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到底有沒有張果老其人?
一提到張果老,大多人都會想到80年代的經典神話劇集《八仙過海》,劇中他倒騎驢的鏡頭,筆者至今還歷歷在目。這部劇集主要是介紹「八仙」是如何得道成仙的。當然了,張果老便是這八仙之中的其中一位,他與鐵拐李、漢鐘離、呂洞賓、藍採和、何仙姑、韓湘子、曹國舅並稱為「八仙」。為中國婦孺皆知的神話人物。那麼歷史上到底有沒有張果老其人呢?筆者為大家一一解說:
張果老是八仙中唯一「名留青史」的人物,可以說他是一個真實的神話人物。張果老神話,盛行於唐代,拓展和完善於宋元。宋元時期隨著兩代統治者崇尚信仰、扶持道教,助長了崇拜神仙道術的社會風氣,同時在城市興起、商業發達、市民階層擴大、民族文化融合的社會背景下,使得張果老神話注入了更多的世俗內容,宗教文化的發展又為其傳播發揮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使張果老神話作為重要組成部分的「八仙」神話,成為中國民族傳統文化的瑰麗奇葩。不過,這個倒騎毛驢的張果老,他到底是哪裡人,他究竟是什麼樣的人,他為什麼被國人頂禮膜拜到如此虔誠的地步,這都是值得考察的事情。
張果老是哪裡人,並不為人熟知,這主要是因為最早記載張果老的《舊唐書》《新唐書》兩部史誌中均未有明確的籍貫,前者說其「不知何許人」,後者說「晦鄉里」,而唯一確切記載的是「隱中條山,往來汾、晉間」。這就在其籍貫問題上給後人留下了想像、猜測和推斷的極大空間。誰不想沾仙人的光呢?
張果老久隱的中條山位於山西永濟市東南,東太行,西華岳,說他是永濟人或長治人都可以理解。而其他仙跡地,也同樣如此。河北省邢臺市有個五峰山,也叫五老山,據說其山有石碑記載,「廣宗道人張果,在此修行成為八仙之一」,唐玄宗李隆基敕封張果老為仙翁,改五峰山為仙翁山,並建一座棲霞觀,將一山洞改為仙翁洞,成了明代以來邢臺八景之一;張果老仙跡地的另一處甘肅兩當縣,也說是張果老是兩當人,且似乎有更多的理由和更有說服力的佐證——《全唐詩》第二十四卷,有張果老《題登真洞》詩一首(詩曰:修成金骨煉歸真,洞瑣遺蹤不計春。野草漫隨青嶺秀,閑花長對白雲新。風搖翠條敲寒玉,水激丹砂走素鱗。自是神仙多變異,肯教蹤跡掩經塵),詩附小傳不僅有「張果兩當人」之說。兩當縣東15公里處,進入神秘的山巒,此處不僅有奇特的高原岩溶地貌,而且有幽深莫測的原始森林,在山的半懸空似的劍峰危崖上躺臥著一個數百米深的洞穴,此洞就是張果老修仙得道的「登真洞」。據說此洞來之不易,是北宋時兩當邑書吏崔明遠率民眾,為感神惠鄉里,福澤百姓,特赴京請命,才使宋王朝皇封「登真洞」的。張果老也被封為「沖妙真人」。這不難看出兩當人對張果老有虔誠的崇拜。
張果老的仙跡地在中國還有很多處,各地都懂得「有仙則名」的道理,都會謀求名人效應,為發展旅遊業叫勁加溫,張果老的籍貫必然成為各旅遊地激烈搶奪的「仙牌」。
其實,從可考的史學角度研究,張果老的籍貫是確切而清晰的,即河北廣宗張國寨村人。
邢臺市張果老山上的唐代開元二十三年《唐玄宗敕封仙人張果記》記載:仙翁張姓果名,邢州廣宗人也。
張果老本名張果,老乃後人對其尊稱,如孔丘之孔子、墨翟之墨子者,子乃對其尊稱一樣。廣宗縣張果寨村至今保存有張果老墓、張果老井等歷史遺蹟,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另據當地地方志記載,該村本名張固寨,自從出了仙人張果老後便又名張果寨,該村還流傳著眾多關於張果老成仙前後的傳說,如張果老韭菜畦等,但因洪水氾濫等原因,至今張果老韭菜畦已不存在,故居也已毀壞,不過張果老墓和張果老井依然是張果老故居的鐵證,再加上唐開元年間的記載(須知,唐開元年間張果老還健在,所以可信度可以說毋庸置疑)。
當然關於張果老的籍貫還有山西交城說和甘肅兩當說,但其記載無非是明朝地方志甚至是詩歌,地方志尚可信,詩歌我們應當存疑,不過,關於地方志的記載,除了山西交城地方志外,《順德府志》和《廣宗縣誌》也有記載說其為廣宗人,但畢竟相去唐開元年間較遠,張果老山上的唐開元二十三年古碑記載當是最有力的史料證明,廣宗縣張國寨村的古蹟則是張果老籍貫的文物證據。
如今,除了當地流傳的張果老韭菜畦傳說外,河北還廣為流傳著《小放牛》等傳說:「趙州石橋魯班修,玉石欄杆聖人留。張果老騎驢橋上過,柴王爺推車軋了一道溝。」(節選),2010年《飛翔石家莊》歌曲在石家莊甚至河北大地上飛揚,其開頭和結尾便採用了河北的這首廣為流傳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