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火箭實力看漲 韓國仍面臨屏障(圖)

研發投資在國內生產總值(GDP)中所佔比例居世界第二位的韓國為何會在遠程火箭技術上落後於世界最貧困國家之一北韓?北韓12日成功發射「銀河3號」運載火箭後,韓國和55年前的美國一樣備受衝擊。甚至有人說這是「來自北韓的斯普特尼克衝擊」。55年前,美國曾因蘇聯率先發射人類第一顆衛星「斯普特尼克」而受到巨大衝擊。

專家指出,最重要的原因是《韓美導彈框架協議》禁止韓國將導彈技術用於太空火箭開發。火箭強國紛紛將軍事領域和太空開發聯繫在一起,但韓國卻因《韓美導彈框架協議》而受到徹底束縛。專家分析稱,在俄羅斯擺佈下淪為一場「秀」的「羅老號」開發項目使韓國的太空火箭之夢徹底破碎。

北韓1998年發射「大浦洞」導彈後的14年裡,韓國一直虛度光陰,而北韓則在試射5次後,成功發射了洲際彈道導彈(ICBM)級遠程火箭。

北韓「銀河3號」火箭實際上就是遠程導彈。唯一的區別就是火箭頂端搭載的是衛星還是彈頭。北韓提出的商用衛星主張就像編故事一樣,北韓也一定程度上承認了這一點。


▶▶▶ 點擊圖片可看大圖

◇韓美導彈協議禁止韓國開發固體燃料火箭

北韓1975年從中國和埃及引進了使用液體燃料的彈道導彈。北韓從1984年開始通過分解和完全仿造的逆向設計方式自主研發併發射彈道導彈。北韓1998年發射射程為2500公里的三級導彈「大浦洞1號」後,確保了多級火箭的核心技術。韓國航空大學航空宇宙機械工程系教授張泳根表示:「此次發射的‘銀河3號’1、2級火箭和‘大浦洞’導彈相同。」

韓國也模仿美軍固體燃料導彈「奈基」製造了射程為150公里的「白熊」導彈並於1978年成功發射。「白熊」後來被改良為射程達180公里的「玄武」導彈。

但這就是全部。因為《韓美導彈框架協議》禁止韓國將總推力超過100萬磅(480噸)的固體燃料火箭用作太空火箭。這等於是說推力為8噸的固體火箭只能燃燒60秒。

今年10月,《韓美導彈框架協議》時隔11年終於再次修改,但太空火箭領域沒有任何改變。建國大學航空宇宙信息工程系教授李昌鎮表示:「要想提高韓國開發的液體燃料火箭性能,需要固體火箭。」日本主力火箭H2A就是將使用液體燃料的火箭和自主研發的固體輔助火箭相結合。

◇研究方向轉向液體火箭但最終淪為一場「秀」

受《韓美導彈框架協議》束縛,韓國實際上無法開發固體燃料火箭。因此,韓國政府從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改變方向,開發液體燃料火箭。推力為13噸的第一個液體燃料火箭KSR3號於2002年誕生。韓國原計畫先開發初級火箭,即將多個KSR3號捆綁在一起用作一級火箭,二級火箭採用固體火箭KSR2號,並於2005年試射。商用火箭發射時間定為2010年。

但北韓1998年發射「大浦洞」導彈使一切都回到了起點。青瓦臺向航空宇宙研究院下達指示「必須在2005年之前開發出運載火箭」。科學技術部和航空宇宙研究院2002年開始推進從俄羅斯引進液體火箭技術。俄羅斯2006年改變立場稱要製造並移交一級火箭,但不轉讓技術。因此,發射日程不斷推遲。

「羅老號」第三次發射時間上月再次推遲,從而創下兩次失敗、十次延期的記錄。漢陽大學機械工程系教授趙辰洙表示:「如果2006年能放棄俄羅斯,開始自主研發,現在已經可以製造一級火箭並試射。」

政府研究機構的一位相關人士表示:「剛開始就想不管國產還是俄羅斯產,都要發射給國民看。」「羅老號」即使明年發射成功也不會再製造。因為合同期滿後俄羅斯不會再提供一級火箭。也就是說,韓國政府竟想通過電視現場直播向全體國民展示今後不再使用的運載火箭及其試射過程。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