑警學院 (位於瀋陽)碩導。
「美國加州大學」(California American University,以下簡稱CAU),又被翻譯成「加州美國大學」— 2002年2月,「打假鬥士」方舟子曾在新語絲網站發文考證,稱CAU是一所靠招收中國官員發財的「克萊登大學」。
王的第二個MBA學位,獲於任職錦州市公安局長期間。2004年9月,他參加東北財大EMBA在職學習,3個月後,錦州市公安局與東北財大MBA學院攜手成立社會心理研究室,王任主任。
也正是從鐵嶺到錦州的這段時間,王立軍完成了從初中生到碩士生導師的蛻變。他於2007年6月被聘為東北大學榮譽校友,還相繼出現在遼寧醫學院(原錦州醫學院)2007年、2008年研究生招生簡章中。
在遼寧,其學術道路上的「王立軍定律已初步顯現— 2007年王就讀於大連海事大學的博士,當年7月,他被聘為該校法碩研究生導師,4個月後,吉林大學法學院與錦州市局共建教學實踐基地,王又被聘為該校兼職教授、碩導。
隨著其行政職位的上升,王立軍的學術舞臺漸廣。2008年6月,王立軍調任重慶。在此後的三年中,王實現了很多學者終其一生的最高追求—從碩導至博導的進化,他的學術舞臺,也從東北高校擴展至全國乃至世界。
任職重慶期間,重慶市局與大連海事大學合作開設在職法碩研究生班,仍在該校攻讀博士學位的王立軍,成為該校的博導。該校官網顯示,王立軍是美國康州鑒識研究中心、重慶大學、北京大學等23所國內外著名大學、研究中心的兼職教授、博導、碩導。
如果算上後來的高校,王立軍的學術光環更為耀眼。在渝三年,他成為重慶的一張政治名片,其「學術大師」的身份也甚為耀眼。在王的個人名片上,行政職務不見蹤影,僅用中英文雙語羅列了國際刑鑒專家、法學博士、兼職博導、教授的頭銜,及其在美國、中國、國際共9個學術機構的任職,上附豎排手寫體簽名「王立軍」三字。
「國際法醫大師」
法醫學是王立軍一生中專業聲名最盛的領域,國際顱面鑑定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raniofacial Identification,簡稱IACI)主席則是其最顯赫的名頭。他跟這個國際組織的淵源,始於鐵嶺。
公開報導稱,1988年,鐵嶺公安局213所研究員蘭玉文與德國基爾大學顱面專家理查德?海爾墨博士共同創辦了IACI,蘭玉文任副主席。在鐵嶺任副局長期間,王恰好分管213所,此會也就成了王立軍學術國際化的橋樑。2010年6月3日,在重慶市局,王回憶稱,早年在IACI,蘭玉文曾跟他漂洋過海參加會議。
隨著官階的上升,他在IACI的位置,是「從後往前走」。2004年10月,在其擔任錦州公安局長期間,IACI第11屆會議在大連舉行,王擔任主席。
到渝後,王立軍在法醫學上獲得了更大的平臺。2009年9月,他被聘為重慶醫科大學法醫學兼職教授。
當年10月,首屆「法醫人類學個體識別技術應用國際研討會」在渝召開,由重慶市局承辦。會議期間,王立軍一共發表了五次講話,分別是開幕式、歡迎晚宴、學術報告、閉幕式、歡送晚宴。
在閉幕式上,王透露,此會已確立為學術組織,將在重慶註冊,所有參會的專家學者,包括提交了論文沒參會的,都將成為這個組織的成員。
在國際法醫大師中,最為王所看重的,當屬「華裔神探」李昌鈺。李現為美國康州鑒識中心名譽主席、紐海文大學教授。會談記錄顯示,王立軍曾多次向人提及李,稱雙方的合作長達17年之久。
但據李昌鈺對《南都週刊》回憶,其跟王見面不到5次,前3次自己根本就沒印象,「我見過很多人,國家主席、美國總統都見過,沒私人來往,怎會記得住?」李稱,2009年王曾派人邀他至渝,2010年12月,他在重慶被聘為重慶市局鑒識中心總顧問,出於禮尚往來,他聘王為美國康州鑒識中心、紐海文大學榮譽教授。
「他沒付我錢,我也沒付他錢。」李稱,只要王提交了簡歷,經他提名,就能通過。
也正是這次禮尚往來,架起了雙方進一步溝通的橋樑。2011年10月15日,李昌鈺再次到渝,同行的有紐海文大學校長斯蒂文?卡布倫。在場的重慶刑警總隊長李陽介紹,以後會派民警出國,一撥是紐海文碩士生計畫,另一撥是李(昌鈺)博士那邊短期培訓。
