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大陸人在臺灣-理想故鄉的投影

 2012-11-25 05:0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大陸作家韓寒的一篇《太平洋的風》曾引起海峽兩岸的普遍關注。有臺灣的媒體指出韓寒的文章有過度美化的嫌疑,這樣的批評或許並非全無道理,但更不能忽略的是,對於「真實的臺灣是什麼樣」這種問題,即便是臺灣本地人,也沒有辦法作出準確的回答。

當臺灣的同學很好奇地問我,為什麼願意到臺灣這樣一個「彈丸之地」來交流時,我頗為「文青」地告訴他們,其實我是帶著某種「文化鄉愁」而來的──因為對大陸「禮崩樂壞」現實的失望,所以我們將目光越過寬闊的臺灣海峽,投向了太平洋彼岸這個與我們同族、同源並且擁有共同文化基因的美麗小島,我們將對傳統文化的「故鄉想像」投射到了太平洋之畔。

帶著「文化鄉愁」的心態來觀察臺灣,必然會使臺灣的形象蒙上一種理想化的夢幻色彩。然而,不容否認的是,許多或許在臺灣本地人早就習以為常的平凡細節,卻能讓帶著「文化鄉愁」而來的我們,感受到想像中的「傳統中國」面貌。

每個地方都會有歹徒與騙子,臺灣也同樣如此,但至少在大多數時候,在臺灣旅行或生活,卻無需時時懷著警惕戒備之心,以防止自己被騙、被訛或被搶,也沒有人把你當騙子或敵人來防備。冷漠生硬的摩天大樓或許幾個月就能建成,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體系卻需要幾十年的時間才有可能培育。

而大陸社會卻被默認為一個隨時可能遭遇欺騙的危險之地(實際上當然並非如此)。所以,我們擠公共汽車時會習慣性地捂緊錢包以防止扒手,碰到陌生人搭訕時會習慣性地審視他是不是騙子,在火車站遇到詢問者時,會習慣性將其視為騙子而敬而遠之……長此以往,我們養成了對他人本能式的戒備心態,這樣的心態可以使我們避免受到他人傷害,但同時也使得我們變得更加冷漠。

所以,當久已習慣以戒備心態面對世界的我們,在臺灣感受到那種久違的信任與尊重時,會體會到一種真正的人情溫暖,這種溫暖會讓你失落與感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本來就應該這樣的──可惜,我們自己為什麼變成了今天「這樣」呢?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是傳統鄉土社會的理想境界,雖然不能說臺灣已實現了這種境界,但至少它能讓我們感受到這種氛圍。

我也深信臺灣遠未達到完美境界,或許在臺灣人自己看來更不完美;甚至在許多大陸遊客看來,臺灣的許多城市還遠不如大陸城市繁華。但是,在遙遠的太平洋畔,我卻看到了一種理想故鄉的投影,足以引發我深沉的鄉愁。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旺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