重市局民警還透露,王立軍為了發展「大刑偵」,曾以每支7萬人民幣的價格購買李昌鈺發明的多功能「手電筒筒」,李對此予以否認,並稱重慶市局原計畫與其合作培訓200名民警,但計畫還未實施,王立軍就已出事。
王立軍本人則樂於在各種場合表現他在法醫學方面的造詣。王的講話稿集輯—《視界》一書前頁上附有王身穿白大褂在市局授課和解剖屍體的大幅圖,內文稱王立軍曾屍檢1000例。重慶市局的內部網頁上,也曾出現過其查看屍體內臟的照片。
但王立軍的真實法醫水準鮮有人知,《南都週刊》記者曾就此問題先後採訪過蘭玉文和李昌鈺,但兩人都拒絕評價。
王立軍簡歷中,也顯示其未曾獲得任何法醫資格認證。記者查詢司法部官網上的鑑定資格名冊,亦未發現王的名字。重慶市局刑警總隊某負責人透露,因王立軍並無法醫鑑定資格,他出具的檢驗書籤名,也並未得到檢察院認定。
該負責人稱,刑警總隊技術處有現場服,但王出場時總穿白大褂,因其解剖刀口總是歪歪斜斜,得外號「合不攏」,意即解剖的屍體合不攏。
高校「教授」
2009年6月8日,王立軍在重慶市警官職業學院講課時稱,作為文化人,一定要把學術作為自己的事業。他還透露,國內外大學都等著他去上課。
當年4月,王會見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院長劉建宏等人,商議成立犯罪學研究所,並要求該所「實現世界的對接」。2個月後,研究所揭牌,王自任所長,同時被聘為西南政法大學兼職教授。
這個頭銜的獲得,也是其諸多兼職教授中最為曲折的一個。2009年年底,《南都週刊》記者獲知,王的秘書曾找到西政法學院,要求聘其為教授。因院長劉建宏為特殊引進人才,在渝時間甚少,此事為常務副院長梅傳強經手。因按聘任程序,梅要求王提交學歷、學位、論文的原件和複印件,但王只送來了申請表。
2011年5月,《南都週刊》刊發《紅岩下的西南政法大學》,出稿前記者曾聯繫梅傳強,但梅婉拒採訪,表示「這事要等到幾十年後才能說」。
5月10日,《西政》一文刊發之前,記者也曾電話、簡訊聯繫王立軍本人核實此事,未獲回應。當晚21:07,記者接到了王的手機來電,話筒中無人應答,8秒鐘後,對方挂斷了電話。
2011年5月11日、12日,西政連續2次致函《南都週刊》,稱聘王為兼職教授、博導,程序合法,手續齊備,「請貴刊充分尊重我校依法享有的辦學自主權」。
《南都週刊》記者獲悉,王立軍迄今沒能拿到任何博士學位,但王向西政法學院提交的簡歷顯示,其東北財大碩士畢業三個月後,就已獲大連海事大學博士學位。此舉引起對方懷疑,梅傳強堅持要其提供證明文件,此後其秘書越過法學院直接找到校方。
獲聘西政教職後,劉建宏亦為王立軍的學術國際化之路提供了方便。2011年5月31日,在陪同希伯萊大學教授David Farrington等人與王立軍見面時,劉向對方介紹稱王學術造詣頗深。
王身邊的警官並不認同劉的看法:「王說他會英語,對方句子還沒斷,他就嗯,哼。」該警官稱,王有生活秘書、科技秘書、工作秘書,他不會電腦,不會打字,幻燈片換頁都是由科技秘書負責。
在獲得西政的教職後,另一所全國著名的政法類高校,亦向王拋出了繡球。2011年9月28日,中國政法大學黨委書記石亞軍一行拜訪王立軍,石表示來意,「一為謀求跟重慶市局的全面合作,二是想聘請王做兼職教授」。石希望王立軍去北京時,順便給法大做次學術報告,並稱「去時提前告訴我們,我們把證書做好」。
巧合的是,無論是西政還是中政大,都是在與重慶市局洽談合作時,聘王任教職,這也正是「王立軍定律」的體現。在渝期間,這個定律越發明顯:2010年10月,西南大學與重慶市局共建現場心理學研究中心,王被聘為該校兼職教授、博導;他與重慶醫科大學教授萬立華合作課題,名字出現在該校的博士生招生簡章上;2011年4月,浙大醫學部主任段樹民考察重慶市局,雙方商議共建實驗室,王也被聘為該部兼職教授。
2011年12月備受關注的北郵教職,也源於2011年6月25日王立軍與北郵校長方濱興在重慶市局的一次會面。會上王聘方為重慶市局平聯辦專家組顧問,而在當晚市局的宴請上,方也向王發出了擔任北郵兼職教授的邀請。
淵博雜家
2010年1月14日,在出席青年學生法制宣傳警示教育會時,王立軍自稱家族內崇尚文化,「我在大學裡兩次擔任學生會主席」。他還透露,自己差點去東北財經大學、中國刑警學院做負責人。
他自稱美術好,「大學考的是魯美,考上了因故沒去」;在介紹自己書法成就時,稱「我寫字,華人書法大賽也獲過獎」。
王也樂於表現自己在建築學上的素養,比如2009年5月13日,在督促市局刑事技術中心建設時,王曾責罵民警:「七拼八湊拿個圖紙出來以為就能過關,我對建築藝術、建築結構的瞭解,你們是否已經聽過?」
但最令王自得的,還是他的設計才能。記者查詢國家知識產權局官網,能檢索到王立軍的專利共有150餘項,這其中多與警服等警務用品有關,如服裝、大衣、靴子、雨衣、手套、袖扣等。
他也不隱瞞自己的法學造詣。2010年3月,重慶市局在職法碩班開學儀式上,王自稱,「大連海事大學全國區縣法院院長(檢察院檢察長)研究生班畢業時,我作為學術評審委員會主席。」
《視界》一書開頭便附了他自題的「儒道佛」三字,表明他瞭解東方哲學;該書的編者按稱,王立軍經常擠時間通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人著作,證明他也努力鑽研西方哲學。除東西方經典,王立軍還訂閱了《意林》、《名作欣賞》、《隨筆》、《特別文摘》等雜誌。
在王的描述中,他還是一個周遊列國的旅遊愛好者。在內部講話中,王立軍自稱到過100多個國家。2009年6月在重慶警院講課時,他說自己不僅去西西里島考察過黑幫,還差點被黑手黨扔進海裡,類似的傳奇經歷還有他考察過英國的帕特組織,以及新納粹等。
在前文中稱王立軍解剖的屍體「合不攏」的那位市局警官表示,王初到重慶時,喜歡說到過200多個國家,後來又說170多個,最後穩定在130個左右,「我們查了下,全世界也就224個國家和地區」。據該警官透露,王其實還有一個「合不攏」,即講話合不攏,破綻太多。
在公開場合,王也樂於表現他在生命科學方面的造詣。作為西南大學心理學博導,2011年3月,王立軍面試了報考此專業的博士生。他告訴考生:自殺率最低的就是心理學家。2011年12月2日,在重慶市局主辦的「轉基因與人類安全研討會」上,王立軍稱,美國和共濟會試圖通過轉基因,搞種族主義扼殺。
因為身兼諸多高校的教授,工作之餘,王立軍還親自帶博士、碩士開展學術研究。一位王的法學博士對記者稱,「王老師比較愛好傳統文化」,指導也較高屋建瓴,經常要求學生閱讀黑格爾等人的經典名著。
在其身邊工作人員看來,權力與學術的聯姻,是官場典型道路,而王立軍對兼職教授數量的極致追求,更是其「缺啥補啥」個人化風格的充分體現。在王立軍看來,文化等同於學歷。2010年3月29日,重慶市局與大連海事合作的在職法碩班開學,王致辭稱:精英團隊的標注就是文化,文化折射出來的就是你的學歷、學位。
消跡
2010年1月14日,在法治宣傳警示教育會上,王立軍向來自重慶各高校的學生表示,人們想像中的他跟真實的他不一樣,除了從警,他對教育同樣有難以割捨的情懷。
2年後,他夙願得償。在重慶市人民政府2012年2月1日公布的關於市政府領導的分工中,王立軍不再分管相對重要的公安、國安等工作,而是分管教科文等領域。
2月5日,王立軍去市教委、重慶師範大學調研。他表示,每項工作對自己而言都是新的挑戰,也是很好的學習機會。
自1995年從遼寧警官高等專科學校獲得第一個高校職務,到2012年1月從四川美術學院獲得最後一個教職,17年間,王立軍在29個高校、研究機構獲得兼職教授、主席等頭銜。2月6日,王立軍拋棄了領導和組織,放棄了這些學術光環,潛入了美領館。
此後,北郵官網悄然撤下2個月前那場聘任儀式的所有記錄;四川美術學院、大連海事大學的校園網上,關於王立軍的報導也已消失;浙大醫學部清空了2011年4月一則題為《醫學部主任段樹民院士帶隊赴重慶市公安局交流訪問》的校園新聞;重慶醫科大學研究生導師列表中,已不再能見王的名字。
2012年4月10日,西政再次致函《南都週刊》,要求記者本著「尊重歷史、尊重現實、尊重發展」的原則,把王立軍事件的報導與學校正常教育秩序區分開來,「新聞單位有自身的價值追求,但應盡量避免對高校發展的不利影響」。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